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茶葉都可以成為投資的熱點,只能說明兩個問題:一個是股市和房產市場的詭異讓人不敢投資了,還有一個是說明人民口袋中的錢多了,需要更多的投資指”
——江蘇讀者
交黨費
加入了黨組織,拿到了碩士學位,畢業了,真是雙喜臨門。畢業后的幾個月,我終于去了一家門戶網站,做新聞編輯。沒戶口,人事檔案放在人才市場,但工作還比較順心。可不久后,一個要命的問題出現了,我沒法過組織生活,也交不上黨費了。因為公司里,那時候沒黨組織,學校也離得特別遠。
其實,像我這種畢業后沒法解決戶口的同學挺多的。很多都在民營企業上班,或者成了自由職業者,有的干脆就準備考博,沒工作。大家聯系黨組織都很不方便,想交黨費也不知道去哪里交。
時代在發展,黨的組織工作也得與時俱進才行。聽說有一個浙江的支部已經建立了自己的QQ群,大家可以在群里過組織生活,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互相督促,互相勉勵。那么,像交黨費這種事情,希望也能夠拓寬思路,比如在銀行開一個戶頭,我們黨員就可以按時把黨費交到里面,這樣對黨組織的財務管理也更加有利。當然,也可以利用手機來提醒黨員交納,畢竟現在中國有3億手機用戶了。
鄭旦周(廣東)
北戴河度假“換車”記
周末去北戴河度假,早晨六點就去北京站排隊,卻被告知上午車次的火車票已經售完,只有站票了。無奈,只好被大巴拉客的人軟哄硬拽地長途跋涉500米。一路上,拉客的人信誓旦旦:“7:30準時發車,肯定準時!保證豪華大巴車!”
走到集合地,卻不見車的影子。“一會兒就來,馬上就來!”拉客的人說。7:25左右,拉客的人一聲喊:“走,坐車去!”于是,又一個漫長的500米過后,我們走到了滿是垃圾的隱蔽的小巷子,一輛破舊的藍色中巴停靠在巷子深處。不等乘客吱聲,拉客的人搶先解釋:“先上這個車,一會兒到其他地方換豪華大巴。”
將信將疑、滿肚怨氣卻又無可奈何的乘客登上了中巴。大概走了25分鐘左右,中巴駛進了一條狹窄的街道。“到了,下車換豪華大巴:”拉客的人喊。大家下了車,見街道對面的樹下“趴”著一輛白色大巴,這就是我們要換乘的車了。“民營大巴不敢在北京站公開拉客,只能用換車的方式,先雇傭公車將乘客拉出站。”車開后,一位老者低聲對他身邊的人說。原來大巴車老板來了個“偷梁換柱”。
飛天豬(北京)
衛生部連夜開出了藥方
7日晚,衛生部組織了有關專家對“欣弗”相關病例進行了研究,對中、重度患者提供了以下治療方案。衛生部連夜開出個什么藥方?不妨全文載錄:
一、生命體征監測:體溫、血壓、脈搏、呼吸、心電、SpO2等。
二、血、尿常規、病原學(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及生化檢查,根據府隋進行血氣、DIC等檢查。
三、鼻導管或面罩吸氧。
四、抗休克治療,(一)補充血容量:快速補液,可選擇糖鹽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二)升壓藥物:在血容量充足的情況下可以選用多巴胺靜脈滴注,根據血壓調整劑量。(三)糾正酸中毒:根據情況選用5%碳酸氫鈉等,注意不要過量,有條件可根據血氣結果調整用量。(四)可酌情選用654—2。
五、及時選用有效抗生素。
六、根據情況,短期、適量使用糖皮質激素。
七、保護臟器,防治并發癥(消化道出血、DIC、急性腎衰、ARDS等)。
八、注意對癥支持治療。
以我一個外行來看,至少其中的第五條和第八條是廢話,有誰看病要選用無效抗生素、不對癥支持治療?這也算連夜組織專家開出的藥方?再看所謂的一、二、三點,無非是最簡單的監測辦法,測體溫、化檢血尿、面罩吸氧,這樣的辦法,用得著衛生部組織專家教嗎?
