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定量化走過了一個醞釀、產生和逐步發展的演進歷程。作為一種融理論、實踐和技術于一體的系統工程,新世紀新階段思想政治工作的定量化要在廣泛汲取古今中外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術的基礎上,以人的思想信息認知的定量化為基點,緊緊圍繞決策定量化、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和評估定量化來展開;同時,還必須科學地認識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的地位作用,揚其長、避其短,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功效。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 定量化; 構建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06)12-0179-04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如果事物的表現形式和事物的本質會直接合而為一,一切科學就都成為多余的了?!倍炕褪且环N從數量關系和空間結構來揭示事物本質的精確工具。隨著計算手段、模型方法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定量化在社會科學研究中日益凸現其重要價值,在質與量辯證統一的思想政治工作領域同樣可以釋放出巨大潛能。事實上,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要有實踐經驗、理論思辨和定性結論,更需要數理統計、最優化決策和精確評估。所謂思想政治工作的定量化,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定性研究分析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定量化的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術,準確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各方面、各環節中的數量關系,目的是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化程度;它主要包括人的思想信息認知、決策、做思想政治工作和評估等四個方面的定量化。當前,置身于呈“核爆”狀的信息化浪潮,針對人們學習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型背景,著眼于發揮我黨的強大政治優勢,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的歷史發展及其科學構建,意義十分重大。
一、 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的歷史發展
雖然所使用的稱謂、內容和形式不盡相同,其階級性也迥然相異,古今中外無不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并在其科學化方面進行著不斷的探索。作為科學化的一個重要體現,思想政治工作的定量化走過了一個醞釀、產生和逐步發展的演進歷程。
(一) 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的相關思想和理論不斷出現
最初,人們對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的思考是自發的、膚淺的、零碎的,但在治國、治軍、治學等需求牽引下,與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相關的思想和理論應運而生,不斷發展。在古代中國,《易經》中的“極數知來”、孟子的“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短長。物皆然,心為甚”、管仲的“不明于計數,猶如無舟輯欲徑于水,險也”等論斷中蘊含了樸素的定量化思想。在近代以來的國外,則出現了威廉·配弟的《政治算術》、孔德的實證主義、凱特勒的“平均人”理論、羅納德·費希爾的抽樣理論、喬治·蓋洛普的民意定額抽樣調查方法、柯爾伯格的道德認知發展“三個水平六個階段”思想等社會科學研究的定量化理論。自誕生以來,馬克思主義就把數學作為自己革命斗爭的工具。馬克思、列寧的數學統計、數學分析思想,毛澤東的社會調查思想,鄧小平的量化決策思想等,是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的直接理論依據。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提出的“從定量到定性綜合集成”理論,對于研究思想政治工作這一復雜系統的定量化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二) 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的方法和技術日益豐富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人們通常運用加減乘除、平均數、百分數以及直接觀察法、分類法等進行簡單的定量化。比如,我國古人在進行自我品德修養時,有“一功”、“十功”、“百功”則以“〇”、“〇+ ”、“〇百 ”記之;有“一過”、“十過”、“百過”則以“ⅹ”、“米”、“□米 ”記之。元朝的許衡還用打分制來評定人的品德。十九世紀以來,定量化的方法和技術在心理學、社會學研究中取得突破。1879年,心理學家馮特首創了心理測量法,后人在此基礎上研制成了測量心理素質、道德發展水平、政治態度、價值意向和綜合能力等各類量表。在社會學研究中,人們開始使用調查問卷對政治、經濟、社會等領域的突出問題進行定量化分析。隨著計算機技術、現代數學和相關學科的發展,EXCEL、SPSS、LISREL等社會學統計軟件的研發,調查問卷和量表所需的復雜計算和自動化分析得以實現,所得的結果更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和深刻性。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信息網絡、大眾傳媒和無線通信的強力推動下,網上調查、依托信息平臺的精確輿情分析等成為了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研究的新生力量。
(三) 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的廣度和深度逐漸加大
