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鋼鐵行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到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和消費國。鋼鐵行業的高速發展,為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鋼鐵行業已初步具備了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但是,另一方面,中國鋼鐵行業粗放型特征非常明顯,產能擴張的壓力凸顯,鋼材出口的迅速擴張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
中國鋼產量增長狀況及鋼材進出口情況
2000年中國鋼產量1.285億噸,2005年達到了3.52億噸,6年增長了2.235億噸。與此相對應,中國鋼產量在世界所占比例提高顯著。2003年世界鋼產量為9.69億噸,中國鋼產量為2.2億噸,占世界總產量的22.70%。2005年全球鋼產量11.29億噸,中國鋼產量3.52億噸,占全球總產量的30.9%;扣除中國后,2005年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鋼產量7.8億噸,同比下降0.76%。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鋼產量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中國。中國鋼鐵生產保持著超常規的高速發展,實現產量從2億噸到3億噸的跨越僅僅用了2年時間。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2006年中國鋼材產量將有望突破4億噸。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受市場需求和巨大利潤的推動,中國鋼鐵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存在嚴重的盲目擴張現象。
近年來,中國鋼材進口減少,出口迅速增加。中國鋼材進口高峰年為2003年,全年進口鋼材3717萬噸,而當年鋼材出口696萬噸,凈進口鋼材達3021萬噸。2004年以來,隨著中國鋼鐵產能的迅速膨脹,同時由于國內鋼材市場價格長期以來高出國際市場水平,中國鋼材進口量不斷減少、出口量則大幅度增加,產能迅速提升造成的產能過剩和國內外市場價格的倒掛成為中國鋼材出口增長進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目前,中國鋼材進出口結構不合理。出口以低檔、低附加值產品為主,進口以高檔、高附加值產品為主。從2006年上半年海關統計的數量和金額來看,鋼材出口量遠遠大于進口量,而出口金額卻略低于進口金額。2006年上半年鋼材進口941萬噸,金額95.2億美元,同比分別減少28.8%和26.4%,平均單價增長3.3%;鋼材出口1709萬噸,金額94.8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7.7%和29.6%,平均單價減少12.3%。出口量比進口量多768噸,出口金額比進口金額少0.4億美元,進口平均單價為?011美元/噸,而出口平均單價為554美元/噸,進口價格大幅度高于出口價格,出口平均單價僅為進口平均單價的54.8%。
中國鋼產品出口正出現量增價跌的局面,2006年5月份,中國鋼材出口量與出口價分別創下了自2005年以來的月度最高值和最低值;受“鋼材出口退稅政策即將做出調整”的利空消息影響,2006年6月份鋼材單月出口再創新高,達443萬噸,同比增長達?02%;進口鋼材167萬噸,同比下降33.46%,鋼材凈出口達276萬噸,比5月份的203萬噸增長35.96%。2006年6月份中國出口鋼坯104萬噸,是自2005年4月1日中國取消對鋼坯的出口退稅政策15個月以來的最高值,較2005年同比增長82.45%,環比5月份增長52.9%,比取消退稅之后月出口數量最低的13.8萬噸(2005年9月)增長了653.6%。2006年?-6月份中國累計凈出口鋼坯、鋼材共1057萬噸,折合成租鋼為1106萬噸。
2006年上半年世界鋼產量數據表明,世界鋼產量的增長仍是主要在中國,如果中國鋼材出口量持續擴大,國際市場的鋼材價格將走向跌勢。事實上,中國鋼材產品出口數量激增已導致中國與國際間的鋼鐵貿易摩擦不斷增多,隱患日趨顯現。

中國鋼鐵出口大幅度增長引起了相關國家的高度重視,國際貿易摩擦逐漸升溫
目前中國鋼材出口大幅度增長的現狀已經引起了相關國家的高度重視,多國鋼鐵產業已通過不同渠道對中國鋼材出口激增表示擔憂,并威脅如果此種狀況不得到改變,將提出貿易保護調查。一旦不能有效控制中國的鋼材出口增長速度,國際市場將必然會越來越多地對中國鋼材出口采取抵制措施,甚至有可能引發國外對我出口鋼材采取貿易救濟措施的浪潮。
