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現有的金融體制下,我國的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著外源融資難的問題,這不僅限制了其更進一步的發展壯大,也大大打擊了其發展的信心。文章提出了一個“中小企業可置信度增長原理”的假設,即認為中小企業只有在增長自己可置信度的情況下才能更好的解決這一外源融資難題。文章按著這一思路,從網絡化社會的角度,采用博弈論中的一些理論,對這一問題提出了新的探討,并構建了一個中小企業融資平臺。
關鍵詞:中小企業;外源融資;可置信度;重復博弈;融資平臺
一、引言:我國中小企業外源融資的重要性
在我國中小企業創立之初,由于市場需求狹小,生產規模有限,難以承擔高額負債成本,因此十分重視其自有資金的積累,也即主要依賴內源融資來積累資金追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但隨著其生產規模的逐漸擴大,內源融資無法滿足企業生產經營需要時,企業就會面臨著向更高層次發展的“瓶頸”。從改革開放以來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歷程來看,由于處于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的非常時期,它們無不需要經歷一場突破這個發展“瓶頸”的大考驗。少部分中小企業通過自己的實力或更多的是機遇能最終沖破這道難關,從而邁向更高層次的發展;而大部分中小企業由于實力不濟或更多的是沒有資金可融而被攔在了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大門之外;它們要么破產而消亡,要么被別的企業兼并。這樣,依據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現實,本文認為,外源融資難問題才是目前中小企業所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這里也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那就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問題本身也是一個信心問題;因為,只有大部分的中小企業能沖破這個發展“瓶頸”,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才有希望。
二、我國中小企業外源融資難的根源
本文通過對我國目前中小企業的外源融資現狀的一定了解和分析之后,得出如下幾點主要結論,并最終找到了這一問題的根源所在。
1.我國中小企業外源融資難問題的本質原因是我國金融體制不健全。這就涉及到了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問題,但目前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都受阻于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而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問題,本文在這里無力探討;對于此問題,在這里,本文只是想說,這只是一個過程,一個中小企業與金融體制以及政治體制相互適應的過程,一個需要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的過程。于是,本文在這里的關注點是在目前既定的金融體制和政治體制下的中小企業外源融資問題的解決。
2.在既定的體制下,本文認為我國中小企業間接融資難問題的本質問題是企業自身信用建設問題,也即是一個讓我國國有商業銀行對其還貸的可置信問題,這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3.對于我國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問題,本文認為完全可以換一種思路來解決,變“堵”的辦法為“疏”的辦法,將非公開的民間的金融業納入有組織、有管理的金融系統,發揮其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作用。這樣,在既定的體制下,本文認為我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問題的本質問題是一個市場規范問題,也即政府對企業融資行為的可置信問題,這同樣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4.在既定的體制下,中小企業和銀行之間的信用問題以及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規范問題均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法律法規的“硬約束”問題;另一部分是企業的自我約束即“軟約束”問題。
5.產生以上信用和規范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政府、企業、銀行三者之間信息不對稱及信息不完全所導致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這樣,由于信息不對稱及信息不完全的根本原因,本文將信用問題和規范問題用一個“可置信度”的概念統一起來,即提出一個企業行為的可置信度問題(在既定的體制下,企業的發言權不多,企業基本上處于向銀行和政府“營銷”的地位)。
這樣,隨著“企業行為可置信度”概念的提出,本文就找到了我國中小企業外源融資難問題的根源——我國的中小企業的可置信度不高或是不能持續提高其可置信度。為此,本文在這里提出一個“企業可置信度增長原理”,即認為:中小企業的可置信度永遠不會減少。當然,這個原理不是絕對的,本文在這里只是認為當中小企業不能再增長自己的可置信度時,中小企業會面臨更大的外源融資困境乃至破產或被兼并。這樣,我國中小企業的外源融資難問題就轉變成了中小企業怎樣提高自己可置信度的問題了。本文下面開始探討中小企業怎樣提高其可置信度問題。
三、KMRW聲譽模型給我們的啟示
