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遏制黑社會性質犯罪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遏制黑社會性質犯罪規(guī)范管理是基礎,整頓吏治是關鍵,加強立法是根本,積極預防是前提,有效打擊是手段。
【關鍵詞】遏制;黑社會性質犯罪;基本措施
【中圖分類號】D66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06)10-0112-03
黑社會性質犯罪是指具有一定的組織形式和勢力范圍,掌握一定的犯罪財物,并以犯罪為常業(yè),用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手段,稱霸一方,為非作惡,欺壓殘害群眾,嚴重破壞社會、經濟、生活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fā)展。黑社會性質犯罪也隨之在我國出現(xiàn),并呈現(xiàn)發(fā)展蔓延之勢。黑社會性質犯罪破壞社會治安,擾亂經濟秩序,阻礙社會進步,腐蝕黨政肌體,散發(fā)腐朽的思想意識,甚而直接威脅到基層政權的穩(wěn)定。黑社會性質犯罪已引起我國和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和高度重視。在現(xiàn)實條件下,消除黑社會性質犯罪產生的成因,阻斷團伙犯罪向黑社會性質犯罪的發(fā)展途徑,嚴厲打擊、有效遏制黑社會性質犯罪是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筆者通過社會調查和工作實踐,探討總結出遏制黑社會性質犯罪的基本措施,以期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一、規(guī)范管理是基礎
政府管控機制的弱化是黑社會性質犯罪賴以生存的社會基礎。規(guī)范政府的管控機制,醫(yī)治政府的管理“暗疾”是遏制黑社會性質犯罪的先決條件。要創(chuàng)建平安社區(qū),構筑和諧社會,有效遏制黑社會性質犯罪,就必須抓好社會公共管理,規(guī)范社會運行秩序,鏟除滋生黑社會性質犯罪的社會基礎。
1、規(guī)范基層政府的管理。黑社會性質犯罪滋生的原因之一,是一些基層政府管理職能缺失,管理效能低下,致使黑社會性質組織趁虛而入,尋覓到了自己的生存間隙。因此,有關學者認為;黑社會性質犯罪突出的地方,往往是基層政府對涉黑犯罪認識不清,打擊不力,或基層政府軟弱無力,在群眾中失去威信的地方。所以,加強基層政府的管理,提高公務員的素質,保證政府各職能部門的高效運轉,促進基層政府在履行管理職能的同時增加服務職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支持,是遏制黑社會性質犯罪的有效手段。
2、規(guī)范經濟部門的管理。經濟職能部門負責制定經濟運行規(guī)則,維護經濟運行秩序,指導經濟運行方式,營造公平競爭環(huán)境。要加強工商、稅務、銀行、金融等經濟職能部門的建設。規(guī)范經濟運行機制,完善經濟管理制度,落實經濟管理責任,實行管理責任倒查制。積極預防黑社會性質組織向經濟領域滲透。堵塞其非法獲利的途徑,截斷其非法經濟的來源,減少其非法斂財?shù)臋C會。創(chuàng)建積極競爭,合法有序的經濟運行秩序。針對黑社會性質組織容易染指的娛樂,托運,建筑,礦產等行業(yè),進一步完善市場準入制度,招投標制度和市場運行規(guī)則,規(guī)范程序,堵塞漏洞,鏟除黑社會性質犯罪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