近年來,鋼材是中國遭國外貿易保護案件最多的產品之一。據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統計,從1996年起~2005年,中國遭受國外涉及鋼鐵產品的貿易保護案件共56起,其中保障措施7起,反補貼1起,涉及金額近?8億美元。2004年以來,隨著中國鋼材及制品出口大幅上升,遭國外貿易保護調查的風險和壓力也隨之加大。中國鋼鐵產量迅速擴張且挾帶低價優勢擴大國際市場,鋼材幾大主要產品對美國、歐盟,韓國和印度的出口全面激增,各國都在密切監控中國鋼材出口,并伺機提出貿易保護調查。據了解,美國、加拿大、歐盟、韓國等都在搜集中國傾銷的證據。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宣布了2005年年底對中國鋼管業的“421特保”調查結果,雖然因種種原因,調查最終被取消,但并不排除今后仍對來自中國的鋼鐵產品設限的可能。據分析,美國近日可能有所動作。美國貿易官員曾表示,中國鋼鐵產量翻倍增長,如果大量價格過低的鋼鐵進入美國市場,美國將動用反傾銷法和其它貿易手段。近日,美國鋼鐵協會(TheAmerican lronSteel lnstitute)、鋼鐵生產商協會(SteelManufacturersAssociation)、北美特種鋼工業協會(Specm,tySteel lndustryofNorthAmerica)和鋼管進口委員會(theCommit-teeOn PipeandTubelmports)委托一家美國律師事務所起草了一份研究報告,指責中國政府采取債務減免、稅收優惠、土地劃撥、資金撥付、對原材料和人民幣幣值控制等方式對鋼鐵企業進行補貼,使得中國鋼鐵商在與美國同行的競爭中取得不公平優勢。報告認為,中國近年來的鋼鐵產量上升與中國政府的不恰當介入直接相關。報告敦促美國政府采取積極行動,代表鋼鐵業在世界貿易組織提出正式申訴,讓中國政府履行入世承諾。該報告已提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另悉,9月份美國官方將就鋼筋反傾銷一案進行日落復審,美國鋼廠要求政府繼續對中國等8個國家的鋼筋產品征收反傾銷關稅。WTO規定,反傾銷關稅必須在5年后進行日落復審,但若新的調查顯示取消反傾銷關稅仍將對發起國的本土業者存在傷害,則可以繼續征收反傾銷關稅。此次鋼筋反傾銷案于2000年7月25日立案,涉案國包括奧地利、中國、印尼、日本、韓國和俄羅斯等國。2006年新日本制鐵公司表示對中國鋼材生產過剩密切關注,其專家認為,近年來中國國內鋼材需求增加的同時,鋼鐵產量也在大幅上升,一旦需求與供給之間失去平衡,這些過剩的鋼材將流入海外,很可能打破海外鋼材市場的秩序,造成價格下降。而韓國有關方面2006年6月也來中國就鋼材出口韓國進行磋商,并要求中國放慢鋼材出口步伐。
以上事實表明,中國鋼材出口正在遭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多方阻擊,一些國家對中國鋼企虎視眈眈,伴隨著出口的迅猛增長,中國鋼材遭遇的國際貿易摩擦極有可能越來越嚴重。貿易保護案件一旦成立,產品生產、出口將立刻受阻,同時還經常會引發“破窗效應”,引起其他國家的連鎖反應。涉案企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應訴,由于中國鋼鐵企業在目前情況下還不太可能在應訴中取得“市場經濟地位”,從而我企業取得較低稅率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即使取得了市場經濟地位,由于鋼鐵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特殊性,也未必就能夠取得低稅率。
中國鋼材產業面臨的突出問題
中國鋼材出口之所以遭受諸多貿易摩擦,其直接原因就是出口量的迅速膨脹和出口價格的不斷下滑。在這一狀況背后,是中國鋼鐵行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
產能過剩,矛盾突出
近幾年隨著中國新一輪經濟的上升,對鋼鐵產品的需求增加,鋼鐵行業盲目擴張勢頭十分突出,2005年底全行業煉鋼產能4.14億噸,煉鐵產能3.91億噸,軋鋼產能4.2億噸,鋼鐵行業出現總體產能過剩的問題。目前已建成的生產能力已大大超過國民經濟對鋼鐵產品的需求,供需嚴重失衡。產能集中釋放造成供求關系逆轉,導致市場供大于求,國內市場鋼材價格下跌,企業盈利空間縮小,部分企業虧損,有的停產減產。2006年在建項目建成后將新增煉鋼產能2500萬噸,有關調查顯示,2006年中國需要增加鋼材消費4238萬噸,增長12.97%。預計2006年國內粗鋼需求增幅在12%左右,由于產能仍有約4000萬噸的過剩,在國際市場良好的態勢下,擴大出口成為緩解目前鋼材產量增大、產能過剩的重要途徑。
產品結構。貿易結構不合理,在國際分工中地位較低
