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營銷不是新概念,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帶來的變化與沖擊,它的價值也在被人們不斷地重新認識。
美國傳統媒體的日子都不好過。這是本刊承辦,中國國際公關協會媒體關系委員會(籌)主辦的“傳媒新時代的整合傳播策略國際研討會”上,美國Mediasurvey公司CEO山姆·維默(Sam Whitmore)先生帶給我們的信息。山姆先生詳細講述了網絡帶來的年輕一代與主流傳統媒體關系的疏遠,以及由此引發的美國傳統媒體“冬天”的形成和“過冬”的諸種嘗試。
在本刊的另外一個重要“戰場”——封面文章,我們就以“新媒體、整合、廣告”為主題,連續采訪了多家4A廣告公司的中國區掌門人。通過深入訪談,感受到他們從為企業服務的角度,從傳播的專業層面,深刻地理解了國內傳播環境的發展,以及互聯網帶來的變化。無論是實力傳媒的轉型,還是靈智精實認為自己不是一家廣告公司(就像本刊定義自己為整合傳播媒介,而不是一本傳統雜志一樣),都在因應這種發展而求變求解。其中,整合傳播無疑是多家4A公司不約而同的選擇,并且在互聯網時代越發顯示出其重要性。
同樣是本期的重要內容,“海選”專題雖然更多地著眼于企業運作層面的研究,但是,無論是湖南衛視把娛樂做成產品,把產品做成品牌,把品牌價值兌現的清晰策略,還是對央視《夢想中國》的“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批評與商榷,其實,最不能忽視的是“海選”這種形式在娛樂群眾方面所蘊含的無限能量。當它與《紅樓夢》、少林寺相結合時,勢必為中華文華的傳播和發揚產生如虎添翼的效果。這樣才是真正的“成功營銷”之道。
熱點問題營銷解讀是本刊的特點之一,我們一直希望擺脫傳統營銷類雜志“教課書”的刻板面孔,而還原營銷鮮活的本質。因此,讀者朋友可以看到,對富士康問題,張中鋒先生告訴我們從蘋果公司到富士康的一條公共關系壓力的傳導路線;面對國際油價下跌導致公眾對成品油價格下降的期許,本刊記者李靖則發現了壟斷油企與國內地產開發商同樣的“公關語言”和路徑,均可謂深入獨到。另外,基于維基百科的“維客”帶來的營銷新模式,郵政改革帶來的直復營銷的機會等等,相信會使讀者朋友能夠與我們一起感知營銷,感知營銷發展變化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