3、規(guī)范文化市場的管理。加強對新聞出版行業(yè)的管理。凈化大眾傳播媒體,依法取締非法出版物,堅決打擊非法出版商,抵制那些以“黃”、“賭”、“毒”、“黑”為內容的影視作品,清除宣揚黑社會犯罪、暴力、色情、兇殺等內容的書畫報刊和影視作品。堅持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堅持“八榮八恥”教育,著力于提高整個民族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質,引導人們奮發(fā)向上,積極有為,培養(yǎng)善德。抑制惡欲。揭示以中國傳統(tǒng)游民意識和暴力、色情為中心的黑色文化的危害,鏟除滋生黑色文化的土壤,消除黑社會性質組織賴以生存的精神基礎。
4、規(guī)范高危人群的管理。高危人群是指刑釋解教和具有違法犯罪傾向的無業(yè)人群。高危人群是黑社會性質犯罪成員的主要來源。對刑釋解教人員要進行重點幫教,公安機關、基層組織、相關單位及其親屬要密切配合,落實責任,開辟就業(yè)職位,提供就業(yè)機會,減少其重新犯罪的機會。對于有違法犯罪傾向的社會無業(yè)人員,要加強教育,正確疏導,由社會救助機構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培養(yǎng)謀生就業(yè)的技能,防止走上犯罪的道路。要加大管理高危人群的力度,切實掌握他們的身份、住地、通訊方式、結伙交友情況等,為預防和查處黑社會性質犯罪提供信息來源。
二、整頓吏治是關鍵
黑社會性質組織為了攫取非法利益,逃避法律制裁,想方設法的向政治領域滲透,編造“關系網(wǎng)”,尋求“保護傘”,甚至試圖打進政府機關。而公職人員的腐敗現(xiàn)象又成為黑社會性質犯罪的催化劑。因此,整頓吏治,建立廉潔高效的政府運行機制,是遏制黑社會性質犯罪的關鍵。
1、切實加強領導干部隊伍思想政治建設。黨政領導干部身居要職,對社會政治、經濟、法律運行秩序具有重要的影響。黨政領導干部的腐敗現(xiàn)象已成為黑社會性質犯罪頻發(fā)的重要因素。一些領導千部為了謀取非法利益,淪為黑社會性質組織的“保護傘”,他們?yōu)E用人民賦予的權力。使黑社會性質犯罪頭目有的當上了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基層干部,給打黑工作增加了難度。因此,要嚴格公務員的準入制度,嚴格干部的選拔任用制度,嚴格干部的考評激勵機制,嚴格干部的監(jiān)督制約機制,建立領導干部財產申報制度。堅持德才兼?zhèn)涞脑瓌t,把那些原則性強,想干事,會干事,能干事,群眾歡迎的人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使黨政領導干部真正成為帶動經濟社會發(fā)展。構筑和諧社會的火車頭。使干部的行政行為置于群眾和媒體的監(jiān)督之下,充分發(fā)揮各級紀檢部門和檢察機關的作用,嚴肅處理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犯罪的蛻化變質分子。
2、加強司法干部隊伍建設。司法機關是打擊黑社會性質犯罪的職能部門,司法干部是打擊黑社會性質犯罪的主要力量。這些部門的腐敗現(xiàn)象直接導致打擊黑社會性質犯罪的天網(wǎng)疏而有漏,使犯罪分子得不到制裁,法律正義得不到伸張,人民利益得不到保護,從而促使黑社會性質犯罪惡性發(fā)展。因此,要加強對司法干部的教育,建立健全相關規(guī)章制度,特別是要建立健全監(jiān)督制約機制,創(chuàng)建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執(zhí)法環(huán)境。凡是與黑社會性質犯罪有牽連、助紂為虐的司法干部,一經發(fā)現(xiàn),堅決清理出司法隊伍,構成犯罪的從重處罰。努力純潔司法隊伍,保證打擊黑會性質犯罪工作的順利進行。
3、加強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基層組織是政府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實現(xiàn)社會管理的觸角,是構筑和諧社會、遏制黑社會性質犯罪的堡壘。基層干部決定著基層組織的效率。所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基層干部素質,增強為民服務意識,是做好基層基礎工作,鏟除滋生黑社會性質犯罪土壤的基礎。我們要在基層組織中深入進行反腐敗教育,用制度規(guī)范基層干部的工作職責,用制度防止個別人為黑社會性質犯罪提供庇護,用制度避免腐敗分子墮落為黑社會性質組織的首要分子或骨干成員,依法保障基層組織的有效運轉。
