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華潤并購檢討

2006-12-31 00:00:00
新財富 2006年10期

華潤是央企踏足海外資本市場的先行者,也是中國內地和香港最具實力的多元化控股企業之一。從1952年起,華潤作為國家外經貿部的直屬企業,是國內各大進出口總公司在香港的總代理,具有壟斷性質。而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外貿體制改革的深化,地方和企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進出口自主權,華潤的外貿壟斷經營地位逐步消解,它開始尋求通過國際資本市場獲得新的發展空間。華潤在海外資本市場的運作得失如何?其發展歷程能給國內企業帶來哪些啟示呢?

華創借關聯并購完成多元化,財務風險加大,估值水平降低

1983年,華潤進行公司制改造,華潤(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潤集團”)在香港注冊成立,并在此后長期作為華潤的國有資產運作平臺。

1984年初,香港最大的電子類上市公司——康力投資(00031.HK)由于財務危機而瀕臨破產,華潤集團與香港中銀聯手組成新瓊企業公司,先后向康力投資注資4.37億港元,擁有了67%的股權,使其成為香港第一只紅籌股。此后,華潤集團又通過投資和參股收購了一些企業,但目標公司普遍質地不佳,收購后業績都沒有很好的起色(表1),直到1992年寧高寧在永達利身上實現突破。

永達利變身華創,奠定寧高寧運作思路

1986年,華潤集團收購了香港上市公司永達利26.4%的股份,該公司市值不到4000萬港元,有大量負債而且訴訟纏身,唯一的資產是位于香港葵涌的一家舊工廠。華潤集團發布的資料顯示,1990年3月,時任華潤集團企業開發部副總經理的寧高寧,以華潤代表的身份擔任永達利董事,在他的策劃下,永達利妥善處理了租約訴訟,發行新股募集了1.08億港元資金,而且獲得了無需擔保的4.5億港元銀行貸款,用于對舊廠土地的開發。到1992年中期,永達利開發的葵涌工業大廈建成并租售一空,使其在多年虧損后首次實現盈利3.6億港元。尤為重要的是,1992年9月,華潤集團以8億港元收購了香港沙田冷庫和百適貨倉,隨后,永達利以發行新股的方式從華潤集團手中收購了這兩項資產,形成穩定的利潤來源,并從此更名為華潤創業有限公司(00291.HK,下稱“華創”),當年,華創的股票累計超額收益率達到了82.6%。

由于運作永達利的成功,寧高寧的資本運作思路得到了華潤集團的認可。寧高寧1987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獲得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后加入華潤集團,到2005年1月調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前,在華潤任職近18年。他1990年起步于華創,離職前一直擔任華創的董事長,華創也由華潤集團旗下無足重輕的小企業發展成為匯聚集團核心業務、引領整個集團發展的綜合旗艦公司。華創的歷程可以最好地體現寧高寧的資本運作思路和發展策略。

華創以關聯并購完成多元化資產組合

寧高寧非常強調資本市場的作用,他一再撰文表示,海外資本市場不僅可以融資,可以監督公司業務和管理層,最重要的是,“可以創造具流動性的股東價值”。他曾在華潤集團控股企業經理人年會上表明,“股東價值最大化,就是國家資產價值最大化。怎么來做到這點呢?最高的境界就是把我們自己的股票當現金來用”,“用高P/E(市盈率)的股票,收購低P/E的資產,再管理好,來提高企業價值,這是資本市場的高境界。這是對股東價值最大的提高”。正因如此,華創四面出擊并購,表現更像是一家投資公司。

據統計,1992-1997年,華創借助發行股票,共進行了14項主要并購(表2),先后進入香港地產、冷庫和貨倉、碼頭、壓縮機、飲品、國內地產、日化、食品、基建、銀行、水泥等11個行業,其中大部分項目從華潤集團并購而來。

