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神從哪里來?從實踐中來。企業作為人參與社會生活的平臺,在生產物質產品的同時,也在塑造、歷練著人的精神。精神作用于物質,物質承載著精神,于是,一個個有著生命力的品牌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中。
人總要有點兒精神,不然活著有什么意義?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擺脫了生存底線后,也有更高層面的追求,于是,企業精神被作為一個正式議題提出來,是什么讓企業獲得今天的成功,應如何迎接明天的挑戰、把企業做得更出色?這些問題首先從企業領導者的頭腦中冒出來,但這已經不是個人的問題,它關乎組織整體的命運,是頭等重要的事情。精神讓企業不斷超越過去,超越自我,主動面對各種挑戰,不斷實踐成功的法則。將成功從偶然變為必然,需要方方面面的條件,但精神永遠是起主導作用的。
精神是永恒的,還有什么比一個企業的靈魂更有價值?科學技術在發展,產品形態在變化,經濟有低谷高峰,產業有生命周期,客戶的需求在變,市場環境在變,但唯一不變的是做企業的態度、精神和意志。有了它,無論順境、逆境,企業都能坦然面對、生生不息。
那么,什么是企業精神?如何系統地開發企業精神?成功組織中的成員應具備的共性精神是什么?企業精神是如何提升組織的經營境界的?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也是對每個人職業生活的再思考。
企業精神是企業實踐中的一種群體意識
企業精神是現代意識與企業個性相結合的一種群體意識。這種群體意識是企業全體或多數員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鳴的內心態度、意志狀況和思想境界。
一股而言,企業精神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企業精神是企業現實狀況的客觀反映。企業生產力狀況是企業精神產生和存在的依據,企業的生產力水平及其員工、企業家的素質對企業精神的內容有著根本的影響。很難想象在生產力低下的條件下,企業精神會反映出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觀念。當然,也只有正確反映現實的企業精神,才能起到指導企業實踐活動的作用。企業精神是企業現實狀況、現有生產經營方式、員工生活方式的反映,這是它最根本的特征,離開了這一點,企業精神就不具有生命力,也發揮不了它應有的作用。這一特征充分說明了企業精神從企業實踐中來。
第二,企業精神是全體員工共同擁有的、普遍掌握的理念。只有當一種精神成為企業內部的一種群體意識時,才可被認作是企業精神。企業的績效不僅取決于它自身有一種獨特的、具有生命力的企業精神,而且還取決于這種企業精神在企業內部的普及程度,取決于是否具有群體性。企業中的文化越來越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特點,但對企業起主導作用的是那些共同的作業態度、思想共鳴、精神風貌。
第三,企業精神是穩定性和動態性的統一。企業精神一旦確立,就相對穩定,但這種穩定并不意味著一成不變了,它還是隨著企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企業精神是指員工中存在的現代生產意識、競爭意識、文明意識、道德意識以及企業理想、目標、思想,具有穩定性。但形勢不允許企業以一個固定的標準為目標,競爭的激化、時空的變遷、技術的飛躍、觀念的更新、企業的重組都要求企業做出與之相適應的反應,這就反映出企業精神的動態性。穩定性和動態性的統一,使企業精神不斷趨于完善。
第四,企業精神具有獨創性和創新性。每個企業的企業精神都應有自己的特色和創新,這樣才能使企業的經營管理和生產活動具有針對性,讓企業精神充分發揮統帥作用。企業財富的源泉蘊藏在員工的創新精神中,企業家的創新體現在戰略決策上,中層管理人員的創新體現在調動下屬的工作熱情上,員工的創新體現在對操作的改進、自我管理的自覺性上。任何企業的成功,都是其創新精神的結果,因而從企業發展的未來看,獨創和創新精神應當成為每個企業中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
第五,求務和求精精神。企業精神的確立,旨在為企業員工指出方向和目標。所謂務實,就是應當從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注重實際意義,切忌憑空設想和照搬照抄;求精精神就是要求企業經營上高標準、嚴要求,不斷進行企業產品質量、服務質量的提高。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質量和信譽是關系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一個企業要想得到長期穩定的發展,永遠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須發揚求精精神。
第六,具有時代性。企業精神是時代精神的體現,是企業個性和時代精神相結合的具體化體現。優秀的企業精神應當能夠傳遞時代的脈搏,讓人感受到時代賦予企業的勃勃生機。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企業精神應當飽含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確立消費者第一的觀念、靈活經營的觀念、市場競爭的觀念、經濟效益的觀念等。充分體現時代精神應成為每個企業培育自身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
