在老經銷商獨占一片天的區域,由于銷量一直徘徊不前,前四任區域經理,先后被拿掉。我,會成為第五個嗎?
“在我這兒,你想怎么耍就怎么耍,我不管。但是我的事情,你不要管,也管不了。我看你順眼,你就在這個公司多待幾天,看你不順眼,你就走人!”這是2005年下半年,我從白酒行業進入A公司針紡事業部負責四川市場,新官上任后老經銷商L給我的特殊“見面禮”。他的發飆,讓本來就感到烏云密布的我,更覺凄涼了:由于銷量一直徘徊不前,四川市場前四任區域經理先后鎩羽而歸,我能撐多久呢?
過去的貢獻和現在的破壞力可以成正比
一直以來我做的都是快速消費品,哪里受過如此“虐待”?我很不服氣,但是,人生地不熟的,公司營銷模式、經銷商情況都不了解,還能說什么呢?“忍吧!”我這樣勸自己。
經過調查我發現,公司對經銷商的運作模式很落后,歷來按裸價供貨給L,談不上支持,當然也談不上控制,L賣多賣少,取決于其本人。而L在早期,憑借拼打精神,主動到二級市場尋找好的代理商,建立了前期的銷售網絡,當時這樣做一方面使L躋身業內經銷前三名,另一方面因為談不上市場的正規管理,為現在的市場規范埋下了隱患,表現在:
1.傳統渠道混亂。L到處發貨,導致競爭加劇,下線客戶對他很不滿,很多客戶都說和他做生意沒有了安全感。同時,我產品因為渠道商集體殺價,利潤持續下滑,已經成為帶貨產品:每家都要賣,但由于利潤低,都不主推。
2.現代渠道沉默。L屬于坐商經營,直接導致本品牌在現代終端的能見度太低。即使有,也就幾款襪子或內褲(屬于超市和終端自己采購類型),無法體現品牌的效果和價值,銷量可想而知。
3.經銷商內部無管理。不知道最好賣的產品和最滯銷的產品是什么,不知道利潤怎么賺,純粹一本糊涂賬:斷貨隨時發生,也影響了銷量。
如果按照快速消費品的慣例,已經可以判這個經銷商“死刑”了。但鑒于行業本身的操作因素,我決定先好好和L談談怎么做市場,再決定下一步,畢竟這個經銷商在當地市場的影響力很大,弄不好我可能惹火燒身。
有準備的溝通,似乎很成功
確定和L深層次溝通,已經是兩個月之后的事了,為了達到有效溝通,我先列了個溝通提綱。接下來的溝通,心里就有譜了:
1.回顧感人的合作史。由我發起話題,與L共同回顧了從他剛開始做本品牌到今天,雙方的辛苦付出和得到的相應回報,并就本晶牌在本區域的成功,對L表示感謝。L看上去也很自豪和感慨。
2.強調本品牌是L的福祉。確定本品牌在L經營中的戰略地位,指出有本品牌才有他的今天。
3.分析現在市場上出現的問題。如價格混亂、下線客戶不滿、終端的建設和管理力度不夠等,都直接影響了銷量;而且從長遠看,對品牌和L的公司本身也是個致命的傷害。接著,我結合產品特性和現實情況,與L分享了定位區隔理論。
4.提出改善思路。建議L:一是招聘業務人員進行市場拓展,加強終端開發和管理力度,二是加強內部管理,包括財務、庫存和內部人員的管理等。對于具體執行,我也很明確地指出應該何時做、怎樣做、達到什么樣的效果。
5.與L分享其他經銷商的成功經驗和模式。我先找出在行業內做得成功(不一定做得很大)的其他經銷商,分析別人怎么那么成功,優缺點在哪里,告訴L我們要如何借鑒和突破。
對于這次溝通,L很認同,也表示要整改。我感覺曙光在前,稍微放心了點。
“暗渡陳倉”之前,要死多少腦細胞
俗話說:說一千道一萬是零,做一件事情是一,沒有一,零是沒用的。
而我,恰巧就遇見了后一種情況。
因為L是既得利益者,按照我說的那樣去做,暫時可能會有一些銷量的損失,而且還要加大費用和投入,按照他的思維模式,實施起來是有困難的。
上次懇談之后,通過近半個月的觀察,我感到我們的“君子協定”可能會無效,所以自己得有所準備。如何準備呢?我權衡了兩種方案:
1.通過控制下游客戶控制L。但由于是L自己操作市場,我們公司基本上和他的下游客戶扯不上關系,所以這樣做的難度非常大。權衡的結果是,此路不通。
2.直接收縮L的渠道。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減小他的影響力,有利于市場深耕。執行的困難在于:L在當地的勢力過于強大,處理得不好,整個市場會被他沖貨沖得七零八落,甚至徹底癱瘓下來。看來,這是一條可以走但必須計劃周全的路。
確定了收縮渠道策略后,我制訂了以下計劃:
1.要找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穩住L。由于L不怎么管超市,做得不多也不熟,我另外在成都找個經銷商彌補這個渠道的缺陷,是理所當然的。成都這個新經銷商非常重要,不僅要有足夠的勢力阻止老經銷商搗亂,而且運作能力、管理能力都要比老經銷商強,這樣我就更容易向公司解釋,也可以更好地牽制老經銷商。
2.控制對L的發貨量,以防竄貨。最糟糕的情況是老經銷商L亂價,但在這方面我還不是太擔心,因為我尋找的是終端運營能力比L強很多的新經銷商,在一定價格范圍內的竄貨,對當地市場影響不會很大。而且,老經銷商也不太可能為了這個對大家都沒有好處的目的,竄貨虧自己的錢,畢竟商人以利為先。
