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摧毀一片草地,可以在瞬間完成,即使像SONY、IBM這樣的巨頭也無可奈何。
直面蝗蟲工業現象——對中國企業來說,這恰恰孕育著巨大的商機。因為,這正是中國優勢。
關于產品競爭的誤區
無論理論還是實踐,我認為內地營銷存在兩個誤區:
一是所謂的藍海誤區
我們都試圖擺脫產品同質化的競爭,都想做與其他企業有差異的產品,這是上策,但問題是這樣的企業有幾個?即使你有對某種產品差異的領先時間,又能保持多久?有利益的產品就可能有人跟隨,就可能蜂擁而上,就可能被龐大的后來者所淹沒,差異也就此結束,你為實現產品差異付出巨大的代價,還沒有得到合理的回報,就被后來者撞得頭破血流。如果你還是苦想冥思著產品如何在品牌、營銷,渠道上突破,而無視根本原因,那么你的結局就是徹底的失敗并且被殘酷地淘汰。就像IBM出售它的PC事業部,無奈地退出該產業的歷史舞臺;就像音樂隨身聽的巨人SONY,眼看著MP3音樂播放器這個龐大的市場而無能為力。
大企業姑且如此,對于眾多的中國中小企業而言,更何以堪?即便是大公司,我們也還沒有做到像IBM或SONY公司那樣,具有全球的晶牌,具有優秀的企業文化。但是我這里想說的不是這些,而是:這兩家公司的其中一個產品包括其組織,居然就落在了一家中國企業手里,另一家公司的一個產品,則落在由數百個同質化企業形成的中國企業群的手里!
這個現象在信息化的時代,在高度商業化和現代化的社會很有共性,分析其原因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二是關于產品的生命周期
我們都知道產品有生命周期,到一定的時候就壽終正寢。一般認識是:產品雖然會被淘汰、被替代,但是在這之前的產品成長過程中,我們有足夠的時間來配合企業的發展。我們應該在這期間努力獲取利潤,并盡量延長產品的生命,直到其被安全地替代、過渡。
但是,我們似乎忽略了產品生命周期在發生急劇的變化,或者沒有認識到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這就是,企業傳統的縱向生產方式,正被新型的橫向模塊化生產方式逐步取代。尤其是中國逐步成為世界的制造中心,這種生產方式的爆炸式發展,是產品快速成長和快速死亡的根本條件與原因,比如MP3與手機的更新換代。
直面模塊云集的蝗蟲工業現象
以MP3行業為例,制造MP3產品的各個模塊,都在一個特定的區域,模塊化企業自覺地遵守產品之間相互預定的規格與接口標準——標準的外殼、標準的電路板和系統軟件等,幾個不同的模塊組合,就能迅速完成一件MP3產品。在這里,我們發現這種模塊化的現象,在該地區被廣泛地應用在這個產業之中,形成一個巨大的“蝗蟲工業現象”。
如圖所示,這樣的模塊化企業不是個別的現象,而是“云集”。模塊云集區域里的模塊企業,其每個模塊節點上都有N家企業,他們都按同樣的預定的產品標準在開發、生產和銷售。

于是,產品的生產商就變成了簡單的裝配商,他們實際上是不能控制最終產品的,質量、性能和價格由組成這個產品的許多關鍵模塊商共同控制,其中的關鍵模塊控制商實際上擁有制定該產品游戲規則的最高權力。MP3產品的最高權力者就是解碼芯片的制造者,它決定產品的功能,是產品的最高設計者,其他模塊都在它的設計和規劃下,不得不與其合作。
長期以來,許多行業的生產過程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模塊化方式。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行業已經把模塊化擴展到產品的設計階段,推廣到更多企業云集的區域。中國產品的產業云集,不但是同類產業的積聚,而且還是同類模塊企業的積聚。由于模塊企業的高度競爭,信息快速傳播促使產品模塊不斷優化和創新,導致產品性能升級而成本下降,導致產品快速成熟與衰退,最終致使產品的領導者對行業失去控制力——控制產品的實際上是整個模塊產業的集合群體。
2004年,SONY公司開始認同MP3這個產品,但當它開始進入這個領域的時候,碰到了前所未有的競爭格局:這個行業在韓國與中國已經形成數百個專業模塊的公司集群,尤其在中國有數百個最終產品的生產者,它們像蝗蟲般吞噬著全球市場。SONY已不可能建立一種行之有效的戰略和行動,來挽回其在隨身聽領域的領導地位?;认x摧毀一片草地,可以在瞬間完成,即使SONY有巨大的規模和巨大的機械化工具,又能奈何?
這正如世界計算機領域的先驅IBM,在2004年出售了它的PC業務。中國早就成為世界計算機制造中心,IBM除了商標外,它也一樣制造不出比中國更便宜的電腦產品。
這種“模塊化經濟”,形成了獨特的“蝗蟲工業集群優勢”。其核心就在于,集聚體的內部由于有眾多同質的模塊,而導致該產業的規模遞增效應(共享機制)以及經濟文化一體化的互動機制。其具體優勢體現在:專業化分工與協作、配套和服務、技術和管理創新等超大規模經濟優勢。
模塊化生產方式下的產品價格曲線
傳統的生產方式下,產品在成熟期的較長一段時間內,會保持價格的穩定性,直到產品生命接近完結時,它才減價。但在模塊化生產方式下,產品總是以較低的價格定位策略進入市場,并且以極快的速度就把產品價格壓到成本邊緣,以其微薄的利潤對其他同類產品形成巨大打擊。
你似乎不能理解他們如何能做出這樣的成本,表面上看,他們似乎除了價格就沒有其他策略??傆胁簧賹W者批評中國的企業就會打價格戰,并呼吁品牌、呼吁營銷、呼吁同業的聯盟等,他們不明白市場何以允許這些企業如此立足。
一方面,在模塊化生產方式下,產品的收益和利潤比傳統的分配要分散得多,另一方面,它可以保證相應的資本回報率,因為投資(包括土地、廠房、設備、技術、資金和其他交易費用等)已經有效分解。這些企業的產品、價格策略就是這樣形成的。
一旦創業者明白了這個奧妙,進入到某個模塊產業集群網絡里,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獲得創業的機會及相關的生產要素(不一定非要自己所有)和營銷渠道,成為其中的一個追隨者和參與者。即使你是一個大中型企業,如果忽視了這種蝗蟲工業現象,也難以制定一個有效的戰略與“蝗蟲”作戰。
記住,并不是技術因素和資本因素在決定企業的興盛,知識和經營能力的作用,超過了一般企業所需的資本、設備、勞動力和后勤服務系統。你能否贏,關鍵在于你如何融入這個社會、這個群體、這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