中國鋼鐵行業低水平產能還占相當比例,長材、附加值低的產品產能相對過剩,鋼材出口以普通低價的產品為主,進口以高檔次、高附力口值產品為主,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高附加值的板材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這種格局一直沒有得到改善。多年來中國鋼產量中的板管比例并沒有大的改觀,1996年板管比為39.5%,2001年為40%,2002年為40.06%,2003年為41.5%,2004年為43.9%,2005年為45.6%,大部分發達國家的板管比在2000年就達到66%。中國鋼材出口的產品結構問題是導致中國產品頻頻遭到國外反傾銷的深層次原因。從目前遭遇過反傾銷的中國鋼鐵產品品種上看,最多的是熱軋板材,其次是冷軋板、螺紋鋼、鋼管及鋼梁,基本屬于附加值較低的長線產品,這些產品相對價格低、國內生產商較多、競爭激烈、生產數量容易出現快速增長,從而在進口國市場上與當地產業發生沖突。
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缺乏高端市場競爭力
目前一些高端產品我們還不能自主開發,受制于國外企業,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具有自己知識產權的核心競爭力極少。鋼鐵工業技術創新面臨著許多實際問題。由于鋼鐵工藝技術實踐性比較強,必須要經過企業生產第一線檢驗,結合生產的實際情況進行技術創新和改進。目前,國內鋼鐵企業在研發過程中缺乏足夠的技術支撐,而科研院所又缺乏實際的檢驗和測試,獨立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很難獨立完成技術創新,因此,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還有待進一步建立。同時,國內的很多企業對一些具有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設備和技術缺乏信任,為避免風險,更愿意引進國外設備,但一些企業引進的國外先進高爐設備在操作上往往需要豐富的經驗,人為因素影響比較大,不能充分發揮昂貴設備的作用,很多設備不適合中國企業,既造成了資源的嚴重浪費,又對自主技術創新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中國處于世界鋼鐵業集中地區,競爭激烈
在中國周邊的國家和地區中, 日本、韓國、俄羅斯、中國臺灣及印度都是世界最主要鋼鐵生產地,因此,中國鋼鐵業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首先必然會面臨著與周邊地區激烈的競爭。在這種競爭中,中國除了市場需求巨大外,在資源、運輸條件、技術水平等方面都沒有優勢。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也是造成中國鋼材出口價格不斷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如何充分利用中國市場優勢,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揚長避短,是中國鋼材貿易面臨的重要挑戰。
進口國的貿易保護是中國鋼材出口頻繁遭到國外反傾銷的原因之一
美國對鋼材進口的限制已使得國際鋼鐵貿易磨擦加劇,歐盟開始對主要進口鋼材實行關稅配額,日本、韓國、泰國、巴西等國也紛紛準備采取類似保護措施。由于美國鋼鐵工業屬于夕陽產業,紛紛要求政府給予保護,因此,在美國發起的反傾銷案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案件是涉及鋼鐵產品的。另外,鋼鐵業還直接與一些國家的政治利益集團相關聯,鋼鐵產業在美國各政府利益集團中發揮著較大影響,這成為美國政府支持鋼鐵產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尤其是在美國大選及中期選舉期間,這種情況表現得更為明顯。
積極應對貿易摩擦實際問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提升全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鋼材出口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迫切要求中國鋼鐵行業認識到轉變增長方式、加快推進結構調整的緊迫性;迫切要求中國鋼材出口企業要進一步提高應對國外貿易保護案件的能力。對中國鋼鐵工業來說,科學發展觀的深入人心是一個重大機遇,要抓住和利用好這一機遇,將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工作做好做實。
加速產業升級,優化產業結構
