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競爭中,速度有兩層含義:一是企業適應市場、滿足消費的速度,反映的是企業效率;二是企業的增長速度,增長是企業的基本屬性,沒有增長就沒有未來。對中國企業來說,“速度沖擊規模”依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命題。規模是存量,速度是流量,與跨國公司相比,如果我們沒有足夠快的市場反應速度,差距只會越來越大。換個角度看,沒有企業會因為快速增長而出問題,恰恰是那些增長乏力的企業才會出現大問題。當然增長有質量之分,而判斷增長質量最重要的指標,也恰恰是企業效率。
企業效率并不是簡單地加強管理就能夠提高的,關鍵在于,企業必須認識到時間對于提高競爭力的價值。
“時間”將成為企業最有力的競爭武器和管理工具。任何企業,無論其所處行業,也無論其規模大小,只要將“時間”納入自身的競爭機制,就能更快地滿足客戶需求,就會比競爭對手獲得更快的增長、更多的利潤。透過“時間”這面鏡子檢查自己的工作流程與組織結構,企業可以找到提高客戶滿意度、增強競爭優勢,從而使自身不斷發展壯大的新途徑。
當前,由于機會已不再到處都是,并且多數企業已經積累起一定的市場運作經驗,大家為了盡可能地占有稍縱即逝的市場機會,營銷運作速度明顯加快,產品生命周期比過去短得多,采用新技術、新材料生產的新產品比以前更常見,市場不斷深度細分,競爭變得異常激烈和混亂。快速反應的企業,已經開始收集當天的銷售數據,并且是零售數據而不是批發數據,他們比其他企業更重視市場研究,更熱衷于信息收集和處理,更熱衷于消費行為分析,他們也更重視管理和組織效率,更重視企業營銷功能的建設。
這些企業明顯加快了決策過程,他們將決策權沿著企業的組織階梯下放,不斷地做出小決策,毫不拖延。而固定地、正式地向上呈報并“等待”決策,正是組織的最大惡習。一般來說,投入任何工作的總時間中,只有少部分是真正增加價值的,其余的時間都浪費在不必要的步驟上。
建立基于時間的競爭機制,始于企業的戰略構想,落腳于企業的流程重組,也就是根據企業的戰略目標,不斷完善企業的營運流程。在現實工作中,企業必須首先致力于更快地滿足顧客,然后重組運作流程以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企業必須積極地完善組織功能,而不是簡單地縮減組織規模。
現在,我們應該著力考慮“如何培養快速反應能力”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了。對于多數中國企業而言,以前的成功主要是市場給予的,并不是企業在管理上有多優秀。相反,多數企業的真實情況是功能不健全,效率低下。只有真正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才能從整體上再次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否則在新一輪競爭中,在與跨國公司的全面競技中將再次相形見絀。
本期中著眼于“時間優勢”的專題文章,只是給出了一定方向和思路,指出有哪些問題必須引起關注,據此解決企業的具體問題還遠遠不夠。因為,企業建立快速反應機制不是一門硬科學,而是一門軟藝術。管理無定規,對于各種原則和方法,企業實踐中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