3.先不和L攤牌。市場有時候是不由人的,倘若先攤牌,以L的實力,從中搗亂,也許會讓新經銷商失去信心。如果事情發生了,屆時我還能怎樣?所以只有先暗中確定合適的人選,并向新經銷商交代清楚,統一思路,否則在這個市場就無法做到兩個經銷商互相牽制。
交鋒,把被動和無奈甩給對方
有了以上的綜合考慮,2005年12月,我背著L開始開發新客戶。采用的辦法是先交朋友,分析行業的動態和各自的優缺點等,再坦誠說明本晶牌出現的問題(當然得先知道這個經銷商有意向做,才會有選擇地透露)和希望新經銷商如何做這個品牌。
由于本品牌在當地的影響力,想接的經銷商還比較多。我選擇了一個管理能力、終端運作能力和勢力都比L強的客戶,洽談幾次后,在2006年3月正式簽訂成都商場和超市的代理合同。(不是全省,而是一個市的單渠道的代理合同,免得以后更加麻煩。)
考慮到L所做的貢獻和不能過分得罪他,我保留L所做的終端渠道和成都流通渠道,另外劃了兩個地級市給他做。
即使我這樣小心地回旋著做,發生找新經銷商這樣的事情,我相信任何一個老經銷商還是咽不下這口氣的。果然,L得知我“移情別戀”后,立即向我發難:
“你這樣做,對得起我嗎?對你有什么好處?以后看你怎么做……”
這時候,我擺出了理直氣壯的理由:
“我反復說了給你半年時間,讓你做出成績給公司看,但是效果呢?沒有!所以公司要做區域分銷,我只是執行者,公司叫我這樣做,我能有什么辦法?再說這樣做對我也沒什么好處,因為我首先對不起你,得罪了你這個大客戶,我也不會多得錢。至于以后會怎么樣,我只能說公司既然這樣做,自然有公司的想法,以后怎么樣做,也有公司的想法。現在你要做的,還是把你該做的做好!”
當時他就氣得跳了起來:“那我就不做這個品牌了,我什么不能賣?不差你這一個!”
我因為已經有了優秀的備選經銷商,所以并不怕他如此威脅,遂反擊道:“你自己看著辦吧。公司看四川做成這個樣子,也不是很滿意,是我們下面的人頂著不讓撤老經銷商的(事實也是如此)!”
為了不至于局面太僵,我又和顏悅色地為他分析了做的好處和不做的損失。
經過一周的慎重考慮,L決定繼續做,畢竟本品牌是門面產品,對他有戰略意義的。
發現在我這里和公司這邊得不到什么好處后,L曾將矛頭指向新經銷商,但雙方幾次小沖突,最終都被新經銷商和公司化解,L終于默認了我所制訂的計劃。直到現在,他還按照公司的要求和他自己通過這次事件反省的教訓,進行市場操作。
智斗不是目的,銷量提升才是根本
在L被迫同意我的方案后,我就開始了二級城市的招商。考慮到L對成都周邊市場的影響力,我決定從偏遠一點的城市著手招商,這樣新經銷商的擔心要少一些,招商也會順利一點。結果,在攀枝花等地的招商果然很順利。但是在成都周邊,當地經銷商很清楚L的勢力,始終怕竄貨,開發難度相對大些。為此,我亮出了以下招安政策:
1.價格體系保持穩定,誰不按照公司定的價格體系走,就按殺價行為處罰誰;
2.經銷商不得隨意到處放貨,否則按竄貨行為處理;
3.經銷商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區域市場,待本區域市場做好后,再談其他市場的歸屬問題,借此讓經銷商多少有點盼頭和壓力。
我就以上政策反復和各個經銷商講,而且為了以防萬一,都讓他們向公司交了保證金。
就運作的成效來看,經過區域分銷,本區域的銷量不降反升。在淡季的時候,銷量甚至直接可以和原來旺季的時候相抗衡,因為市場做細了,陳列做好了,促銷活動做到位了,總銷量自然就提起來了……小結
區域經理與強勢老經銷商斗智斗勇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在營銷逐漸走向活躍的行業和企業,如何分解“一手遮天”型老經銷商的勢力,以進行市場深耕,實現市場權力由經銷商到廠家的轉移,是很多市場管理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我的“演出”經驗如下:
1.緊緊圍繞你的市場任務和目標。搞定老經銷商不是目的,市場提升才是根本。公司派你到任一方的主要目的,絕不是讓你擺平誰的,而是讓你做好市場的。擺平難纏、落后的老經銷商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不要陷入智斗的陷阱。
2.與老經銷商過招出現僵局時,不妨拿公司做“擋箭牌”。因為公司與公司的對決和公司與個人的對決不是一回事,讓經銷商的矛頭對準公司而不是你,這樣他就沒有數落你的借口,無奈之下,也會靜下心來分析自己的問題。
3.兩點之間,“曲線”最近。要給老經銷商進步的方向和時間,即使不能“杯酒釋兵權”,也盡量避免發生正面沖突,要有準備地迂回作戰,在情理兩方面逐漸占據主動。我給了老經銷商L足夠的時間和思路,但是沒有效果。這樣的經銷商思維已基本定型,又耍大牌又不思進取,除非外部環境發生很大的變化,否則他是不會改變的。對于他,實行渠道收縮,讓他緊張起來、動起來,是激活市場的有效方法。
(編輯:羅雁飛shorthair99@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