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定量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用呈現出全過程化、深化的趨勢。比如,人的思想信息認知的定量化方面,在古代,我國先賢們通過“言”、“行”、“氣”、“色”、“服飾”、“血緣”、“五行”、“九征”等分類方法和數學特征來把握人的思想信息;而西方哲人則通過數字、比重和尺度等詞匯來表征人的思想差異。而今天,人們通過量表、調查問卷、網絡觀察、滾動式調查分析等方式來達到對人的思想信息認知的精確化。再如,思想政治工作評估的定量化方面,起先的評估是簡單的、具有定性性質的定量化評估,比如荀子提出的“三年考評法”等;之后逐漸發展為建立具體指標體系、分類計算、綜合分析的評估,精度和效率大大提高??傊?,思想政治工作的定量化歷經了一個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知、從小范圍到全過程、從相對準確到比較精確、從手工操作到人——機對話的演進過程。
二、 新世紀新階段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的科學構建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注重調查研究、重視統計分析的氛圍的熏染下,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的理論和實踐雖然有許多亟待提高的地方,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1985—1989年,湖北省開展了5次“大學生思想品德發展過程及制約條件的縱向研究”的調查;從1992年起,由教育部組織的全國高校師生滾動調查持續進行。這些調查研究通過對龐多的數據進行精細的數理分析來準確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在特征和發展變化規律,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預測、重大決策和有效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世紀新階段,形勢任務的發展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定量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技進步和相關學科的新進展也為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作為一種融理論、實踐和技術于一體的系統工程,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的科學構建要在廣泛汲取古今中外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術的基礎上,以人的思想信息認知的定量化為基點,緊緊圍繞決策定量化、做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和評估定量化來展開,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可靠的政治保證和充分的智力支持。
(一) 綜合運用相關方法和技術解譯“思想密碼”,努力實現人的思想信息認知的定量化
思想政治工作貴在“對癥下藥”、“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切忌“無的放矢”;這里的“癥”、“鎖”和“的”喻指“思想密碼”,即人的思想信息??梢?,人的思想信息認知的定量化是整個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的起點也是關鍵環節。作為一種具有實證性和經驗性的觀察和測量活動,人的思想信息認知定量化的方法和技術主要有直接觀察法、量表法、調查問卷法、現代信息網絡平臺等,這些方法和技術各有特點、各有所長(見下表)。需要說明的是,量表是標準化的調查問卷;“網媒”(放在網站上或用E-mail分發的)問卷和紙質問卷在同時使用;借助于現代信息網絡平臺,可對網上活動進行全景式的觀察,對輿情進行精確把握。
表1: 人的思想信息認知定量化的方法和技術比較

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對人的思想信息認知的定量化要突出以下側重點: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通過“面對面”、“心交心”來及時獲得人的思想信息的第一手資料;要組織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思想政治工作專家一道研究制定出適合于不同人群的量表和調查問卷;要努力打造能對海量信息進行半自動化、自動化采集——分析的精確輿情信息平臺;要建立健全不同人群和個人的思想信息數據庫;同時,還要加強跟蹤滾動式調查研究的力度。
(二) 注重借鑒現代量化決策的理論和實踐,積極推進思想政治工作決策的定量化
從以往的情況看,不少思想政治工作的決策者主要依靠思維習慣、既有經驗、上級指示、本級情況和下級匯報等進行決策。這樣的決策由于存在著主觀因素多、調查研究少,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一人生病,大家吃藥”多、“對癥下藥”少等突出問題,其科學性、精確性往往受到質疑。思想政治工作決策不但需要定性把握和粗略定量化的手段,也要運用一些技術含量高、精確度高的決策方法。
現代量化決策理論和實踐的飛速發展為思想政治工作決策的定量化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路徑選擇。第一,可以利用邊際理論的邊際效用規律和邊際收益規律進行決策。所謂邊際效用規律,即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思想政治工作新增的“投入量”給工作對象帶來的“滿足程度”比上一個“投入量”所帶來的“滿足程度”低。根據這一規律,在思想政治工作決策時,一定要注意推陳出新。所謂邊際收益規律,即新增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量”開始時會使工作效果增加,但當它的增加超過一定限度時,工作效果的增量將會遞減,甚至會產生負效果。這就啟示我們,要根據目標和工作對象的實際,認真分析研究和確定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等資源要素的比例。第二,運用灰色決策法進行決策。在思想政治工作決策過程中,通常的情況是部分信息或指標已知,部分信息或指標未知,這恰好符合“灰色系統理論”決策的相關條件。運用灰色系統理論可將思想政治工作決策中的模糊問題通過一定的數學模型進行處理和計算,得出清晰的結果,從而形成科學的決策方案。第三,運用“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法”進行決策。這是一種定性化與定量化相結合的決策方法,也就是將專家意見、統計數據和已有的信息資料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決策思路。具體說來,首先由思想政治工作的專家(組)對思想政治工作某一復雜情況做出判斷、提出假設,然后對收集到的各種數據和信息進行計算機加工處理,而后使定性的認識上升為定量的結論并最終做出比較準確的決策。
