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跨國公司近年來大量進入中國,既為中國吸引外資、技術、管理、人才提供了機會,也為中國企業走出國門進行跨國經營帶來了示范效應、學習榜樣和經驗教訓。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中國對外開放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在這個新階段里,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外匯儲備、進出口總量等達到了一定的規模;在與外國跨國公司的合作與競爭中,中國企業逐步具備國際化經營經驗和對外投資能力。推動有比較優勢的國內產業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利用國外資源,成為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必然選擇。
對外開放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趨勢下,國際投資應包括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及兩條渠道利用外資和實行對外投資的兩個方面。
開放型經濟本身就包括“引進來”和“走出去”兩個重要方面,且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沒有一些國家、地區、企業的“走出去”,就沒有另一些國家、地區、企業的“引進來”,但具體到每一個國家,由于其發展階段不同,經濟結構不同,開放程度不同,“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構成也就不同。一般來說,發達國家在“走出去”方面占有生機,而且與“引進來”相配合,形成了良性循環。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在對外開放的一定階段,主要側重于“引進來”。由此可見,實施“走出去”戰略是對外開放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個健全的開放經濟單純引進外資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建立一個雙向循環機制。如果長期偏重引進外資,忽視外向投資,勢必會造成資金和技術的單向流動,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資金技術的嚴重依賴,進而導致國際收支嚴重失衡,甚至引發債務危機。

面對當前國際市場上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的趨勢,只有加快跨國投資的步伐,以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出口和利用外資,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才能在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中取得應有的份額。從“引進來”到“走出去”是對外開放實現從“市場換技術、換資金”到“市場換市場”的戰略轉折點。
以積極的姿態大步“走出去”
目前,中國經濟已進入了高速發展但內需相對不足的階段。短缺經濟的結束引發傳統產業出現了普遍過剩,開拓國內外市場,調整經濟結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
隨著加入世貿組織,中國開放的大門進一步加快了開啟的速度,國界對國際競爭的屏蔽作用越來越小。源自世界各國的各類大型跨國公司紛紛登陸中國,但這并非意味著中國經濟真正走向了世界。畢竟,很大程度上,僅僅是世界產品都把中國當成了最大最具誘惑力的市場,而中國的產品還沒有占領世界。對國內企業來說,他們不僅面臨著發展空間受到擠壓的危險,同樣還面臨著喪失本土生存空間的可能。
此外,就業的壓力、資源保障以及生態環境的制約正以一種比以往更為嚴重的態勢影響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振興中國的民族工業,在國內市場上與涌入的外商爭雄;另一方面要以積極的姿態大步“走出去”,在國際市場上和國際大公司進行較量。如果只是在國內市場上被動防守,不敢到國際市場上去主動競爭,最終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第三十七章明確指出,“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這是中央再次提出實施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發揮我國部分企業的比較優勢,通過跨國并購、參股、上市、重組聯合等方式,培育和發展中國自己的跨國公司。拓展中國對外投資是中國未來五年,以至一二十年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熱點和增長點。
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的意義
對于中國企業的海外市場開辟來說,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作用十分明顯。因為,開辦海外生產性企業可以直接利用當地資金、技術、資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重要的是,這樣可以帶動國內母公司的設備、材料、零部件的出口,合法地避開某些國家對制成品進口的限制和高額關稅。
直接到海外投資還有助于國內企業充分利用全球各類資源。雖然中國資源豐富,不過自然資源分布不平衡,人均資源量不高??鐕顿Y可在當地生產和銷售適合國際市場的產品,同時也可將國外的原材料、半成品或者最終產品返回國內,補充國內市場的不足,確保穩定的資源供應。
從技術和管理手段來看,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還有助于吸引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手段。中國的跨國公司可以利用競爭優勢,投資于那些相對來說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實力不如我國的發展中國家,既獲得了經濟利益,又占領了部分國際市場。另一方面,如果投資到那些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則可獲得先進技術和市場進入。
在國際市場吸收外資、拓寬利用外資領域方面,直接到海外投資更是意義非凡。不但可以利用良好的國際融資投資環境,運用先進的融資手段,籌集投資資金,而且外匯盈利,還可用于中國跨國公司再投資。當然,直接把外匯利潤匯回國內投資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其實,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對國有企業來說,能幫助它們更快地實行經營機制的轉換,提高國際競爭能力。這樣也可以讓大中型國有企業在加入WTO后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過程中,真正實行機制轉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當前中國要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投資戰略,必須要為實現中國現代化戰略目標服務。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在更廣闊的空間里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有利于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后勁,有利于國家的長遠發展和安全。這樣的目標設定被納入中國總體發展戰略之中,成為中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發展戰略在全球的延伸和體現。
需要進一步了解對外投資環境
中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可以是完全依靠中國企業在吸收外資后所確立的競爭優勢,獨立地走出去。但是,獨立走出去也必然面臨著很大的風險,更需要企業很強的國際競爭力。企業要“走出去”,需要進一步了解對外投資環境。其中,需要對世界市場有更清楚和深入的了解,了解國外投資環境和目標國的各項政策,并且運用好可以在國際資本市場運籌帷幄的高素質管理人才。
近幾年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快速增長,投資規模和領域不斷擴大,大大提高了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中國進入后WTO時期,意味著既為外國企業進入中國提供了機會,更為中國企業跨出國門,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創造了條件。
(作者系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