KMRW聲譽模型討論的是不完全信息重復博弈中的合作行為。克瑞普斯、米爾格羅姆、羅伯茨和威爾遜四人建立的所謂KMRW聲譽模型證明:參與人對其他參與人支付函數或戰略空間的不完全信息對均衡結果有重要影響,合作行為在有限次重復博弈中會出現,只要博弈重復的次數足夠長(沒有必要時無限的)。特別地,“壞人”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期表現的像“好人”一樣。這樣,通過對以上聲譽模型基本思想的了解,本文得出以下結論:中小企業提高其自身的可置信度和提高其聲譽在本質上是同一的。于是,我們從上面的KMRW聲譽模型可知,如果能為我國中小企業創造一個能進行重復博弈的環境或平臺,那將是一個很好的提高其可置信度從而解決其外源融資難問題的探討思路。本文接下來就按著這個新思路進行探討。
四、網絡社會的崛起帶給了我們的契機
人類在進入20世紀80年代~20世紀90年代以后,互聯網開始滲透入社會的各個領域,引起了整個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形成了人類的第二生存空間——網絡社會。網絡社會從技術層面看,主要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多媒體化等特征;而從其本身來看,主要有開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等特征。總之,在網絡社會中,時間和空間不再是交往的主要障礙,人們的交往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而網絡社會的根本特征是互聯性,正是通過這個互聯的功能,我們人類和企業都擁有了自己新的生存空間。以前,我們總是從企業是一個孤立的“原子”的角度來探討該問題,所以我們的思維也總是局限在這個“原子”本身上,從而解決該問題的效果也是極其有限的。其實,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思想早已站不住腳了,因為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他所說的孤立實體。世界是一個彼此聯系的世界,中小企業之間本來也就是互聯的,只是隨著時代的不同,其互聯的程度不同而已。目前,我們即將邁入信息時代,在快速發展的信息通訊技術的支撐下,中小企業之間的互聯程度已很高;因此,我們決不能無視這一中小企業生存空間的革命性變化。于是,我們可以利用網絡社會崛起的這一契機,換一種視角來探討我國中小企業的外源融資難問題。
五、我國中小企業互助及銀行-企業-政府三方聯動式融資平臺的構建
1.本文所構建的這個融資平臺的相關組織主要有:政府的派駐機構、各類銀行、各類中小企業、各類中介機構以及相關法律部門。
2.本文的這個融資平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次:(1)借款層次,包括:①中小企業相互之間借款;②各類銀行給中小企業貸款;③政府成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會給企業提供貸款。(2)擔保層次,包括:①中小企業之間相互提供擔保;②中小企業用自身資產擔保;③政府通過一定方式給中小企業企業提供擔保。(3)法律、法規層次,主要是相關法律部門提供法律保護。(4)中介層次,主要是各類中介機構提供中介服務。(5)獎懲層次,主要包括:①對主動提供借款或擔保以及融資規范性高的中小企業采取一定的獎勵措施,并在融資平臺上進行公開獎勵。②對到期不按時還貸或不還貸以及融資不規范的中小企業采取一定的懲戒措施,并在融資平臺上進行公開的披露。(6)安全層次,主要包括:①融資平臺數據庫系統數據本身的安全性。②融資平臺數據庫系統某些數據信息的保密性。
3.融資平臺的數據庫系統。本文以上構建的融資平臺的最關鍵一環就是其數據庫系統的建立和維護,因此本文在這里進行重點介紹。(1)該數據庫系統的數據信息來自融資平臺中各類相關組織互動的過程;(2)該數據庫系統信息的內容則主要涵蓋以上借款、擔保、法律法規、中介、獎懲等層次發生過程的記錄;(3)該數據庫系統的建立可以是在政府的引導下,通過政府、企業、銀行三方的共同協商來進行;(4)該數據庫系統可以先在一定地區的小范圍內建立,然后慢慢向外擴展;(5)該數據庫系統需要相關組織派出人員和專門的數據庫系統技術人員的共同維護。
4.該融資平臺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我國中小企業的可置信度。本文所構建的融資平臺為我國的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能進行重復博弈的環境,因此該平臺的唯一目的也就是提高我國中小企業的可置信度。由于這個融資平臺是嵌入在網絡社會中的,因此它同樣具有網絡社會的一系列特征。這樣,在該融資平臺中,我國中小企業的重復博弈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于是相對來說,中小企業與銀行及政府合作所得收益的貼現值是大于短期內不合作所獲收益的,即合作比不合作更有利可圖。這樣,在該平臺中的中小企業就具有了相對較高的可置信度,其外源融資難問題就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決了。
六、結論
在我國,中小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吸收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成為國民經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由于我國中小企業外源融資問題嚴重,使其普遍面臨著發展的“瓶頸”問題,嚴重傷害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信心。本文基于KMRW聲譽模型的基本思想,從網絡社會的角度構建出了一個我國中小企業的外源融資平臺,從而對這一問題提出了新探討。另外,本文雖然是在既定的金融體制下對該問題進行探討的,但本文并不否定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本文認為,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而本文所構建的融資平臺是與金融體制改革進程相互適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