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謎·印刻(一)
燈謎與印刻的結合,由來已久。謎史上第一則完整意義的文義謎,出現在后漢,既不是載于絹,也不是記于紙,而恰恰就是刻在曹娥碑的背陰。上虞少女曹娥舍身投江尋父,是為孝女,故當地官府為其樹碑立廟,請當時的才子邯鄲淳題寫碑文。大文豪蔡邕對文采飛揚的碑文贊嘆不已,而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遣人刻于碑陰,原來這八字是一則謎,內中暗藏“絕妙好辭”四字贊語。這則一千多年前的文義謎的成謎手法,已與當今謎法相差無幾。曹娥碑也因之身價百倍,蜚聲海內外。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有“笑談曹娥碑,沉吟黃絹語”的詩句。梁朝劉孝綽,宋朝孫覿都曾有詩盛贊這一碑謎相合的佳話。
由于石刻可以保存得更為長久,所以人們往往對那些有紀念意義、有保存價值的東西總要鏤刻在石,以流傳千秋萬代。1990年,河南鞏縣杜甫故里紀念館為紀念詩圣逝世1220周年,在全國征集杜詩謎作,并擇其精品刻成石碑,立于杜甫陵園之中。詩謎合璧,刻石立碑,可以說是前所未有,也足見鞏縣人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開拓創新精神。我想,五湖四海的游人在杜甫陵園飽覽詩謎碑林勝景,吟誦詩圣詩句,猜射今人文虎,豈不為一樁大快大樂之事?
時鮮謎品
1.七一畫展(唐詩目)
2.祥云秋色(黨史地名)
3.時刻聽從黨召喚(球類術語)
4.七一長跑奪冠軍(公交用語)
5.一大會址游人不止(北京名勝)
6.長征不怕路途遙(黨史人物二)
7.東西南北子弟兵(黨史名詞)
8.堅持原則(黨史地名)
9.黨員帶頭幫后進(字)
10.敢為群眾鼓與呼(刊物)
海內外謎評
1.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京劇藝術家)杜近芳作者:南京周之屏
【評注】面句見宋代周敦頤《愛蓮說》,謎作者集正面會意與反面會意二法于一體,以底攏面,曲解傳情。“褻玩”意即玩弄,蘊藏“近”意,含而不露。“芳”本意香草,泛指花草,此處扣蓮。面中“可遠觀”為“不可褻玩”作鋪墊,二者相得益彰。“杜”取杜絕意,以體現“不可”。
2.寄與隴頭人(《王大儒供狀》句)春梅致語 作者:泰國黃天德
【評注】題文出自晉代陸凱《贈范曄詩》。陸凱“寄與隴頭人”的是一枝梅花和一首詩。謎中“春梅”本是一個使女的名字,作者卻演繹成“春天的梅花”,淺白生趣。此謎不拘泥于字面相扣,而底句來歷卻一一分明,表里對照,渾化圓到。
3.萬般皆下品(唐代人物)高崇文 作者:臺灣陳來春
【評注】面出《神童詩》名句,反映的是封建科舉制度下,要出人頭地,只有讀書應試的社會現實。“萬般皆下品”,何以為高、為貴呢?謎底回答:高貴的當推崇讀書習文,于是,“高/崇文”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高崇文,唐德宗時代著名大將,任多處節度使,平叛有功。
4.戰牧野周師大捷(《岳陽樓記》句)商旅不行 作者:江蘇劉鴻喜
【評注】牧野之戰,各類史書記述頗多。“周師”與“商旅”,是牧野之戰的雙方,“大捷”與“不行”,是牧野之戰的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謎作者將謎底別解成:商紂的部隊不行。原句中“行”本指“行走”動詞也,這里卻強解作“不好、不佳”,形容詞也。商紂師旅兵敗如崩,實是“大大的不行”。
5.山雨欲來風滿樓(成語)居高臨下作者:山西王桀
【評注】謎面出自晚唐詩人許渾的《咸陽城東樓》。謎作者以“居高”會意“登樓”,“下”字別解為“下雨”之“下”均極纖巧。全謎妙在謎底一個“臨”字,將面句“欲來”二字虛敲實應,穩穩托起。寥寥一個“臨”字解釋成“面臨”、“臨近”之義后,使全謎虛實相間,俊雅秀逸。
6、 被驅不異犬與雞(成語)行同禽獸 作者:浙江楊志剛
【評注】面取杜甫《兵車行》。謎走康莊之道,拿“雞”、“犬”概以“禽獸”不逾規矩也;把“驅”融會“行”,“不異”反振“同”,亦不離法度也。
時鮮謎品謎底:1.八陣圖;2.瑞金;3.一傳到位;4.八路車;5.天壇;6.萬里、陳毅;7.四方面軍;8.遵義;9.賞;10.當代民聲
本欄目主持:王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