8日上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在藥品質量方面實行的抽檢制度是國際通行的做法,而且力度比國外要大。我真不明白,這是什么邏輯呢?
遲國維(山西)
請檢查一下收銀條
單位旁的便利店是我常常光顧的。這家便利店除了方便之外,價格貴是其最大特點。有時同樣的幾件商品,不同的日子價格還不一樣。我起初把它歸因于現在的物價變動過于頻繁。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順手撕過收銀條一看,咦,怎么多了一樣不是我買的商品。收銀員很熟練地拿出錢退還給我,說是前面顧客的商品條形碼掃錯了。
一個多月后,我再次在便利店感覺到“物價的變化”,這次收銀條物品中,居然多了女士用的衛生用品。
兩次經歷,在一次家庭聚餐上,被同樣做營業員的姑媽知道了。她分析說,按她幾十年的從業經歷和經驗,估計這家便利店的營業員是把自己從便利店買的物品轉嫁到顧客頭上了,而自己不用花一分錢,并不是掃錯條形碼等無意行為。她們一般選那些不太注意細節、不太斤斤計較的男士為目標,熟練地把自己商品的代碼打進顧客的收銀條。若是顧客發現,頂多退回錢。
姑媽說,這些現象,就像醫生借病人的處方單開藥,老師借學生的名義買書一樣。預防這事最好的辦法也是惟一辦法就是每次買東西,仔細檢查一下自己的收銀條。
徐志明(江蘇)
南方水災與北方無關?
7月中旬,我國南方大范圍受臺風碧利斯影響發生水災,共造成600多人死亡。但作為一個北方人,我想了解一些這次災情的消息,卻非常之難。除了央視新聞聯播之外,那些所謂的“主流媒體”竟對此視若無睹,這與上個月對遠在地球另一端的足球賽的熱情相比,更是讓人心寒,難道同一國度內的人民受災還不如一項全是外國人參加的賽事更值得引起我們的“主流媒體”的關注嗎?
各地媒體上最多的信息是什么?除了“星、腥、性”之外,就是垃圾廣告,各種世界疑難雜癥,都能在我們的媒體上找到它的根治辦法。這就是我們的媒體嗎?我們的責任哪里去了?
王立綱(山東)
招生廣告
2006年的高校招生大戰正在上演,先是港大、中文大、香港科大群攻北大,然后北大被辱為“二流”;接著各地方院校紛紛降分、補錄,以吸引更多學生,現在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院校……又開始為了生源而展開肉搏了。
對民辦高校、獨立學院、二級學院之類學校來說,真慘啊,學生都想往好學校擠,所以必須使出渾身解數來招生,比如廣告。
我收集了一些蠻有意思的廣告。比如,北京有所大學(民辦),從高考后在筆者所在的城市某發行量第一的報紙上刊登了不下10次的廣告,躲都躲不開。那廣告可夠牛,我都想重新高考,考這所牛氣學校。
怎么個牛法,第一個賣點用“數字”說話,“創辦于1984年,已有22年歷史”,這還不算什么,“培養50余萬高素質人才,擔任廳級以上職務1000余人”,嚇死了,50余萬?北大清華才多少啊?廳級以上職務1000多,全中國才多少,你就占了這么多,真不知道怎么統計出來的。這些牛吹完了,還敢稱“4位院士,8位博導”,4位院士,上網怎么查也沒看見高校院士擁有數4個以上的有這個學校。第二個賣點——“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HND項目示范中心”,這個“HND”我看沒幾個人看得懂,就喜歡弄點洋文來忽悠人。
某技術學院的某某校區更絕,干脆出了個“緊急通知”,稱招收“涉外家政管理專業:專供中央國家機關”。
銀玉芝(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