通過關聯并購擴張是香港紅籌股普遍采用的模式,如1996年上海實業(00363.HK)用于收購的支出為其凈資產的108%,招商局國際(00144.HK)為259%,但是,華創管理層在并購中體現了更高的管理能力。從1997年的財務指標看,其已占用資本回報率(ROCE)僅次于天津發展(00882.HK)(圖1)。(ROCE考察的是已占用資本的稅后經常性業務利潤,在海外市場是比凈資產收益率更通用的衡量管理層能力的財務指標,尤其對紅籌股公司而言,因為有大量并購和商譽攤銷,其賬面凈資產難以反映真實的經營狀況。)

華創所并購的項目當期P/E不高,起初通常并不被市場關注,而收購后資產的盈利能力提升較快,如1993年6月購買位于香港青衣的土地儲備時,該區平均地價不超過每平方英尺3200港元,到1996年已超過5000港元;1994年12月以3.4億港元收購華潤置地(01109.HK)57%的股權是按1994年利潤的8.4倍市盈率,當時還很少有人對國內地產感興趣;1992年收購的貨倉和冷庫項目在1993—1997年間年均利潤增長27.6%;1993年開始大舉收購的啤酒業務在1994—1997年間利潤年均增長34.7%。但是,這14項收購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幾乎不會產生協同效應。

財務風險加劇,長期折價交易

華創通過關聯并購迅速做大了資產規模,但其中的問題也逐漸開始暴露。

首先,利潤波動大。華創此時的主要收入來自香港地產開發業務,有很強的周期性,而且集中于單一開發項目——位于青衣的“灝景灣”,一旦該項目的銷售收入確認日期發生變化,公司當期利潤就會有很大變化。雖然華創也像和記黃埔(00002.HK)一樣,通過購入冷庫和貨倉、香港國際貨柜碼頭(HIT)10%股權等基建投資項目,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消地產業務盈利波動、保持各年度利潤平滑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明顯。數據顯示,1997年以前,華創凈資產的增長遠比凈利潤的增長穩定(圖2)。

其次,與其他多元化紅籌股相比,華創雖然資本回報率較高,但是財務風險也較高。第一,華創1997年底有現金24億港元,總負債61億港元,權益凈負債率約為37.4%,在多元化紅籌股中僅優于中遠太平洋(01199.HK)和粵海投資(00270.HK),如果進一步收購大項目,很可能還需要外部融資,而亞洲金融危機以后,香港信貸市場的風險較大,利率較高。第二,華創業務集中于香港地產和基建(HIT、冷庫和貸倉等業務),受香港金融風暴影響較大,利潤更為脆弱,從高風險行業利潤占比看,僅稍好于中遠太平洋(圖3)。根據華創財報,其1997年利潤中有48%來自于香港房地產,也就是說,房價每下降10%都會導致其凈利潤和公司價值下降約5%,對房價波動極其敏感。而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香港房地產業的波動非常劇烈,華創在1997年5月以每平方英尺約7000港元的高價預售完“灝景灣”一期的全部單元后(該項目開發分為三期,二期和三期分別于1999和2000年完成),該地區的平均地價1997年底已下跌了30%到每平方英尺4830港元,長江實業(00001.HK)在該地區的同類住宅“盈翠半島”的預售價已降到每平方英尺4150港元。如何填補房地產利潤的巨額下滑,成為華創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第三,華創現金收入的大部分依賴于“灝景灣”,因為房價跌幅較大,現金收入將出現困難,而其投資的華潤置地(01109.HK)、五豐行(00318.HK)和華人銀行控股(00655.HK,華銀控股)等上市公司股權只能按年分配股息。雖然HIT、中港水泥、冷庫和貨倉等非上市的附屬公司會穩定地分配利潤,但這些利潤只能保證月現金流約4200萬港元,而華創1998年僅利息支出就需約4.08億港元。第四,1997年亞洲貨幣處于貶值的風潮中,華創6l億港元總負債中90%是美元,而其收入來源中約66%是港元,約19%是美元(HIT貢獻),約15%是人民幣(華潤置地和啤酒業務貢獻),收入和利息支出中存在嚴重的外匯不匹配。敏感性分析顯示,港元相對美元每貶值10%,華創需增加支付6100萬港元利息費用,稅前利潤將減少2.3%。這些都說明,華創以關聯并購保持增長的方法存在很大風險,難以長期維持。