企業精神源于企業實踐、高于企業實踐,被全體員工認同和奉行。先進的企業精神具有獨創性、開放性,具有實際意義和不斷追求完美等特征。
挖掘真的企業精神,需要走進企業的歷史,從共同的經歷中提煉出那些最有價值、最具魅力的精神品質。企業最寶貴的不是成功的結果,而是成功的體驗,它包含了一系列只屬于組織自身的心智密碼。這種體驗儲存在組織成員的意識、情感中,但需要通過文字、語言等載體表達出來,才能在實踐中得以傳承、創新,也就是說企業精神只有上升為一種文化形式,才能顯現出價值,煥發出的活力。
企業精神文化建設包含一系列內容
企業精神文化系統,通常由企業宗旨、經營哲學、企業目標、企業方針、企業精神、企業信念(信條)等幾個主要條目構成。但在實際中,很多中國企業的精神文化建設非常薄弱,作用效果不明顯,最突出的表現有三個方面:一是概念不清、文不對題;二是條目不完整、行不成體系;三是內容空泛、沒有自身特點。
針對這些問題,需要我們正本清源、結合企業組織與經營特點一一加以深入剖析。
企業宗旨是企業存在與發展的最高目標與根本目的,它體現了企業共同的理想與追求。“我是誰,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達到”是關于企業戰略問題的經典三段式,而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包含在企業宗旨的回答中。企業存在的意義必須放到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中才能看清楚。中國傳統文化倡導天人合一,而今,這個天不僅包括自然的天,還有社會的天、人文的天等等。一個企業能有多大發展,能走得有多遠,要看它要做多大的事情、承擔什么樣的使命和責任。一個偉大的企業是時代的產物,同時引領著時代發展。
經營哲學是企業成功經驗的規律總結與高度概括,是企業對經營管理活動內在本質規律及自身與社會、市場、人(員工、顧客)等要素之間內在本質聯系的認識和把握。它具有歷史傳承性、現實開創性與未來前瞻性,反映了企業獨到的經營眼光與戰略思維。經營哲學也就是企業獨特的成功方程式,表現為“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體現在產品與服務的一貫品質中。一個企業成不成熟,要看它做事有沒有章法,遇到問題秉承什么樣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哲學向上提升就是組織的信仰,向下延伸表現為科學的作業精神與嚴密的制度體系。
企業目標是企業憑借其獨特的優勢所要達到的經營標準和經營境界。企業目標是企業精神實踐的標的,企業精神不僅在知,更在于行。企業目標可以量化為財務指標,但是如何達到目標,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人的精神狀態如何,智商、情商有多高,是怎樣組織、調動、配置資源的等等,這些是決定企業成長潛質和核心能力的關鍵因素。因此,實現企業目標的真正目的不是完成經營任務,而是在于凝聚精神、鍛煉意志、提升能力,積累無形財富。
企業方針是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一系列思想指南與工作指針。企業精神發揮實際作用需要正確導引,并有效作用于企業組織的各個部分。這其中需要有一條主線,那就是企業的精神聚焦在哪里,以什么為中心確定價值導向,路徑和方法是什么。精神的強大,不僅表現為對事業的激情,還有理智的思考、縝密的謀劃、行動的效率和效果等。這些體現在企業戰略實施的行動計劃、目標分解、職責細化、組織保障、方法與工具準備上等等。成功的先決條件是預先設定,有生命力的企業文化中包含了愛思考、大膽想象等因素。
企業精神從狹義的角度理解指的是企業員工在工作中所呈現出的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積極向上的思想意識、事業信念。一個企業的精神如何,最簡單的考察方式就是看一看這個企業中的人在工作中的實際狀態,從最外層的職業形象到言行舉止,直至對一些問題的看法、認識,這些無不真實地反映出組織內在的心理活動、思想境界、精神追求。
企業信條是企業道德準則、行為標準、價值取向的根本出發點以及對企業理想信念、作業風格的高度概括。從外在形式上,企業信條表現為強有力的口號,主要作用是振奮人心、鼓舞人心、激勵人心,語言通常簡潔、有氣勢,便于記憶和傳播。好的企業信條是發自組織內部的真實呼喚,從個人到團隊再到公司,方向統一、目標明確、協調一致,它將個人的事業、團隊的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榮辱與共、精誠團結。
以上六個方面基本上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企業精神文化系統。如能遵循它們的本義,結合組織自身特點,發動全員參與,從下到上、從上到下,將每個人的想法、認識、意見集合起來,經由科學化地整理、檢討、提煉、提升,以必要的載體固化下來,那么企業精神文化建設才算有了基礎平臺,然后需要持之以恒地貫徹、執行、實踐、體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