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的價值被人們低估了,很多眼光“近視”的風險投資只希望通過網站自身來贏利,而沒有看到網站前后臺所具有的商業能力。
百度的財富神話被人們了解之后,曾引起了互聯網的再一次創業熱。與此同時,出現了大量以“原創及廣泛參與”為特征的web2.0公司,因服務種類及形式不斷出新,吸引了大量的風險投資。
但我們不難看出,目前多數公司仍然沒能確定明確的贏利模式,圈地盤搶用戶、贏流量仍然是他們目前的主要任務,甚至連得到了上千萬美元投資的千橡集團也承認,旗下的很多業務缺少贏利能力。更有言辭激烈的人認為,早期成名的博客類網站沒有明晰的贏利模式,早晚得死去。
前段時間,筆者曾與搞技術出身的聯眾“老”人簡晶有過交流。與很多人急著得到風險投資并夢想著在美國的納市圈錢不同,他搞的web2.0網站X5DJ,在一年內積下了四十萬用戶,但之后,始終認為在互聯網上創業只是他的“一個夢想”,避而不說贏利模式。面對這些有著草根情節卻“不關心”贏利模式的創業者,筆者只有驚詫,web2.0就可以不談贏利模式了?難道它只是網上一個與財富無關的純精神家園?
Web2.0網站給了網民更加廣闊的自由度,網民們不分主題都聚到一個網站上,在享受著網站提供的網絡及硬盤空間這類免費大餐的同時不受約束地探討游戲、文學、科學、旅游、攝影、汽車。
這種非常廣泛、具有聚眾特性、不指定具體某個分眾的模式,顯然很難在短期內創造出類似那些分眾傳媒的財富奇跡。
在網絡領域,注意力經濟的固有規律還沒有失靈,但具體該怎樣實現?一些創業者和部分風險投資者開始對Web2.0迷茫,有的還失去了耐心。其實他們都低估了Web2.0網站應有的商業價值,而僅僅是從網站本身來看它的增長性和潛力。
將來,互聯網會走向“多中心化”,Web2.0網站在圈地聚眾之后必然會走向小團體的分眾,其出路可以有三種:一是把網站自身的廣告作為贏利的目標;二是對聚集過來的用戶特征進行深度挖掘,經過特征歸類,再進行包括定向廣告在內的一系列商業活動,比如捆綁那些已經成熟的手機廣告,而這些都需要與那些已有明確贏利模式的傳統行業中的商業伙伴進行合作;三是模仿淘寶網和阿里巴巴的現行模式,為網民們之間的C2C商務提供一個交易的平臺服務。而且這三種模式還會隨著時間及網絡應用的不斷成熟而深入。
顯然,Web2.0的價值被人們低估了,很多眼光“近視”的風險投資只希望通過網站自身來贏利,他們沒有看到包括上述三種模式在內的網站前后臺所具有的商業能力。
雖然中國不缺網民,但我國的網絡應用環境還不成熟,換句話說,就是每個網民還不能自由掌握互聯網這一實用工具,所以,Web2.0網站需要熬到“網民能夠對網絡進行自由應用的Web3.0時代”。到了那個時候,Web2.0所具有的對資源、技術及市場的整合及集成能力就會成為制勝的有利武器。
當然,多數網站可能在還沒有找到合適的贏利模式或者能力還沒有形成之前就已經死去,正因為如此,他們眼下才急需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