鋼鐵工業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鋼鐵工業的結構調整是“十一五”期間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和《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以作為這次結構調整的法律依據,貫徹落實鋼鐵產業發展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是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要職責,各部門要結合部門職責制定具體的配套措施,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狠抓落實。從政府層面工作來看,要嚴格控制鋼鐵工業新增產能,對違規項目要進行清理整頓,嚴格市場準入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按照已頒布的法律法規,關閉一批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不具備生產條件的落后生產能力;結合城市鋼廠搬遷和淘汰落后產能,使鋼鐵工業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調整投資結構、擴大消費、消化部分產能;加快兼并重組,使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促進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從企業層面來看,要依據市場需要組織生產,實行以銷定產,積極主動淘汰落后產能,提高企業競爭力;改進和完善銷售工作,規范市場行為。
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
支持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著力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改善品種,提高質量,降低消耗,加強綜合利用、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對于增強產品的對外核心競爭力來說,優化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自身附加值尤為關鍵,也是減少國際貿易摩擦的重要措施。國家應制定政策大力鼓勵高附加值鋼材出口。鋼鐵工業是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鼓勵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有利于提高中國鋼鐵行業生產水平,這也是目前歐、日等鋼鐵工業強國的通行做法。為提高中國鋼材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應該進一步降低部分低附加值鋼鐵產品出口退稅,同時提升高附加值鋼鐵產品出口退稅,鼓勵深加工產品出口。
建立和完善鋼材出口預警機制,積極應對貿易摩擦
針對可能發生的貿易摩擦,中國鋼鐵行業應該積極建立和完善鋼材出口預警機制,加強對出口對象國的市場需求和中國鋼材出口問題的分析研究,真實反映市場需求,隨時向行業發布動態信息,使行業內的企業逐漸形成對市場供求關系的敏感。大型企業應追隨鋼價和鋼市供求的變化,在必要的時候,下決心采取限產措施,以減輕產業鏈的過重負荷,同時防止價格的過度震蕩。充分發揮預警機制在信息引導、決策參考等方面的作用,維護公平競爭,保護產業安全。
企業應加強學習,掌握應對貿易保護措施的知識和方法,在參與國際貿易活動中注意整理收集相關材料,做到有備無患。要提高對反傾銷嚴重性的足夠重視,關注這方面的動向,一旦市場上出現了可能誘發反傾銷的動向,應馬上調整出口策略,清理不規范的貿易行為,控制出口的數量和價格,將案件消滅在萌芽狀態。一旦國外發生反傾銷投訴,國內涉案企業應有組織地進行應訴,頑強抗爭,只有這樣才能務爭保住市場,維護企業利益和國家利益。
加強行業自律
行業組織要充分發揮作用,加強行業自律,統一思想認識,規范行業秩序,避免無序競爭和盲目發展。行業組織應制定更加科學完善的行業自律性規范,對鋼材出口進行總體協調,以免出現被動局面。中國長線產品出口量大,部分企業在國外低價競銷,因此必須加強出口價格和出口量的調控。行業組織可以加大協調力度,增強市場調控能力,抑制鋼鐵產品盲目擴張出口;同時也可以引導企業依據市場變化,主動調整產品結構。加強行業協調和自律,努力維護一個良好的出口秩序,這是盡可能防止國外反傾銷的根本措施。當遭受國際貿易保護案件時,行業組織應積極組織企業應對,為企業爭取公平合理的國際貿易環境。
(作者單位: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