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瀆職侵權犯罪立案標準修訂實施
【本刊訊】(記者 段宏慶)7月2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并實施新修訂的《關于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
最高檢曾于1999年8月6日發布《關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但近年來,瀆職侵權犯罪呈現出很多新的形式,而試行標準的一些條款過于籠統,致使許多犯罪無法得到有效查處。為此,最高檢經過兩年多的研究論證,并與最高法院反復協商,細化了瀆職侵權犯罪的42個罪名的立案標準。此次修訂后,共規定220余項立案情形,比試行標準增加了60余項。
新立案標準中,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概念和范圍作出了明確的界定,對刑法中“手段殘忍”、“影響惡劣”等一些籠統的說法以及瀆職犯罪造成經濟損失的數額,予以具體明確的規定,同時強化了對權力干預經濟的瀆職犯罪的懲治力度。
據最高檢的統計,從2000年至2005年6月,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共查辦各類瀆職犯罪34685件,涉及38554人,這些瀆職犯罪給國家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480.5億元。
為此,最高檢從2005年7月開始,在全國開展集中查辦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瀆職犯罪的專項整治工作,重點查辦三類案件: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瀆職失職導致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犯罪案件;負有市場監管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瀆職失職、徇私舞弊的犯罪案件;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工作人員瀆職失職、徇私枉法,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案件。
最高檢還從2005年6月8日起,要求全國地方各級檢察系統的反瀆職侵權機構統一更名為“反瀆職侵權局”,將反瀆職侵權放到了與反貪污賄賂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此次新的立案標準出臺,對于檢察機關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嚴厲打擊各類瀆職侵權犯罪,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但據《財經》記者了解,立案本身并不意味著構成犯罪。目前,最高法院尚未跟進制定相應的司法解釋;檢察機關立案偵查的案件,在司法審判過程中,仍可能由于法院另有標準而宣告無罪。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長遠看,應當由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修改)法律,或者作出具體的法律解釋,從而維護法制統一。■
案件快報
湖南郴州原市委書記李大倫“落馬”
湖南省十屆人大常委會7月31日發布公告,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書記李大倫被罷免省人大代表職務。此前,李被紀檢機關“雙規”,湖南省委免去了他郴州市委委員、常委、書記職務。
現年56歲的李大倫于1999年開始擔任郴州市委書記,此前曾任湖南省委農村工作部部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書記等職。
四川一警員不當捉拿上訪者被免職
7月26日晚,四川省公安廳發出通報:7月20日,在省人大院內,四川仁壽縣公安局文宮派出所指導員劉強在執行公務時,以不當方式,強行帶離因獲知被行政拘留而出走并到省人大上訪人員。
在初步調查的基礎上,眉山市公安局、仁壽縣公安局依照相關規定,已對劉強給予行政處分,并免去其派出所指導員職務。
財政部金融司原司長徐放鳴被指控受賄200萬元
8月2日,北京市一中院正式對財政部金融司原司長徐放鳴受賄案立案,徐放鳴被指控先后多次受賄,總額已超過200萬元。
檢方指控,1997年至1998年,徐放鳴利用其主管金融工作的職務便利為北京誠奧達公司的經營提供幫助,并收受該公司賄賂,總計人民幣109萬余元。此外,在1999年至2000年,徐放鳴還收受他人賄賂12.8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05萬余元。
據了解,徐的“落馬”與農發行原副行長于大路的大力揭發有關(參見《財經》2005年第14期“徐放鳴案猶未了”)。
原福建省工商局局長周金伙被罷免全國人大代表職務
8月2日,福建省十屆人大常委會通過表決,鑒于周金伙受賄、離崗并私自出境,決定罷免其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周金伙,原福建省工商管理局長,曾任寧德市長,福建省房地產開發總公司總經理,福州市臺江區委書記、區長。今年6月初,周在福州被福建省委和紀委問話后迅即外逃。(參見《財經》網絡版特稿“福建工商局長周金伙外逃”www.caijing.com.cn)
法治建設
確保高中級干部廉潔從政
軍隊專項治理商業賄賂啟幕
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監察部發出消息稱,鑒于當前部隊在商品交易活動中,面臨著商業賄賂的誘惑和腐蝕,經濟違法違紀案件和問題呈上升趨勢。全軍各部隊將按照總政治部、軍委紀委的統一部署,重點治理工程建設、物資裝備、醫療衛生、軍交運輸、財務、軍需、通信、有償服務以及社會化保障等領域在招投標、采購等軍地經濟交往中的商業賄賂行為,確保軍隊高中級領導干部和機關干部嚴格自律、廉潔從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