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通過不懈地奮斗和艱辛努力,腳踏實地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業,得到社會的認可和人們的贊同,是一個奮斗者素質的具體體現?,F任丹陽市皇塘國土資源所所長的戎志淵,就是這樣一位好黨員、好干部。他在國土戰線的風雨兼程的歲月中,以對黨的國土事業的赤膽忠心,以不知疲倦的奮斗精神,以一言一行和非凡的業績,樹立了一個基層優秀國土資源所所長的良好形象。為了展示他的風采,本刊“金色丹陽”欄目選登一篇他的文章。
“十一五”規劃明確指出:必須加強和諧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為適應新形勢和新的歷史任務所作出的重大戰略舉措。建立和諧社會,必然要求建立和諧國土。和諧國土之“和諧”涵蓋了國土部門上下內外各個層面的和諧。滿意是和諧國土的前提,沒有各個方面的滿意就談不上和諧,因此,打造滿意工程是構建和諧國土的必由之路。筆者認為,作為基層國土部門,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強力打造滿意工程,努力構建和諧國土。
第一,堅持服務經濟,讓黨委政府滿意。構建和諧的工作環境,對我們基層國土部門而言,只有圓滿實現和完成上級下達的國土工作各項目標任務,才談得上讓黨委政府滿意,只有讓黨委政府滿意,才談得上有和諧的工作環境。因此,基層國土部門一方面要強化任務意識,國土計劃一旦下達,就要不折不扣確保完成;另一方面要圍繞中心開展各項工作,如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做好土地復墾整理、創新國土資源管理執法等。通過加強基層國土所建設,千方百計完成目標任務。
其次,堅持依法管地,讓用地對象滿意,構造和諧的管地環境。沒有用地對象的滿意,就不會有和諧的管地環境。國土部門依法管地無非包含三個方面:其一,依法是前提。所謂依法,對基層國土部門而言就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放棄依法管地這個基本原則,在執法過程中,嚴格執行國家國土政策,建立嚴格的執法預審制度;建立嚴格的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審批制度;建立嚴格的建設用地批后檢查、工程現場管理、項目驗收制度,加大批后監管力度……其二,公正是保證。所謂公正,就是對用地對象要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不看人執法,為所有用地對象創造公平的用地環境。具體到實際工作中去,就是要大力推進陽光土地和陽光行政,實現政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其三,服務是關鍵。為優化發展環境,我們基層國土部門要實行四項制度:一是首問責任制,對前來辦事的群眾,熱情相迎、禮貌相待。二是服務承諾制,在項目審批、證件發放、服務質量、收費標準、辦結時間,承諾提供最優質服務。三是政務公開制,公開辦事程序、收費標準和依據。四是責任追究制,對于在辦事過程中推諉扯皮,辦事不力,違反法律規定,逾期未辦結的,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第三,堅持以人為本,讓內部員工滿意,構建和諧的內部環境。人財物中人最關鍵,對一個組織而言,只有堅持以人為本,實行人性化管理,為所有成員提供一個心平氣和、心情舒暢、心理平衡、心安理得的滿意工作環境,才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進而實現管理績效最大化。在平時工作中,作為基層國土部門的負責人要做到改進思想工作,改進教育方式,將人性化、親和力理念物化、滲透、貫穿思想工作全過程,將教育融于寓教于樂、寓莊于諧、寓言于行的具體活動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藉以開展愉悅人的文體活動、尊重人的談心活動、關心人的家訪活動和塑造人的教育活動等活動,用先進的國土文化凝聚人、引導人、激勵人,培養一流的團隊精神,激發旺盛的創新能力。
第四,堅持回饋社會。讓社會各界滿意,營造和諧的外部環境。適時開展心系三農的幫扶服務、情系學子的助學服務、溫暖孤老的關懷服務、扶貧濟困的愛心服務和樂善好施的慈善服務,樹立國土部門關注弱勢、回報社會的文明形象。
(作者系丹陽市皇塘國土資源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