再次,后續增長乏力。因為“灝景灣”項目的土地成本很低,而且一期售價較高,華創1997財年的凈資產收益率(ROE)高達18.8%,而如果撇除“灝景灣”,華創1997年以前的ROE只是在4—10%之間。據測算,如果沒有新的利潤增長點,當“灝景灣”二、三期全部售完時,華創的ROE將降低到8.4%。而且,華創成功的業務幾乎都是依賴于專業的合資伙伴,比如,開發“灝景灣”是與長江實業、新鴻基(00016.HK)合作,啤酒業務是和南非啤酒(SAB)合作,Esprit中國分銷業務是和思捷(00330.HK)合作等;有大量利潤來源完全由其他公司運營,利潤增長不受控制,如華潤置地主要由北京華遠運營,HIT主要由和黃運營,華銀控股主要由力寶集團運營等。

最后,海外資本市場對多元化公司傾向于使用資產凈值(NAV)來評估其投資價值,也就是把各部分業務的市場價值累計,再打一定的折扣;而對專業化公司則大多采用市盈率倍數法。華創本來只有香港地產業務,從1992年到1997年底,依靠收購完成了多元化,雖然業績增長到得到了保證,回報也超過了同類紅籌公司,但是市場并沒有給其較高的市盈率,仍然用NAV法對其估值,長期高比例折價交易(圖4)。這是一貫重視海外資本市場評價的寧高寧無法忍受的。

關聯并購和資產組合欠佳傷及小股東

在財務風險加劇、增長乏力、估值水平偏低的形勢下,從1998年起,寧高寧提出了“有限度多元化”的發展策略,希望把公司的業務范圍限定在幾個有限的行業,用有增長潛力的業務替換趨于衰退的香港地產業務。在這一替換中,寧高寧力圖使利潤平滑過渡。但是我們發現,這一策略的實施更加依賴于關聯并購,華創不但無法培育起新的核心業務,而且屢次因向母公司利益傾斜而損害小股東利益。

并購時機的選擇上照顧母公司利益

寧高寧曾在華潤集團的內部刊物上撰文說:“管理的藝術在于許多因素的不同組合和協調,而這許多因素每個都是變量,它的組合排列也是變量,這樣就組成了幾乎是無數個排列組合,管理在于如何調整這些組合,而不是想找到一種一成不變的永久最佳組合。”在這種思路下,華創持續通過關聯并購進行內部資源的排列組合。

1998年6月,華創表示希望對三家子公司——五豐行、華銀控股、華潤置地的股份進行選擇性增持,以保持利潤增長。根據1998年6月末華創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約11.5%和三家子公司的投資回報率計算,華銀控股和華潤置地的業績分別需要提高40%和12.5%才能滿足華創資本成本的要求,而五豐行的投資回報率較高,收購后可以直接提高股東價值。但是,華潤集團雖然控股了華銀控股,但這些股份分別由其旗下不同的實體持有,華銀控股的實際管理權掌握在另一股東力寶集團手里,如果華潤集團想要獲得華銀控股管理權而華創又不愿轉讓所持華銀控股股份的話,華創就必須進一步增持華銀控股的股份。

