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包括大陸、港澳臺,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和貿易中轉平臺,這里集中了全球最多的貨主。因而這里貨主的聲音應該引起全球的重視。這里需要有一個統一的聯盟來維護廣大貨主的利益。
從THC開始的硝煙
THC(TerminalHandingCharge—集裝箱碼頭裝卸作業費)之爭,在世界范圍內由來已久,主要在東南亞國家,包括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日本,后來延伸到澳大利亞、歐盟一些國家。在1990年,遠東班輪公會率先征收THC,將戰火燒到亞洲,燒到中國。它把以美元收取的集裝箱貨物的運費跟以當地貨幣收取的THC分開。最初,向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臺灣港口裝船至歐洲的集裝箱征收THC,后來擴展至其它亞洲國家和地區。現在THC已是航運物流鏈上收取最廣泛的附加費用。
船東認為,由于競爭壓力,船東之間對運費竟相殺價,價格幾乎到了賠本價。于是平“ORC”、“THC”相續浮出水面。船東想把這筆固定的THC轉嫁給貨主,這樣可以貼補付給港口經營人的成本,所以他們希望THC這個包袱能甩給貨主,而且讓貨主永遠付下去。
讓人驚訝的是THC占總運費的比例逐年上升,貨主明確感覺到“在始發地和目的地收取的THC費用時常超過了實際的運價。”貨主爭辯道,跟運費和其它附加費例如燃油附加費、貨幣調整費和旺季附加費分開征收的THC是“不透明、不合理和無根據的定價”,盡管班輪公司認為是為了“回收成本”。THC最終演變為“THC從海運費中剝離出來單獨收取,海運費并未因此而下降。”貨主們嘩然一片,卻被“不交費,不出貨”的霸王條款勒住了脖子,在極不情愿情況下交納THC。
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斷加價的THC,最終讓每一個貨主付出越來越多的額外成本,這些非生產成本一定意義上也惡化了原有的貿易壞境。
中國貨主危陷THC戰場
早在1997年,一些班輪公司就在中國的廣東、廣西、云南和海南地區向外貿貨主收取OR口OriginReceivmgCharge始發地收貨費)。缺乏經驗的中國貨主就默認了這項費用并不高的收費。1999年、2000年5月及以后,一些航運公會組織代表相繼到上海、大連和青島等口岸,企圖推行THC,遭到當地貨主組織的強烈反對而未能實施。
引發THC中國“戰火”之爭的導火索,是在2001年12月,TSA、WTSA、IADA、FEFC、AWRA、AADA等航運公會組織宣布:決定從2002年1月15日起向貨主收取THC,標準為普通箱日MB370/560PER20/40,冷藏箱RMB410/610PER20/40。已在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現行收取的始發地接貨費(O日C)改名為THC,其原收費標準(20尺集裝箱141美元,40尺集裝箱269美元)不變。即是海運費不變的情況下,加收高額的THC費用,THC問題隨即引發了船貨雙方激烈的爭端與沖突。
在中國貨主和許多行業協會的抵制和反對下,船公司并沒有收斂多少,反而變本加厲。韓進海運(深圳)自2005年們月1日已開始提高在中國的碼頭處理費(THC):每標準集裝箱500元人民幣(約61.8美元),40英尺集裝箱收800元人民幣(約98.94美元)。冷凍集裝箱收費標;隹為每標準集裝箱550元人民幣,而40英尺集裝箱為880元人民幣;此外,廣東地區的進出口公司也陸續收到東方海外(OOCL)等班輪公司關于從11月份起提高碼頭作業費的通知。
面對行業壟斷巨頭,單個貨主或若干行業協會民間維權的困境可想而知。2003年中國政府開始調解THC爭端。2003年8月21日,北京召開THC調查聽證會。調查組成員由交通部、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5人組成;專家組由13人組成;貨主和船方各20人參加;船貨雙方旁聽人員共30人;商務部、財政部、貨代協會、船東協會等作為特邀單位參加了會議。幾經周折, 2006年4月18日,交通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公布了《關于國際班輪運輸碼頭作業費(THC)調查結論的公告》,確定了“THC是運費的組成部份”。
中國貨主力挺維權
業內人士指出,THC應該屬于船公司的各種附加費之一,因此,THC爭端也可謂是海運附加費之爭。圍繞它展開的一系列爭論,不但體現了船公司和貨主企業的博弈,更為船公司今后的收費提供范本。可以預見的是,即使是在調查結論已經出爐的情況下,船貨雙方仍將繼續爭鋒。
國際航運大鱷在搶占到市場份額后,便運用班輪公會、運價組織的名義,在中國航運市場頻頻炒作運價,迫使中國貨主為規避運價風險對外使用FOB;與此同時船公司又從CIF、CFR的貨量中選擇有批量貨的買主給予優惠運價改作FOB。從此外資船公司就能肆意地設立各種名目,請中國貨主入甕。收什么費、收多少沒有商量,你不付“可在任何時候選擇其他合適的服務商”。最典型的就是2002年初各航線公會和運價組織聯合在同一時間、同一港口、同一標;隹強制向中國貨主征收THC,這樣在出口FOB下,原本由國外買家承擔的班輪運費應包含THC的,卻硬強加在中國貨主頭上;而廈門的“鉛封費”、深圳的“換單費”和寧波的“開箱費”等,更是航運組織行業霸權在中國的擴大表現。使得集裝箱運輸企業怨聲載道,并開始演變成聯手抵制以馬士基為首的船公司的額外收費行為。
2006年對廣大中國貨主來說,有些特別。不僅交通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發布調查報告,中國政府對此事件的關注程度可見一斑。從貨主行業到貨主自身聯合維權的趨勢漸成氣候。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維權隊伍之中。
2006年4月28日,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在網上公布了一份《告全國貨主、貨代書》,表示:認為三部委調查結論是公平、公正的。調查機關明確“THC在性質上屬于國際集裝箱班輪運費的組成部分”,從法理和邏輯上表明,班輪公司不能在運費之外再另收THC,貨主、貨代可據此拒付THC,如班輪公司仍然強行收取THC,扣發提單或扣貨,可起訴班輪公司。希望貨主和處在第一線的貨代企業理直氣壯地拒付不合理的THC,以維護貨主、貨代企業本身的合法權益和調查結論的尊嚴。
2006年6月27日,第一屆海峽兩岸貨主聯盟會議在昆明舉行。來自臺灣、香港、澳門和國內各主要城市貨主協會代表一致認為,應當撤銷THC及其它各種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將所有費用項目回歸在運費內;表示不僅要根據有關國際公約更好地維護貨主的權益,而且要通過有效的努力來發揮貨主組織的地位和影響力。
最近,中國貨主維權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會長周可仁出席論壇。來自法律、貿易、海運的學者專家與各地貨主行業代表齊聚一堂,就當下中國各地,包括港澳臺在內大中華區域貨主維權的狀況、趨勢和途徑展開討論。此次高峰論劍,是通過統一思想,提升中國貨主的維權意識;為中國貨主恰當地維護自身利益提供法律支持和法律途徑;介紹國外貨主維權的經驗,更好尋找中國貨主維權的途徑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