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巴基斯坦的7.6及大地震沒有得到發達國家過多的援助,原因很簡單:西方媒體頭條新聞報道沒有關注這條災難
人類面臨的急迫挑戰數不勝數。艾滋病、饑荒、武裝沖突以及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與政府無能,霍亂以及新近的自然災害等一道在爭取人們的注意力。盡管我們富有同情心,但是資源有限。那么,誰應當首先得到幫助呢?
對于某些人來說,作出這樣的優先順序看起來是一件很可憎的事情。但是,聯合國和各國政府每年開支幾個億美元試圖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卻不明確考慮它們是否最大程度地實現了其所能實現的目標。
2004年年底的那場印度洋大海嘯,媒體,尤其是西方媒體給予了前所未有的特別“待遇”,于是,捐助源源不斷。但去年10月發生在巴基斯坦的7.6級大地震卻沒有得到發達國家過多的援助,原因很簡單:西方媒體頭條新聞報道沒有關注這條災難。
其實,我們可以找到一個更好的辦法。比如,可以對援助的項目分輕重緩急來分別實施。如此,付出才能達到最大效益。
本月,我將詢問駐聯合國的大使們如何花費500億美元來減少人類的痛苦。他們將會重復當今某些最好的經濟學家在2004年的一個被稱為“哥本哈根共識”項目所作出的答案,那就是對世界面臨的重大挑戰作出評估,然后決定哪些事情應當優先處理。
然而,這個問題不應當僅僅交給政客或者諾貝爾獎得主們解決。所有的人,都應當參與到辯論中來。參與“哥本哈根共識”項目的經濟學家們把他們的高見發表在一本專著中,但人們希望這一任務不應復雜化,用簡單一些的方式來說明并解決這個問題,或許效果更好。
我們要考慮這樣一個事實:全球每個月死于艾滋病的人數與東南亞國家海嘯造成的整個死亡人數旗鼓相當。一項完整的、向艾滋病影響最大的地區提供免費或者廉價避孕套和有關安全性行為信息的預防性項目,會挽救2800萬個生命,但這項花費也會高達270億美元,參與“哥本哈根共識”項目的經濟學家們說,這是世界所可以作出的最佳投資。因為它所帶來的社會效益將超出費用的40倍。
在其他可以開支的500億美元的選項中,經濟學家們的選擇包括:為世界饑餓人口提供微觀營養、建立自由貿易,以及使用蚊帳和藥物與霍亂作斗爭。不過,最后類似《京都議定書》等對氣候變化的對應措施被認為得不償失,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都將它從優先清單中劃掉了。
無論是否同意經濟學家所言,但我們每個人必須承認一個事實——我們無法面面俱到。討論優先項目非常關鍵,不過政客們經常回避輕重緩急。這是為什么呢?一個比較圓滑的解釋是:這樣做起來很困難,因為存在許多利益相關方,沒有任何一個利益集團愿意讓他們的方案排在最后,而且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愿意讓自己國家面臨的挑戰在全球事務中被忽略。
召開一次聯合國會議非常不容易,但這其實也表明,聯合國還是有意愿最大限度地關心輕重緩急的問題。它會列出一份待辦事項的清單,列出一系列我們能為人類做的最大、最好的事情。反過來,這也會讓更多透明化的決策出臺。
經濟學原則為作出理性選擇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現在,討論應當從學術領域轉移到政治生活。因為目前已經是讓我們考慮并比較自己優先事項排位的時候了。
我們必須努力列出一份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的清單,并讓它變得簡短。不過,前提是我們必須參加到有關哪些事情應當優先處理的辯論中來。
比約恩·隆堡:“哥本哈根共識項目”的組織者、哥本哈根商學院兼職教授以及Project Syndicate專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