為了照顧母公司的利益,1998年7月,華創出乎市場預料地宣布擬以11.8億港元從華潤集團手中收購華銀控股30.3%的股份。該項收購相當不值。首先,收購價格高。當時香港小銀行正步入下降通道,而華創的收購價格為每股2.97港元,比華銀控股2.775港元的收盤價還高出7%;按1997財年數據計算,收購價是按13.1倍市盈率和0.86倍市凈率折算的,而當時香港小銀行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不足10倍,市凈率在0.36—1.61之間。其次,資產質量差。華銀控股1994-1997年的總資產回報率分別為0.82%、0.76%、0.71%和0.65%,呈逐年下滑趨勢;其貸款質量是同行中較差的,1998上半年財報顯示,其不良貸款比例顯著提高,從1997年底的2.8%提高到了1998年6月底的7.2%,而同期壞賬準備僅從2.1%增加到2.55%,計提嚴重不足。第三,由于觸發全面收購,華創將不得不額外增加15億港元支出全面收購華銀控股,這將進一步影響華創的現金流。而如果收購五豐行,因為收購前后大股東地位不變,可以申請豁免全面要約收購。

因為市場普遍看好五豐行而不是華銀控股,在消息公布后的一個月里,華創股價跑輸了恒指16.3%。1998年9月30日,華創被迫宣布放棄收購華銀控股,改以16.76億港元增持五豐行19%股份到54.4%。雖然收購價格為每股5.607港元,比五豐行前日收盤價6.3港元折讓11%,但是,由于華創管理層在公告兩周前曾暗示如果收購華銀控股失敗,可能改為收購五豐行和華潤置地,因此,五豐行兩周內股價已經飆升了超過50%,這種收購時機其實對華創不利。

從收購華銀控股和五豐行兩個錯誤的時機選擇,我們有理由相信,華創在推行收購計劃的同時,也在極力照顧華潤集團的利益。

轉讓股權并派息,幫助母公司套現

2001年11月1日,香港紅籌股中信嘉華(00183.HK)宣布以42億港元收購華銀控股旗下全資子公司——華人銀行;華創宣布將持有的力寶華創50%的股份及5.84%股權以18億港元轉讓給力寶華潤(00156.HK);華銀控股宣布每股派發1港元特別股息(圖5)。

表面上,這項交易有兩個受益者。第一個是中信嘉華,它收購的是上市公司華銀控股的主要資產——華人銀行,而并非收購華銀控股的股權,因此避免了付出更多現金進行全面收購;第二個是力寶華潤,它通過華銀控股派息,可以得到約8.7億港元現金的特別股息,實際支付給華創的僅為9.2億港元。實際上,華創也是幕后的贏家,其通過此項交易獲得了18億港元現金,相當于以每股3.8港元的高價套現。雖然交易價格低于華創的賬面成本價4.45港元/股,但比華銀控股的小股東要好得多。由于華銀控股沒有被全面收購,而且華銀控股在轉讓華人銀行和大比例派息后基本只剩一個空殼,喪失了投資價值,因此,這項交易中唯一受損的是華銀控股的小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在剛剛收到轉讓款的2001年11月16日,華創就宣布分配特別股息每股0.25港元,共派出5.03億港元,占出售華銀控股所得的28%。當時,華創從華潤集團收購的石化和零售業務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降,華創本應運用資金購買更高回報率的資產,因此,這次派息明顯是為把資金送回母公司華潤集團。

并購方案頻繁變更,破壞管理層誠信

由于關聯并購主要依賴于母公司,華創管理層無法獨立決定并購方案,因此,其并購計劃修改十分頻繁。

1998年11月,華創曾宣布今后將集中于四個主要領域:食品、地產、金融和基建(包括集裝箱碼頭),而2000年6月華潤集團宣布重組后(圖6),華創也進行戰略調整,僅保留了食品領域。1998年時,寧高寧曾表示華創不會收購華潤集團的石油業務,他解釋說,石油業務是非常成熟的業務,可以被獨立運營,但在1999年9月,他又明確表示將收購華潤石化。在1999年華銀控股的業績說明會上,寧高寧曾表示不會出售其股權,但是2001年仍然售出o 2001年1月,寧高寧宣布華潤集團計劃注入華創資產總額達100億港元的分銷和物流業務,但最終只注入不足10億港元的紡織業務。2001年11月,華創宣布從母公司收購華潤輕紡,寧高寧在發布會上表示,之所以未收購物流業務是因為該業務價格競爭激烈、缺乏核心競爭力,無法在未來3年提供華創內部要求的10%的最低投資回報率。這與他此前對物流行業的樂觀看法截然不同,令許多投資者對管理層的誠信產生懷疑。因為管理層決策缺乏透明度,在2001年12月號的《亞洲貨幣》“最佳管理公司”評比中,華創被基金經理和分析師評為管理最差的中國公司。

