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資本意志是第一位的,但實現利潤最大化,讓全體股東受益,應是企業并購的最佳選擇
鄂武商(000501)的股權爭奪戰,可謂是9月下旬證券市場的一個亮點。9月倒數第二周的五個交易日中,鄂武商發布了六項公告,第一大股東位置兩度易手。董事長王冬生憤怒地提交辭職報告,之后卻又迅速收回。
大股東們之間的劍拔弩張讓鄂武商當周只有兩天交易,最大漲幅卻超過20%。更有意味的是,本次上市公司的股權爭奪戰,舉牌方浙江銀泰系采取的是通過二級市場收購流通股的手段。

這一切,本來不需要如此張揚,雙方由握手合作轉為反目成仇。
武漢自古以來商業發達,曾擁有5家商業上市公司。武漢國資委一直試圖通過整合旗下控股企業來降低同業無序競爭。而對于浙江銀泰而言,通過戰略合作進入武漢市場也是一條捷徑。于是在2005年4月,武漢國資委和浙江銀泰達成了合作意向。
但隨后展開的股權分置改革讓一切微妙起來。鄂武商的第一大股東——武漢國有資產管理公司的一致行動人華漢投資,原本計劃轉讓給出1232萬股(占總股本2.43%),由于這個原因遲遲未能過戶。
于是浙江銀泰深為不滿,開始在二級市場收購,此舉也引起了武漢國資委的反感。武商A股改后,武漢國資委因送出對價,持股比例下降到17.23%,銀泰系持股比例與其極為接近。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華漢投資更不肯將股份過戶給銀泰,而銀泰只有繼續增持流通股,以奪得第一大股東地位。9月21日鄂武商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銀泰系提出三項議案,其中兩項涉及任免董事,一項為提高武漢廣場租金。
鄂武商管理層對此極為不滿,董事長王冬生隨即提出辭職。對此銀泰系已做出一定的讓步,放棄提名新董事的要求,但提高租金議案的通過。而董事長王冬生也收回了辭呈。
此后情況又有變化,9月29日鄂武商發布公告,稱浙江銀泰一致行動人卓和貿易和中信信托向銀泰系轉讓了他們持有的1811.65萬股,目前上述三者共計持有總股本的20.24%。
目前,武漢國資委聯合一致行動人天澤控股,持有總股本的22.68%,依然占據著頭把交椅,但與銀泰系的持股比例極為相近。
浙江銀泰本來是武漢國資委引入的戰略投資者,可不到一年雙方的矛盾由臺下浮出水面。在以往大股東絕對控股時,往往會侵占全體股東的利潤。銀泰系在客觀上使上市公司信息更加透明、公開。
這一事件的另一個背景是,隨著零售業全面對外開放后,出于對中國零售市場的樂觀預期,外資在華的收購和投資驟然加快,而銀泰系與武漢國資委的鏖戰中,美國華平基金被認為是隱藏其后的主力,銀泰系目前在二級市場的收購資金,主要來自美國華平近9000萬美元的注資。
目前,百大集團(600865)和王府井(600859)也都遭遇了股權收購之爭。可以預見,未來這樣的故事還會上演。商業網點是一種稀缺資源,資本首先要獲取好的網點資源,自己的經營管理優勢才有用武之地。
盡管資本的意志是第一位的,但實現資本利潤最大化和讓全體股東受益,如果可以出現重合,則是最佳的選擇。從這一角度出發,浙江銀泰系的入主很可能將會改變鄂武商的經營面貌,鄂武商多年來徘徊在虧損和微利邊緣,武漢國資委作為大股東,當初引入浙江銀泰也是出于這一考慮,而浙江銀泰在經營管理上,確有獨到之處,旗下的銀泰百貨奪得國內百貨店每平方米利潤效益第一的桂冠。
當然,并購雙方保持良好關系往往能事半功倍,銀泰急于求成破壞了原有計劃,如今陷入騎虎難下的困境,而兩者今后很可能達成某種協議,找到平衡點來完成本次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