三、加強立法是根本
法律是規(guī)范人們日常行為的基本準則,是預防懲戒犯罪的銳利武器,它具有至高的權威性和普遍的約束力。法律對策在遏制黑社會性質犯罪中處于核心地位。也是遏制黑社會性質犯罪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不斷完善法律制度是遏制黑社會性質犯罪的根本對策。
1、制定遏制涉黑犯罪的專門法律。縱觀世界遏制黑社會組織犯罪的法律體系。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制定了專門的反黑法律。例如:美國的《反犯罪組織侵蝕合法組織法》,日本的《暴力團對策法》,意大利的《黑手黨悔過法》等。我國黑社會性質犯罪向黑社會組織犯罪發(fā)展的趨勢,已引起有關專家和學者的關注。為了實現(xiàn)立法的超前性,避免出現(xiàn)法無明文規(guī)定之尷尬,應該盡快建立專門的“反黑”法律體系。
2、完善遏制涉黑犯罪的實體法。①增設涉黑犯罪罪名。根據(jù)立法的超前性原則,在刑法中引入“黑社會”組織概念,增設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組織罪;包庇、縱容黑社會組織罪;參加境外黑社會組織罪;包庇、縱容境外黑社會組織入境發(fā)展成員罪;自稱屬于黑社會組織罪;使黑社會組織犯罪的界定趨于完善。②修改涉黑刑事法律。首先,提高法定刑。黑社會性質犯罪具有很大的社會危害性,從黑社會性質犯罪的發(fā)展趨勢來看,其組織結構日趨完善,反偵查能力不斷增強,社會危害不斷加劇。為了預防和打擊黑社會性質犯罪,應將最高法定刑從原來的十年有期徒刑提升到無期徒刑;對國家工作人員參加黑社會性質犯罪者處以更重的刑罰,防止黑社會性質犯罪向“政治化”發(fā)展。其次,完善累犯制度。增設黑社會性質犯罪特別累犯規(guī)定,因黑社會性質犯罪受過刑罰處罰的,刑罰執(zhí)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時候再從事黑社會性質犯罪者,構成累犯,從重處罰。再次,增設財產刑。黑社會性質犯罪的重要目的是獲取巨額非法經濟利益,如果僅將犯罪分子囚于獄中,其犯罪資產仍可由他人繼續(xù)操作運轉,對犯罪行為和犯罪活動并無影響。因此,應增設高額罰金、沒收財產等財產刑,加大其犯罪的成本,消除其再次犯罪的能力。⑧體現(xiàn)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原則。對單純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沒有實施犯罪行為又退出者。或者被脅迫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沒有實施犯罪行為者。免予刑事處罰。對具有自首、坦白、立功等情節(jié)的黑社會性質組織成員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并對其提供人身保護,為分化瓦解黑社會性質組織提供法律支持。④完善“洗錢”犯罪法規(guī)。“洗錢”犯罪是黑社會性質組織將其巨額非法收益合法化的必然途經。打擊“洗餞”犯罪是司法機關的重要職責。預防“洗錢”犯罪則需要銀行、證券、期貨、審計等部門的共同參與,并需要相關法律制度的支持,以阻斷黑金漂白的途徑。有關部門要通過完善企事業(yè)單位設立銀行賬戶。可疑交易報告,重大交易審查,外來投資資金來源審查等部門法規(guī),預防黑社會性質組織的“洗錢”犯罪,摧毀黑社會性質犯罪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