變換資產組合,未能提升公司價值

在1998—2001年間,為了實現“有限多元化”的目標,華創一共進行了5次重要并購。這5次全部為關聯并購,其變換資產組合,同時填補利潤“缺口”、實現利潤平滑的目的十分明顯,而沒有起到培育新的核心利潤、提升公司價值的作用。

第一次是1998年9月增持旗下五豐行股份。五豐行是外經貿部指定的從內地出口新鮮、冷凍食品到香港的唯一機構,現金流充裕,是真正的“現金奶牛”,增持后通過合并報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華創的營運現金流和盈利質量。但是,通常來說,增持自己旗下已上市子公司的股份是很多余的,除非該公司的股價被市場低估。事實上,市場給五豐行的估值評級遠高于華創自身,因此,華創增持五豐行的目的只能是填補其香港地產業務這一利潤“缺口”。此外,至少從中期來看,華創和五豐行的現有業務并沒有多少協同效應。

第二次是1999年9月10日,華創收購華潤集團的全資子公司華潤零售。華潤零售擁有華潤集團全部零售業務和50萬平方英尺的商業地產。雖然據華創和評估機構稱,收購價格較公平市價折價26.9%,但華潤零售的回報率相當低,在2.1—2.9%之間,僅比銀行存款利率略高,如果考慮到其所享受的租金優惠,很可能是虧損的,而華創收購后卻要承擔資產風險。不僅如此,按收購代價27.2億港元、華潤零售1998財年實際利潤7000萬港元計算,收購市盈率高達75倍。這次并購同樣受到市場的冷遇。

第三次是2000年10月16日,華創用所持有的子公司華潤置地和華潤勵致(01193.HK)的股份,收購華潤集團石化業務——華潤石油。華潤石油占香港石油分銷市場的25—30%份額,盈利能力很強,交換后,華創2001財年的利潤會大幅提高約11.9-14.9%。但是,從培育核心利潤的角度,我們依然看不到這一并購的意義。香港的石油分銷市場已接近飽和,內地市場則基本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瓜分,華潤石油的擴展空間非常有限。如果要投資增加內地的加油站,華創的資金實力難以支持。因此,這一并購的作用仍僅限于彌補華創香港地產業務的利潤“缺口”,華潤石油遲早要被華創賣掉。需要指出的是,因為華潤石油只是分銷商,利潤波動不受自己控制,收購后的2001年上半年即出現明顯下滑。

第四次是2000年11月21日華創私有化五豐行,這是紅籌股公司第一次私有化運作。華創在公告中明確指出:“皆因五豐行所帶來的現金流量及盈利將會為華潤創業集團所動用,而倘五豐行仍為一間獨立上市及非為一間附屬公司者,則不可隨意動用其資金。”從私有化的方案設計和時機把握上,華創做得相當出色。但是,培育新的核心利潤增長點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第五次,也是最令市場失望的一次是,2001年11月27日,華創宣布以9.44億港元收購華潤集團旗下華潤輕紡的全部業務。消息宣布后,華創股價下跌了10%。首先,華潤輕紡的業務在國內屬成熟產業,產能過剩,競爭激烈,這項收購是按5.9倍市盈率,與香港紡織類公司同期市盈率相比,處于偏高水平,如福田實業(00420.HK)的2000年市盈率為4.83倍,2001年為4.21倍,冠華國際(00539.HK)的2000年市盈率為3.19倍,恒富控股(00643.HK)2001年市盈率3.2倍,百德國際(2668.HK)為3.8倍。其次,雖然華潤集團保證該資產2002和2003財年凈利潤不低于1.6億港元,但是紡織行業屬于高競爭、低利潤率、低增長行業,如果生存能力存在困難,盈利保證并沒有實際意義,很多金融危機時期的收購都證明了這一點。此外,收購華潤輕紡前,華創預計2002財年自身凈利潤將同比下滑11%,而收購后凈利潤僅將同比下滑1.2%,華創借關聯并購保持利潤平滑的意圖很明顯,并非為長期利潤增長考慮。

