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定義自己?是夢想家還是實干家?”
“這兩個一定沖突嗎?要定義的話,我希望自己是一個有夢想的實干家,或者說是一個很實干的夢想家?!?/p>
這是在2006年8月26日,記者與王志東的一次對話。
王志東,中國IT界著名人士,北京點擊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國內協同軟件與協同應用理念的提出與倡導者;BDWin、中文之星、RichWin等著名中文平臺的開發人與總設計師;新浪網創辦人,曾領導新浪網成為全球最大中文門戶并于2000年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
2001年12月,王志東創建北京點擊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先進的“擴展對等網絡”技術,基于“協同應用模式”研發并推出了國內首套商用協同軟件——競開協同之星(GK-Star)和競開系列協同軟件,并成功應用于制造、石油化工、電力能源、商業零售、媒體、教育、電子政務等20多個行業。經過數百家典型用戶的實踐證明,競開系列協同軟件是一套適用于企業和政府等機構用戶的高效、方便、實用、低風險的協同應用解決方案。
為了使協同落地,讓每個互聯網用戶都能享受到協同應用技術帶來的工作和生活便利,王志東領導點擊科技將先進的協同應用技術從企業市場延伸到個人市場,基于Web2.0的精神和技術核心,遵循以人為本的思想,自主研發并推出了新一代即時通訊客戶端——Lava-Lava,并被用戶和業界人士所看好。Lava-Lava是一款全新的IM2.0客戶端軟件,它集主流IM產品的即時文字聊天、多人音視頻、文件傳輸等多種通訊方式于一體;擁有獨特的部落和文件共享功能;創新的離線文件傳輸、心情互動,為用戶與好友和相關聯系人隨時隨地進行溝通提供了便利。
為了表彰王志東在信息化領域的突出貢獻,中國科協將“2002年度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轉化獎”頒發給他,中國軟件行業協會也授予他“中國軟件杰出貢獻獎”。此外,王志東還榮獲了“中國軟件企業十大領軍人物”、“中國IT技術創新獎”、“TOP10中國科技領袖”、“影響信息化的50人”、“十大中華經濟英才”、“十大民企英才”、“中國軟件二十年杰出貢獻獎”等一系列獎項和榮譽。
創業開創自己的事業
在王志東的字典里,“創業”并不一定要創辦一個企業。他說:“創辦企業是很簡單的事情,尤其現在,用很少一點錢就可以注冊一個公司,自己就是董事長、CEO,但這不是創業。在我看來,所謂的創業應該是開創一番事業?!?/p>
對于王志東來說,為夢想而創業,創業的過程就是夢想成真的過程,一個人一生有幾次創業,就有幾次夢想實現。
他說,從1986年入北大到現在,已經整整20年過去了,這20年里面自己有過兩次次成功的創業,或者說有過兩次夢想的實現。
第一次是從1989年到1997年。
1989年,王志東提出一個非常具有理想主義色彩和社會使命感的口號——讓中國人與世界同步。
他笑言,這個口號一聽就是20多歲年輕人提出的,而提出的原因很簡單。
“之前我在沒有原代碼情況下把王選的軟件改了,后來他找我說,你有本事把我的東西改了,有沒有本事把微軟的東西也改了?我說行呀,這個東西別人改過嗎?他說沒有,我說我做?!?/p>
就這樣,他應王選邀請進入研究所,受命進行一個有意義的工程——修改微軟程序。
“我當時想,做不成是應該的,做成了就有意義。我找到一個很重要的技術方法,能夠把WINDOWS徹底中文化,也因為這樣,我了解到WINDOWS其實更加適合中文,同時,WINDOWS必將是電腦運動新的潮流,而我們只能順應潮流。但是這個潮流原來一直只能用于英文,如果我有一個技術,能夠將英文變成中文,讓中文流行。假如我的技術能夠得以推廣運用,就意味著能夠讓中國人和美國人一樣,第一時間用上最新、最好的軟件產品?!?/p>