前瞻未來,思想政治工作決策的定量化的最終形態是決策的自動化、數字化。從工作過程看,思想政治工作決策實質上是一個信息的采集、處理、認定和反饋并不斷地吸納、消化信息后進行的決策,這與數字化決策模型的基本過程相符合。當然,思想政治工作數字化決策系統的研制有許多技術“瓶頸”,但只要對思想政治工作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的深層機理進行認真研究,解決好信息標準化、信息模型和信息多源融合等關鍵技術,這樣的系統就能夠建成。
(三) 切實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細程度,力爭做到工作主體、內容、方法和時機的定量化
對人的思想信息認知的定量化重在準確掌握人的真實思想;決策定量化重在優化投入的結構和指向,科學確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對策;而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定量化則是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工作對象,由恰當的工作主體在恰當的時間運用恰當的方法,授以恰當的內容,實施“精確化打擊”,而這正是整個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的落腳點。事實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內容、方法和時機等都有一個量的規定性,如果沒有量上的要求,或者沒有達到和超過量上的要求,都不可能取得較好的效益。
第一,工作主體的定量化。要讓有理想的人講理想,讓歷史見證人講革命傳統,讓專家、教授講自己研究領域里的知識,讓對工作對象有重要影響的人做其思想工作等,只有這樣,所講的道理、所傳授的知識才能入情、入理,入心、入腦。思想政治工作主體定量化的另一層含義,是要對思想政治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進行定人、定位、定崗,以定量化管理提高工作主體的責任心和工作效率。第二,內容的定量化。工作對象已經具備了某種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質結構(原有結構),灌輸一定的內容,事實上就是在將新的內容納入原有結構的過程中,在原有結構中對新的內容進行定位,同時原有結構得到擴展,形成新的結構。一方面,要對工作對象的需求進行定量化分析。不同的個人、群體的思想政治素質結構不同,黨、國家、集體對他們思想政治素質的要求不相同,因此對他們傳授的思想政治工作內容也不相同。另一方面,根據既定程序把內容進行定量化配置。即將一定數量、特定結構的內容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從宏觀上、微觀上準確地“流向”目標人群或個體。第三,方法的定量化?!肮び破涫?,必先利其器。”這里的“器”就是指“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方法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具體方法有理論灌輸、典型引導、自我教育、心理疏導,等等。這些方法只有在具體的范圍、具體的條件、具體的情況下才能產生最佳效能。比如,工作對象的文化程度、既有態度不同,對他們的說理教育應有不同的側重點;教育過程中提出觀點的順序不同,會對教育效果有明顯的影響。因此,在具體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要因人、因事、因地、因時制宜。第四,時機的定量化。時機本身就是一個蘊含著“量”的概念。從外因上看,春、夏、秋、冬等四季的變遷,日、月、星辰在一天的流轉,都隱含著思想政治工作時機的選擇;生活、工作、學習環境的新變化、大轉折也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契機。從內因上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節律周期(大約為28天),一天之中也有情緒反映“高潮”期和“低潮”期。針對某一具體的思想工作,在時機上至少也有四種選擇:①馬上做;②稍緩一下;③不急不慢;④不做?!榜R上做”是“熱處理”,“不做”則是“冷處理”??傊?,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要順應事物發展和人的思想變化的時間順序,按其類型、性質和特點實行層次性與階段性控制。
(四) 著眼于增強評估的科學性、準確性,盡快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評估的定量化
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如何、是否產生比較高的效益,需要我們對其進行實事求是、準確真實的分析評估,而定量化的評估手段是其中的重要方面。著眼于增強評估的科學性、準確性,首先要運用簡單的數學方法對思想政治工作進行評估。比如,直接記錄法,即通過一事一記的方式來統計有關數量并以此來評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比如:談心的次數、教育的次數、批評處分的次數、好人好事的次數等;再比如,考試、考察法,即通過統一的試卷、標準對工作對象進行考核、觀察,通過所得到的成績和分值來評估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又如,專家(組)打分評估法,等等。這些行之簡單的、有效的定量化評估方法應當堅持運用。
著眼于增強評估的科學性、準確性,還要運用數學模型和系統工程模型的方法。對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一個評估過程,當評估的對象、目標及相應的約束條件都確定下來以后,就必然要制定相應的評估標準,亦即構建出相應的評估指標體系的層次結構模型。一般來講,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評估指標體系的主要工作可分為兩步:一是建立指標體系的結構。指標要通過初擬和篩選等步驟進行科學厘定。二是確定每個指標的權重。確定權重的方法有:專家評定法、德樂斐咨詢法、層次分析法等。由于指標與評估目標具有一致性,因而,可以采用逐層分解目標的方法來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評估指標體系的結構,即以評估目標為“根”分列出一級指標,再根據每個一級指標的內涵逐項分出二級指標,依此類推,逐漸細化,形成層次分明的“樹”形評估指標體系。比如,我們設Y是這個評估目標的指標集,A0—Ak表示對應一級指標,則評估目標構成指標集Y:
