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電視劇《喬家大院》的熱播,晉商成了熱門話題。100多年前,這些商人幾乎壟斷了中國的金融市場,更將事業推進到了俄羅斯、印度、朝鮮和日本等國,創造了中國商業史上的一個奇跡。
山西商人
領導百年前金融改革
自明代以來,中國民間就流傳著“北有晉商,南有徽商”的說法,可見山西商人在當時經濟界的地位。到清代中期,以平遙、太谷、祁縣等地為首的山西商人,已積累起雄厚的資本,成為當時中國最具實力的商業團體。
1823年,著名的票號“日升昌”誕生在山西平遙縣城。經過幾年的經營,日升昌票號在專營匯兌、存放款業務中獲得了巨大利潤。1893至1910年間,山西票號達到了鼎盛時期,許多票號每股紅利都能分到近2萬兩白銀,其分支機構也遍及國內外,營業領域非常廣泛,并由此獲得了“匯通天下”的美譽。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山西票號雖然帶有家族色彩,但其經營方式和管理已相當現代化,其中有些金融理念,百年后才在西方的華爾街出現。
把持歐亞商業通道
幾乎壟斷對日貿易
在立足國內大江南北的基礎上,山西商人的足跡不斷延伸,逐漸從祖國邊陲發展到海外。
在電視劇《喬家大院》中,晉商喬致庸北上恰克圖,直到中俄邊境,憑借著“義、信、利”和俄國商人簽訂了長期合作貿易合同,成功疏通了南至武夷山、北到恰克圖的茶路,這一劇情是有歷史根據的。實際上,當時山西商人不僅壟斷了中國北方貿易,而且涉足整個亞洲地區乃至歐洲市場。在俄羅斯的伊爾庫茨克、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地,到處活躍著山西商人的身影,有些商人甚至能用流利的俄語同俄國人交談。此外,在朝鮮、日本,山西商人的貿易也很活躍。
在山西商人從事對外貿易的過程中,票號無疑起了巨大作用。可以說,山西票號是我國最早進入國際金融市場,并把分支機構直接設在國外的金融機構。它們還通過在國內各大商埠如廣州、上海等地設立分支機構,直接為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中外商人提供金融匯兌服務,大大促進了國內外貿易的發展。
在日俄等國設立銀行
抗擊外國金融入侵
1907年6月10日,在日本神戶榮町三丁目,一家銀行舉行了隆重的掛牌儀式。令許多人頗感吃驚的是,這家名為“合盛元”的銀行,竟來自中國的山西。那么,中國山西的票號為什么要大老遠地跑到日本開設銀行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近代以來,海外匯兌業務基本上掌握在外國人手中,而外國商人對中國商人放款的利息非常高,最高的竟達到40%。在西方列強掠奪中國的同時,大量外國金融資本也紛紛滲透進來,先后在中國設立了東方匯理銀行、道勝銀行、德華銀行、匯豐銀行等機構。它們在華經營各種銀行業務,甚至發行紙幣,企圖操縱中國的財政經濟命脈。這種局面引起了中國民族商人的義憤和反思,山西商人便是最早的行動者。他們以票號為武器,積極與外商競爭,促進國內外貿易,資助民族資本。
20世紀初期,為了擺脫西方金融機構的控制,山西票號決定在海外開設現代意義的金融機構。當時,中日兩國間匯兌業務需求急劇增加。面臨這種機遇,山西合盛元票號總經理賀洪如決定率先走出國門,在海外開拓新的天地。
以合盛元在海外設立銀行為肇始,山西票號在海外的分支數量也逐漸增多,從而開創了中國金融機構走向世界的新紀元。永泰裕票號和寶豐隆票號都曾在印度的加爾各答設過分號。此外很多票號在俄羅斯、日本、朝鮮都有分號,有些票號早在19世紀就開始炒賣外匯,有的總經理還親自到莫斯科去交易。有資料表明,僅在俄羅斯、朝鮮、日本三國,就有山西票號10余家;而在新加坡,英國的倫敦,美國的紐約、舊金山等地,也都曾出現過山西票號的身影,真可謂“生意興隆通四海”了。
西方人將山西太谷
尊稱為“中國的華爾街”
正是由于山西票號在海外的這種優異表現,使國內一些人士大為振奮。1912年,當梁啟超結束海外流亡生涯回到北京時,特意出席了山西商人為他舉行的歡迎會。席間他感慨地說:“鄙人在海外十余年,對于外人批評吾國商業能力,常無辭以對,獨發達之山西商業,鄙人常自夸于世界人之前。”就連外國人也對山西票號的成功贊不絕口。德國著名學者李希霍芬男爵就曾在其著作中評價道:“山西人具有卓越的商才和大企業精神,有無比優越的計算智能和金融才華。”面對山西票號所形成的龐大金融網絡,西方人干脆稱太谷為“中國的華爾街”。
(陳生薦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