3、完善遏制涉黑犯罪的程序法。鑒于黑社會性質犯罪的反偵查能力強,社會危害性大,根據(jù)黑社會性質犯罪的實際,設立相應的訴訟程序是十分必要的。①確立法律推定規(guī)則,認可舉證責任倒置。明確規(guī)定某些人從事某些活動可推定為黑社會性質犯罪成員,犯罪分子使用的頭銜或代號可作為推定首要分子的依據(jù),這種法律上的推定必須有被推定者的反證才能被推翻。②確立特別證據(jù)規(guī)則。提高證人證言,鑒定結論的效率,如果被害人、證人、鑒定人因擔心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報復而不愿出庭作證,可以在法庭上宣讀并采信他們的證言和鑒定結論。注意使用視聽資料證據(jù),強化警察的取證手段,適當延長提起公訴前的羈押期限,以利于公安、檢察機關獲取證據(jù)。建立污點證人和臥底線人制度,加強對證人的保護措施。③確立秘密偵查規(guī)則。在有效監(jiān)管下,允許偵查機關根據(jù)案情需要,客觀使用跟蹤盯哨、密拍密聽、密搜密捕、特情偵查等密秘偵查手段,偵破黑社會性質犯罪案件。
四、積極預防是前提
“預防為主,打擊為輔,全民動員,專項治理。”是遏制黑社會性質犯罪的基本方針。積極預防黑社會性質犯罪,既可以減少社會危害。又可以降低打擊成本,能夠以最小的投入成本取得最大的社會效益。
1、加強道德預防。在社會道德滑坡,人心浮躁飄蕩之際,重塑中華民族固有的道德理念,恢復社會良知,進行人文教育和基本道德教育是“反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點。以往有些空洞的政治教育,忽略了培養(yǎng)人的基本道德,導致了道德約束力的下降。當今的人講究“實惠”。注重獲取最大的利益。如何教育人們不損人而利己?筆者認為:這需要依靠基本的社會良知。人的社會良知并非天生就有的,而是靠人文教育的長期積累和人類繁衍的代代相傳獲得的。所以,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yǎng)人們的社會良知,是遏制黑社會性質犯罪的道德防線。
2、堅持社會預防。加大“反黑”教育力度。提高全社會對黑社會性質犯罪危害性的認識,增強人們的“反黑”意識,努力鏟除滋生黑社會性質犯罪的社會基礎,必須在社會預防上下功夫。創(chuàng)建社會預防的條件,營造社會預防的氛圍,教育群眾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社會矛盾,抵制“崇黑”,“用黑”的錯誤傾向。減少社會不良因素,化解社會矛盾,構筑和諧社會。
3、注意“打早打小”。所謂“打早打小”是指一旦發(fā)現(xiàn)與黑社會性質犯罪有關聯(lián)的犯罪團伙,要以法律為依據(jù),運用偵查手段,及時將其打掉。要依靠各級組織預防黑社會性質犯罪。運用群防群治手段,從犯罪組織的底層人手,及時鏟除尚未形成氣候的犯罪團伙。把具有黑社會性質的犯罪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4、落實防范責任。預防黑社會性質犯罪必須運用政治的、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各種手段,動員社會各個部門齊抓共管,協(xié)調一致,才能見效。因此,必須明確各單位、各部門在預防黑社會性質犯罪過程中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實行防范責任追究制。對工作不負責任造成損害者,給予黨紀政紀處分,觸犯刑律者追究刑事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把預防黑社會性質犯罪工作落到實處。
5、貫徹專門機關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方針。預防黑社會性質犯罪要積極貫徹專門機關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方針,通過公安機關,基層單位和人民群眾,搜集掌握涉黑線索,嚴密防范涉黑犯罪,做到底子清楚,情況明了,使黑社會性質組織沒有立足之地。
