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本屬珍稀動物,犒勞犒勞自己的嘴巴,誰也不能說什么。只是別再使出口不對心的假招子
世間有些事情實在好玩兒,例如官場吃飯花樣。
據專家考證,周代宮廷之中,專門負責天子一家老少飲食的機構就有22個,臣僚奴仆共2307人。其中有掌管種田的甸師,負責狩獵的獸人,捕龜捉鱉的鱉人,專司煮肉的烹人,釀制美酒的酒人,供應肉醬的醢人,甚至連覆蓋食物的巾冪,也有專人打理,是為冪人。冪人之中還有名堂,計有奄一人,女冪十人,奚二十人。奄即是閹人,奚為奴隸,女冪則身份不詳。有這么多的人伺候著,老大的吃喝再不整出點花樣來未免跌份兒。
據《周禮天官膳夫》記載:“凡王之饋,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甕。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物皆有俎,以樂侑食。”六谷,指的是黍、稷、稻、粱、麥、菰(薏米);六牲,則為豬、牛、羊、雞、魚、鵝;六清,是用稻、黍、粱三種糧食釀制的六種酒,有經過過濾的,也有帶著酒糟的;八物,就是后人常說的八珍。天子本屬珍稀動物,犒勞犒勞自己的嘴巴,誰也不能說什么。只是別再使出口不對心的假招子。
據《禮記禮器》介紹,其時宮廷宴會的規矩是:“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即老大吃過一碗飯便要抹抹嘴,說是飽了;諸侯可多吃一碗,大夫和士人則有三碗飯可吃。至于農、工、商及庶人這些自食其力者,想吃多少吃多少。之所以有此規矩,是因為天子有資格高高在上,在于滿肚子都是仁義道德,僅“一食”便會撐著了;其他人不夠德行,故而需要多吃幾碗飯。至于那些食力者,肚里什么都貨色沒有,只好由他們胡吃海塞,這也合乎“禮不下庶人”的道理。不過,仁義道德畢竟不能當飯吃,因此天子“一食”之后,立即會有懂事的臣子出面相勸,請老大以天下蒼生為念,保重龍體。如此這般之后,天子這才勉為其難,繼續享用美味佳肴。這類假招子,官場上實在是多得很。
即便是明君,也不免于飲宴之中用些手段,以達到自己目的。唐朝的開國元勛李,重義守信,深得太宗李世民的器重。據《舊唐書》記載,一次李得了暴病,醫生說須灰可以療之,“太宗乃自翦須,為其和藥”。李承受不起這番恩典,頓首見血,泣以懇謝。李世民卻說:“吾為社稷計耳,不煩深謝。”原來,李世民的小九九是讓李輔佐太子,也就是后來的唐高宗李治。
李治被立為皇太子后,李世民特地舉辦了一次“閑宴”即私人宴會招待李,并且鄭重對他說:“朕將屬以幼孤,思之無越卿者。公往不遺于李密,今豈負于朕哉!”這話說得確實有內涵。李原先的領導李密在投奔大唐之后,因謀反被誅,是李為他安排的葬禮。唐太宗把這段往事抖落出來,實在夠李喝一壺的。這場“閑宴”,直吃得李是“雪涕致辭,因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見委信如此”。
盡管李為了表示忠心,手指頭都啃出血來了,李世民的招數卻還沒完。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重,特地召來太子說,你對李沒有恩德,恐怕難以駕馭,“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后,汝當授以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接著,他把李貶到疊州即今天甘肅迭部縣去當都督。等到高宗即位,立即將李召回京城,當年便冊拜其為尚書左仆射也就是宰相。經過這番揉搓,李想不死心塌地效忠新主子也不行。太宗招數,實在是高!
君臣飲宴,也有頗為悠閑的。南宋王明清在《揮麈錄余話》中,收錄了蔡京所撰的三篇文章《太清樓特燕記》、《保和殿曲燕記》和《延福宮曲燕記》,記載了他參加宋徽宗趙佶的三個飯局的情況。
太清樓飯局相當隆重,由十幾位大臣負責籌備工作。飯局舉辦之前三日,趙佶還親到現場視察,指定席位、器皿擺放地點,確定菜肴品種,“螺蛤蝦鱖白、南海瓊枝、東陵玉蕊與海物惟錯”,還下令拿出御用酒尊以助興。此次宴會的參加者有十一人,包括蔡京、高俅、童貫這些等頂級奸佞。君臣連吃帶喝,玩兒得十分開心。蔡京還賦詩一首表示忠心,最后幾句是“臣拜稽首,千載之遇。君施臣報,式燕且譽。臣拜稽首,明命是賦。天子萬年,受天之祐!”
保和殿飯局的氣氛更加融洽。吃喝過后,宋徽宗還親自給蔡京等人烹茶,并引他們到后宮玉真軒去觀看自己的小老婆安妃,然后繼續喝酒吟詩閑談,直折騰到深夜二鼓五籌,方才罷休。這次宴會舉辦時間為宣和元年九月十二日,此后不到十年,汴梁城破,北宋滅亡。昏君奸臣湊在一起吃喝玩樂,其樂融融更他媽的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