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6日,浙江蘇泊爾炊具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與法國SEB國際達成戰略合作。蘇泊爾是中國最大的炊具企業,SEB國際是法國SEB集團的全資子公司。SEB集團具有近150年的歷史,是全球最大的炊具和小型家用電器生產商之一。通過協議股權轉讓、定向增發和部分要約三種方式,SEB國際將最終持有蘇泊爾52.7%~61%的股份,成為實際控股股東;蘇泊爾持有的股份將下降為0%~17%。為此,SEB將耗資23.7億元人民幣。
此事像一顆炸彈,引爆了人們的“喉嚨”,一時間眾說紛紜,褒貶不一。其中,有一個頗具吸引力的問題是:民族品牌是不是只有并購才能發展?這也是我們此次要探討的中心話題。在發表意見之前,我們再來看一件事情:今年8月2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通過決議,將冥王星從太陽系行星行列中“開除”,太陽系行星數目也因此降為八顆。于是,一些媒體說冥王星被降級或降格了,一股腦地把人世間的等級觀念套了上去。實際上,冥王星是否能算作行星,一直存在爭議,但是,爭議并未體現在我們的課本上。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課本上只說太陽系有九大行星,而行星的定義為本身不發光、圍繞恒星轉動且質量夠大的星體。課本并沒有告訴我們,關于冥王星是否算行星,當時存在很大爭議,而且當時關于行星的定義,也并未獲得大多數科學家的認同。
這兩件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有聯系嗎?當然有。爭論民族品牌是不是只有并購才能發展實際上是“一元化思維”的結果,凡事都要找“一個”解決辦法;冥王星的“待遇”也是一元化思維導致的結果,凡事非此即彼,采用哪種科學結論,該結論即為天經地義,其它種種則無需過問。一句話,我們習慣了一元化思維,一元化思維深深地影響著我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但是,現在這個世界是個多元化的世界,這個常識可以說是眾所周知。既然這樣,我們為什么還用一元化的思維來思考蘇泊爾呢?
放棄一元化思維,拋開交易是否存在不為人知的內幕不談,蘇泊爾作為一個優秀的民族品牌,整合多方資源,借助國際企業的力量來進一步提升自己,本是無可厚非的,因為雙方協議規定不改變原有的管理團隊和品牌,SEB不進入中國市場,在中國使用蘇泊爾品牌,在進入國際市場時可用蘇泊爾品牌。現在蘇泊爾與SEB合作,蘇泊爾則能借助SEB的力量,開拓國際市場,在更大的市場范圍內塑造蘇泊爾品牌。但是,SEB是控股方,而且SEB有“前科”:1996年至1999年,上海紅星與SEB合作,紅星是“合了三年,虧了三年”,SEB利用自己的控股權,通過“做預算虧損、鯨吞渠道、品牌矮化、轉移利潤”等四招,最終搞垮了紅星。
我們不知當初紅星和SEB的合作細節,但是這個“前科”足以引起人們對蘇泊爾的擔心,其會不會成為第二個“紅星”。不過,基于二者的協議,這是不用擔心的,但是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去思考蘇泊爾在未來還有沒有“駕馭”的能力,以及如何才能提高蘇泊爾未來的“駕馭”能力,以保護我們的民族品牌。當然,如果蘇泊爾締造者本就不打算做強這個民族品牌,或者蘇泊爾締造者自己也陷入了一元化思維,抱著只有背靠“國際大樹”才能納“民族之涼”的信念,把“寶”主要押在SEB身上,那么,我們現在的討論都將無濟于事,因為未來的結局只有一個:蘇泊爾最終會與民族品牌無緣。
謝付亮:遠卓品牌(www.yzpp.com)策劃總監、品牌策劃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