從財務表現可以看出,自1998年起,華創進入了低增長期,股票走勢始終未能超越市場平均水平,1998-2006年問的累計超額收益率為負值。

新戰略仍然依賴關聯并購,妨礙核心競爭力

在前景不明的形勢下,2002年初,寧高寧宣布了華創新的戰略發展模式——“零售帶動分銷”,希望建立一種商業模式,通過零售、紡織、服裝制造業務的結合產生協同效應。他還宣布,5年內將投資50億港元進行收購,帶動零售收入達到500億元,投資回報率至少10%,同時計劃把當時香港占85%、內地占15%的業務比例改善到香港和內地各占一半。寧高寧的想法是,“到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時,即使邊際利潤率提高1%(5億元),也將帶來10%的ROE增長。”

依賴關聯并購消化風險,難以杜絕利益輸送

被華創作為核心業務發展的零售業務起步于1997年7月,當時華創與思捷在國內組建了60%:40%持股比例的合資公司,生產和分銷Esprit品牌產品。到2001年,華潤零售共運營著100多家香港超市(華潤堂)和約320家內地超市(華潤超市),但到2002年底,國內零售業務仍只占公司資產凈值約7%。

由于華潤集團旗下已經缺乏優質零售資產,從2001年開始,華潤集團只能在國內為華創尋找并購對象。2001年8月,華潤集團宣布以4.5億元從萬科(000002)手中買入萬佳超市72%的控股權。萬佳超市2000年的凈利潤約3529萬元,收購價約18倍市盈率。2001年國內商業類上市公司IPO發行價格相對于其2000年每股收益的市盈率基本在18—24倍之間(如中成股份為18.74倍, 國際實業為23.52倍,遼寧時代為18.47倍,南京中商為19.27倍),香港零售企業轉讓的市盈率一般為10倍,而萬佳超市并非上市公司,18倍市盈率明顯偏高,華創的投資者很難接受,因此,華潤集團先行接手。到2002年6月4日,華創宣布以3.72億元、按2001年12.36倍市盈率收購萬佳超市65%股權,同時也與華潤達成了期權協議,在2003年底前按歷史成本購買其余35%股份。該收購價與華潤集團的收購成本價一致。通過關聯并購的方式,在延期一年之后并購,華創解決了收購代價過高的問題,但是也使自身的成長對關聯并購更加依賴。

隨著內地與海外資本市場的信息不對稱逐漸消失,華潤集團所擁有的制度優勢不再,其從第三方收購越來越具有風險和不確定性,未能一次性收購蘇果超市的絕對控制權就是一個例子。2002年9月,華創以2.23億元從華潤集團手中收購江蘇省最大的連鎖超市——蘇果超市39.25%股權,成為并列第一大股東。

在零售業盈利前景黯淡的情況下,2003年2月17日,華創又從華潤集團手中收購了A股上市的紡織企業四川錦華(000810),這使海外投資者更為憂慮。其收購價為2002年市盈率的24.4倍,很難令成熟的香港市場接受。華創管理層解釋說,這是考慮到四川錦華作為A股上市公司的“無形資產”,該地位將使紡織業務未來的收購機會大增。但是,對香港投資者來說,華創資產負債結構良好,現金流強勁,并不需要一個A股上市地位作為將來擴張的工具。這說明,由于缺乏培育核心利潤的能力,即使在新的發展策略下,華創依然需要從關聯并購獲取幫助,因而無法杜絕向母公司輸送利益。