“20年前大家用電腦是很痛苦的事情,用到中文只能是那些很舊的版本。我們很羨慕那些用英文的。我想,如果中文平臺被成功推廣的話,我們就能讓中國的產品和中國的電腦用戶走向世界市場,和別人站在同樣的起跑線,擁有同等的機會。”
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說,這是個遠大的抱負,而對于一個程序員來說,最高興的是自己的技術能夠被社會承認。王志東得意地告訴記者:“直到今天還經常碰到友人跑過來說:志東,謝謝你,我現在電腦還裝著中文之星,或者裝的是你的軟件程序,有多人說我第一次用的中文系統就是你的中文系統,這真是很好的體驗?!?/p>
這個體驗花了王志東整整11年的時間,從1989年開始,一直到2001年,他先后在北大方正、新天地和四通3個公司任職,推出包括“中國之星”在內的3個重要產品??偨Y自己這個階段的成就時,他驕傲地說:“我們讓全球華人有大約1000萬用戶在使用或者用過這樣的一個產品。1000萬,這個數量大大超過我的預料。微軟方面也說過,中文平臺比如中文之星這個平臺,讓微軟WINDOWS提前5年進入中國市場。對中國用戶來說,我們提前5年用上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其實如果沒有中文平臺的話,我相信微軟中文版還會往后推遲?!?/p>
痛苦因夢想不能實現
這11年帶給王志東的不光是成就和名氣。
“我進入了這個圈子,認識了很多前輩和長者,還有很多成功人士,有了直接對話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我得到了很多朋友,這是下一次真正創業的資本。我第一次創業并沒有在物質上得到很多,但是無形中得到很多其他東西,這些東西應該是大大超出自己的預料?!?/p>
這些意外收獲也給他帶來第二次創業的機會。
王志東的第二次創業更符合人們通常意義上的創業路,因為這個時候的他成為一名職業經理人。
“那時候我看到《硅谷論》這本書,里面講述了美國硅谷成長的故事,尤其講述像惠普、英特爾,特別是AR成功的故事,里面還講了硅谷大俠和他的成長。這些故事讓我有了創業的沖動。原來搞技術、做工程師也不一定要很枯燥地呆在實驗室,我們同樣可以創業,同樣可以給這個社會創造更為直接的價值,這就是我一直所說的‘硅谷模式’的誘惑。硅谷模式是成就我新天地成長的一條道路?!?/p>
但這條道路對王志東而言,是以失敗告終的。1993年,新天地的產品成功了,市場也成功了,但是這個企業并沒有成為他所設想的硅谷那樣成功的企業,也沒有真正實現他所謂的“硅谷模式”。
那時有人認為,王志東的產品是偶然做出來的,他搞技術還行,做公司不行。更傾向于做房地產和炒匯的合作伙伴說:“他對公司有貢獻,我們可以養著他?!?/p>
當時的王志東才26歲,26歲被人養起來的感覺,非常不好。痛苦之余,他毅然離開了新天地。
“我要告訴他們,中文之星并不是偶然做出來的,我也不是一輩子只能做這一件事情,我相信自己所崇尚的硅谷創業模式在中國一定能成功。當時很多人說我在新天地失敗的原因是太善良了,說我是書呆子,說硅谷模式只能在硅谷,中國人做公司不是我想象的那樣,如果想用硅谷模式創業,我應該去硅谷,而不應該留在北京、留在中國?!?/p>
出國并不是王志東的夢想,他堅信在中國也可以用類似硅谷模式把企業做起來,為了尊嚴,為了信念,為了保持自己的價值觀,他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1995年,王志東前后去了3趟硅谷,考察了微軟、IBM、惠普等成功的公司,同時也接觸過很多投資公司,包括斯丹尼等,然后以自己夢想的硅谷模式創辦了四通。
