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利益衡量是民法方法論的重要內容,影響著民法解釋理論和民事審判實務的發展。多變的社會情勢、社會生活中各種利益的共存與沖突及法治類型的轉變,是利益衡量產生的深刻根源。但是,利益概念的寬泛性、評判標準的不確定性、結論正當性基礎的模糊性及權衡考量與法學思維定位的偏離又使其存在著極大的局限性。我們認為,利益衡量并不能成為一種獨立的或自足的法學方法,但其于司法實踐中法官法權感的形成及審判效率與判決合理性的提高所產生的作用也不容否認。
[關鍵詞] 利益衡量 必然性 局限性 法權感
商場現代化2006年27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