Y={A0,A1,A2,A3……,Ak} (k>=1)
同樣,對Y中各指標進行分解,得到以二級指標集合:
A0={A01,A02,A03……,A0m} (m>=1)
A1={A11,A12,A13……,A1b} (b>=1)
………………………………
Ak={Ak1,Ak2,Ak3……,Akx} (x>=1)
其中Aij(i,j>=0)分別表示二級指標。再對上述各因素進行分解,又得到三級指標集。這樣,根據各指標間的這種關聯影響以及隸屬關系將各指標進行分層組合,便構成了評估目標的層次結構模型。由于每個指標在指標體系中的重要程度不一樣,還要確定每個指標的權重。依據既符合實際又便于計算的原則,通常在賦予指標的權重時,一方面,每一指標的權重值都是一個不大于1的正數;另一方面,指標體系中,無論是哪個指標,如果已對其分列出了下屬一級的指標,則這些下屬指標的權重值之和必須等于1。由上述,運用數學公式可以表示為:

其中,Wi為其下級第i項指標的權重系數;Xi為這個指標的基本評定值;K為正整數;而S就是這個評估指標的綜合評定值。然后,綜合這些評估指標所得的數值,即可得到對某一項具體的思想政治工作或整個思想政治工作的定量化評估的具體數值。
三、 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由于人的思想信息的復雜性、定量化工具的局限性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因素的影響,思想政治工作的定量化雖有其特有優勢,但也具有明顯的局限性,它既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也不能取代其它形式的研究方法。正如美國數學家貝爾曼(Bellman,R.)所作的警告,不要進入“過于簡化的陷阱和過于復雜的泥潭”。也就是說,思想政治工作的定量化必須保持一個合理“度”,否則要么過于簡單而不能反映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復雜數量關系,要么會出現由于過度細化而引起的指數爆炸,導致信息擁塞而使計算機無法處理。因此,必須科學地認識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的地位作用,揚其長、避其短,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功效。
(一)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定量化與定性化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
定量化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方法,是一種定性基礎上的定量化,而不是“純數學”的定量化;當前,我們還不能簡單地用整式、方程式等數學運算來解決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系列量的問題。定量化的運用必須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質、特點、方針、原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觀規律,要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任務、內容服務,也就是說,要做到定性化與定量化的有機融合。定量化與定性化相統一是對思想政治工作系統由表及里、由量到質的分析、觀察、認識,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歸宿;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求得對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全面、本質的認識,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化程度。
(二) 正確認識和運用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的方法、技術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的方法和技術的運用有三個層次:第一,通過在經驗水平上對相關要素數量狀態的分析,來反映思想政治工作中“量”的特征及規律性;第二,運用某些既有的數學模式來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的有關問題;第三,創建新的合適的數學模型,實現整個思想政治工作系統的定量化。這三個層次也決定了在實際操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定量化的方法、技術的運用,完全取決于問題的性質,有時可以是概略的定量化,有時則要用到數學領域發展的最新成果。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思想政治工作的定量化不應滿足于一些原始的數據和統計學上最起碼的總數、平均數、最多數、各區段的分布數等,要重視精確的數理統計方法、逼真的模擬手段的運用,以此來準確、深刻地揭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各種數量關系。
(三) 建立定量思想政治工作學
近幾十年來,一直以定性描述和歸納方法為主的生物科學、心理科學、社會學、教育學等學科的定量化研究不斷取得突破,發展形成了生物統計學、心理統計學、社會統計學和教育測量學等二級學科。思想政治工作學與這些社會學科有類似之處,其定量化研究的進展也很快。馬克思曾說過:“一種科學只有在成功地運用數學時, 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币虼耍谒枷胝喂ぷ鲗W基礎理論的支撐下,通過大量的、有成效的資料積累,借助信息科學、統計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學科的原理、技術和研究成果,對思想政治工作中有關的“量”進行歸納、分類和技術處理,尤其是要制定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類指標和指標體系,進而逐步建立起相對成熟的定量思想政治工作學。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74.
[2]思想政治教育統計研究方法論[M].人民出版社,2005.
[3]經濟數學方法和模型[M].商務印書館,1980.
[4]回憶馬克思恩格斯[M].人民出版社,1973.
責任編輯 仝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