擺脫關聯并購的代價不菲,周期漫長

雖然關聯并購降低了華創的并購風險,但也削弱了其市場交易能力。在內地市場逐漸開放的情況下,寧高寧也多次強調,華創以往的發展模式難以持續。為了改變以往以收購為主的交易型公司形象,近兩年,華創幾乎沒有新的關聯并購,零售業務逐漸轉向以開新店為主的內生性成長,但是,由于缺乏市場經驗,擴張速度過快又導致了風險。

首先,啟動成本高。作為快速擴張的一個衡量指標,零售部門的折舊費已從2001年的8900萬港元增長到2004年的4.26億港元。如果華創繼續擴張的話,盈利前景將更加黯淡;不僅如此,與同類公司相比,華創零售業務的工資成本較高,占銷售收入的6.4%,而行業平均水平僅為5%,也就是說,華創比同行業高出25%。因此,2005年華創管理層已經提出,開任何新店的條件是,必須能夠在開業第一年就實現盈虧平衡。

其次,租金費用不合理。華創的租金費用占銷售額的比例曾一度達到7.3%,2005年降到6%左右,仍高于行業平均的4-5%。以萬佳超市為例,其83%的商店物業都是租賃的。這也反映出總部的缺乏規劃。雖然物業租金上漲不是華創所能控制的,但是,華創必須通過擴大銷售收入,控制擴張速度,降低租金壓力。

第三,物流分散。在最初的擴張階段,華創的門店出現了大量物流問題和與供應商關系問題,導致效率降低和成本上升。物流方面的兩個區域分銷中心分別服務于萬佳超市和蘇果超市,雖然我們很難單獨區分其財務業績,但進一步集中物流肯定可以增加華創同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第四,店面形式不當。華創曾嘗試過大型超市、傳統超市等模式,最后定位于超級廣場,這些嘗試浪費了大量管理層精力和企業資源。而且,超級廣場的息稅前利潤率僅為3-4%,和傳統超市的息稅前利潤率相近,低于大型超市5—6%的息稅前利潤率(圖7)。當然,擺脫依賴關聯并購,培育自身核心業務畢竟是正確的方向選擇。

2006年9月6日,華創公布2006年中報,凈利潤達到12.65億港元,同比上升0.2%,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同比為8.99億港元,同比上升16%。其中,零售業同比上升40%,飲品同比上升25%,食品同比上升14%,而紡織同比下降25%。但是,石油、地產和其他投資仍然占據了50%以上的經常性利潤來源,零售業凈利潤僅為1.47億港元,僅占總凈利潤的11.62%,仍遠不足以成為核心利潤來源,顯著的盈利增長點依然沒有出現(圖8)。因為零售業的波動性很大,除非華創的零售業務能夠長期持續增長,并使利潤占比達到一定規模,否則很難說已經培育起核心利潤。此外,國內零售市場并購活動的日益加劇可能迫使華創進一步收購,以維持自己的市場份額。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可能為新的收購支付過高代價外,華創整合收購目標的風險也較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小视频免费|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高清| 日韩在线2020专区| 国产成人一区|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a欧美在线|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午夜啪啪福利| 中国精品久久| 91青草视频|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在线无码九区|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网久久综合| 日本日韩欧美|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在线色综合|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二三区|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成人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久久亚洲黄色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 国产区福利小视频在线观看尤物| 婷婷色中文|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日韩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 日韩第一页在线| 日韩A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久久精品| 福利片91| 青草视频久久| 欧美v在线|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91av在线| 欧美成人国产| 性欧美久久|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免费播放毛片|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色婷婷|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swag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 99精品影院|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日韩av手机在线| 午夜丁香婷婷|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99re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午夜片|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免费高清a毛片|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青青青草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