五、有效打擊是手段
打擊對策,既是懲罰犯罪之需要,也是警戒預防犯罪之途徑。依法有效打擊黑社會性質犯罪活動,是遏制黑社會性質犯罪的重要手段。
1、深入排查涉黑犯罪線索。建立建全黑社會性質犯罪情報信息網(wǎng)絡,完善情報信息搜集措施,注意使用秘密偵查手段,捕捉深層次的犯罪情報,掌握涉黑犯罪動態(tài)。將涉黑犯罪嫌疑人的個人情況,識別標記,犯罪事實等及時錄入犯罪情報信息庫,繪制涉黑人員網(wǎng)絡圖,完善涉黑情報基礎臺帳建設。從群眾反映強烈的治安熱點難點問題人手搜集涉黑犯罪線索,從公安機關的日常工作中發(fā)現(xiàn)涉黑犯罪線索,從工商、稅務、娛樂等部門的管理活動中挖掘涉黑犯罪線索,為打擊黑社會性質犯罪提供情報支持。
2、努力優(yōu)化偵查工作機制。優(yōu)化偵查工作機制,落實打黑工作責任是有效打擊黑社會性質犯罪的重要切入點。優(yōu)化偵查工作機制是打擊黑社會性質犯罪的必然要求。如何優(yōu)化偵查工作機制呢?一是打黑機構專門化。打黑機構專門化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我國縣級以上的公安機關也應不斷建全打黑專門機構,并注意給予設備支持和資金保障。對當?shù)赜绊戄^大的黑社會性質犯罪案件,實行上收一級,異地用警,專案專辦的打擊對策。二是打黑隊伍專業(yè)化。打黑民警必須具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熟悉公安業(yè)務知識,具有豐富的社會工作經驗。公安機關要注意加強對其進行反黑戰(zhàn)術和打黑策略的訓練,不斷提高打黑隊伍的素質。三是打黑手段秘密化。對付黑社會性質犯罪用常規(guī)的調查方法和偵查措施,很難查清犯罪事實。必須運用內線偵查手段,發(fā)揮刑事特情、行動技術、網(wǎng)絡技術等優(yōu)勢,提高偵查黑社會性質犯罪案件的科技含量。注意運用特情深入到社會各個階層、各個行業(yè)、各個角落,發(fā)現(xiàn)涉黑犯罪線索,獲取涉黑犯罪證據(jù),采用“拉出來、打進去”的方法偵破黑社會性質犯罪案件。在偵查工作中要在犯罪案件上、犯罪成員中,使用證據(jù)上選好突破口,積極客觀的搜集犯罪證據(jù)。在偵破工作取得一定進展后,適時發(fā)動群眾提供線索,獲取新的犯罪證據(jù)。落實打黑工作責任的關鍵是要落實各級領導干部的打黑工作責任,督促公安機關的一把手履行“為官一任,平安一方”的職責,為科學有效的打擊黑社會性質犯罪提供組織保障。
3、鍥而不舍地開展追逃工作。在偵查黑社會性質犯罪案件的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偵查方案,準確把握破案時機,努力將涉黑犯罪成員一網(wǎng)打盡。對于涉黑在逃犯罪嫌疑人要根據(jù)實事清楚、證據(jù)確鑿、資料準確的原則,及時錄入在逃人員信息查詢系統(tǒng),實行在逃人員分級管理制。一般涉黑犯罪嫌疑人由其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負責追捕;危害嚴重的涉黑犯罪嫌疑人由省市公安機關掛牌督促追捕;危害特別嚴重的涉黑犯罪嫌疑人由公安部公開懸賞通緝。根據(jù)涉黑犯罪嫌疑人對其勢力范圍依賴性強的特點,注意在其勢力可能涉及的區(qū)域,組織集中統(tǒng)一行動,互相配合,設卡清查,使涉黑犯罪嫌疑人沒有立足之地。
4、依法有效打擊涉黑犯罪分子。要依照法定程序,按照“技偵先行,內線偵查,異地關押,集中審訊”的偵查思路,充分獲取涉黑犯罪證據(jù),嚴厲打擊涉黑犯罪分子。深挖嚴懲涉黑犯罪的幕后“保護傘”。以法律、紀律、行政等手段,鏟除黑社會性質犯罪賴以生存的政治基礎。在工作中,要嚴肅辦案紀律,嚴格辦案程序,落實崗位責任,做好保密工作,保障依法有效打擊黑社會性質犯罪活動的順利進行。
【責任編輯:陳合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