經過被他稱為“痛苦過程”的兩年后,1998年,四通收購了美國華約成立了新浪。
2004年,新浪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面對納斯達克大屏幕時,王志東說:“這個夢想真的是有點像登到主峰,頂風時候的感覺。”
他這樣總結自己的第二次創業:“硅谷夢的實現給我帶來很多收獲。我們有接近1億的用戶,這樣一個數字打破了中央平臺1000萬平臺用戶的記錄,成就了至少在2001年為止還是一個最為成功的中文網站。當然這個成功也帶動了整個產業將硅谷模式進入中國?,F在大家再創業的時候,都是地地道道的硅谷模式。當然新浪的成功也給我帶來其他的一些收獲:我的朋友比原來更多了,我所掌握的資源也更多了,通過這個硅谷模式的運用,財富也開始兌現了。”
成就促他進一步前行
2001年,王志東離開了新浪,一時間各種傳聞沸沸揚揚。
“當時很多人特別關心,問我到底想干什么?有人問累不累?改做其他公司?或者去進修?他們說我到現在還是一個本科,出國鍍鍍金回來吧。還有人說:你要不專門去幫別人搞投資好了,或者是到哪個大公司里面當一個CEO,領高薪,舒舒服服的。當時這些想法我考慮過,因為機會全部都有。最后我想,那時候的我34歲,34歲其實是一個年輕的年齡,正是有經驗、有體力的時候,才到這個時候我就沒有夢想了?這個時候我就要退休、養老了?我就覺得人生太短了,后面幾十年該怎么過?我們那時剛剛生了一對龍鳳雙胞胎,我當時想,我小孩長大以后我怎么給他們講故事?講新浪?孩子一高興問:爸爸,35歲以后呢?我說35歲以后,爸爸天天打球了?!?/p>
這樣的想法讓他不能安心休息。“人必須有夢想。我當時也想,有什么事情是真正想做而原來一直沒有去做的?有哪個事情是我只要不去做就不踏實?甚至吃飯吃不好、睡覺睡不好?到底是什么?順著這個思路,我開始了第三次創業的夢想?!?/p>
這次他所創立的,就是現在的點擊科技。
點擊科技除了運營Lava-Lava之外,還將其核心平臺提供給合作伙伴做個性化開發,這些網站的注冊用戶也就自然地成為Lava-Lava的最初用戶。這樣的選擇讓他在最初的用戶群開拓方面節省了不少力氣,在開始階段就能擁有一定客戶群。目前,同點擊科技合作的互聯網公司已經有20多家,其中包括了中國博客網這樣的博客網站以及電子商務、游戲、社區等企業。
具體的商業模式,王志東自己也坦言還沒有完全想好,但是他直言自己非常討厭目前的一些網絡廣告的方式,希望也能沿用Google“不作惡”的原則。而在“部落”的平臺上,王志東希望能夠建立一種類似“商業地產”的模式,對商家和個人提供增值性的服務,并從商業化合作伙伴當中抽取一部分分成。
回顧自己追逐夢想的創業之路,王志東用了3個詞來總結。
第一是突破。
他說:“所謂突破就是要突破過去兩次創業的極限。上兩次創業的一個共同特點是:圍繞著中文或者華文,都有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引進,引進硅谷模式。那這次呢?要突破,突破中文和華人邊界,這不是簡單的引進。而這種模式最終可以脫離中國環境,成為一種世界級的東西。
第二是超越。
“技術上要迎合這種產業發展的趨勢,并且要超越這個趨勢,更具體地講要實現網絡、軟件和通訊的全面融合。讓這3個技術、3個領域實現一種融合。”
第三是顛覆。
“我們要參與甚至是引領一次新的互聯網革命。基于我們在第三代互聯網概念下,要用第三代互聯網提供一個運用基礎,這是我第三個夢想的核心。要實現它,必須做很多工作,我們要做非常具體的途徑、技術、產品,組建具體團隊,開拓具體市場?!?/p>
他笑著說:“人一生追求的其實是內心的幸福,而內心的幸福和財富、名聲并不是一比一的關系。人什么時候最幸福?是夢想成真的時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