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外資還是民營資本,其受挫當然有自身的原因,如品牌水土不服、資本力量弱小等,然而根本的原因還在于煙草壟斷制度。
煙草特性及其引致的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重要作用,致使其帶有巨大的消費外部性。外部性問題是市場無法解決的,加之歷史上計劃經濟體制形成的路徑依賴,由政府供給煙草專賣制度自然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壟斷,絕對的壟斷帶來超額的暴利。暴利同時也驅使其它資本力量,紛紛以各種方式入圍煙草。首先是外資入煙。上世紀八十年代,英美煙草、日本煙草、香港南洋兄弟煙草就分別與山東將軍集團、上海煙草、廈門煙草等,先后合資建立華英、高揚與華美等公司,推廣自己的品牌,如黑貓、希爾頓、七星、金橋等。然而,到了本世紀初,這些外煙紛紛鎩羽而歸。然后是民營資本試水。力帆集團是首個打破國家壟斷的民營企業,然而,其以外資身份注冊的“力帆”香煙,由于“運作一年間沒有訂單”,力帆集團運作卷煙計劃已經擱置;深圳大百匯公司與前梅州卷煙廠合作的五葉神似乎是個特例,目前至少已經在品牌和市場的層面運轉得風生水起,但畢竟也只是“羞答答的玫瑰”,一直不能名正言順。
無論是外資還是民營資本,其受挫當然有自身的原因,如品牌水土不服、資本力量弱小等,然而根本的原因還在于煙草壟斷制度。也就是說,以前以各種形式在煙草行業存在的非國有資本,都沒有取得制度上的合法化生存。而缺乏制度支撐的存在,總面臨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尷尬。
然而,壟斷制度在有效阻止其它性質資本分食煙草大餐的同時,也使自身陷入了權力尋租、運營效率低下的泥淖。當然,市場經濟以及WTO規則的壓力,迫使煙草專賣制度在逐漸變遷。首先是政府內部權力的分配與再協調,如煙草業最早嘗試的產量指標有償轉讓,繼而是工商分離、聯合重組等。但這些變遷僅僅是改良意義上的,速度緩慢,很難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與競爭的節奏。
不過,這種“老牛拉破車”式的變遷,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獲得突破性推動。近日,國家煙草專賣局派遣了1200多人的審查隊伍,對全國各省煙草企業進行深入的“清產核資”。雖然國家煙草專賣局方面表示,此次行動只是一次常規性清查,但外界還是普遍把它看作煙草壟斷即將冰釋的信號。
邏輯的依據來源于此前廣東煙草類似的非煙資產實踐。據悉,按照廣東煙草前段時間的做法,其將全省煙草商業企業的非煙資產剝離出來,成立一個“金葉有限公司”,不再參加煙草的經營,煙草資產則成立一個新的煙草公司。而金葉公司同時占有新煙草公司30%的股份。而且,媒體最近探悉,廣東省部分市縣政府正在醞釀將手中持有金葉公司的部分股份賣出去,而出售的對象可以是私營企業或外資企業。
這樣一來,如果私營企業或外資企業控股了金葉公司,它們就可以通過金葉公司間接取得新煙草公司的股權。股權是管理、決策的基礎,取得股權的外來資本對管理、決策的參與與干預,必將對國有煙草企業的經營、營銷、品牌等各個方面帶來新的沖擊和變化。
因此,非煙資產剝離、進而引起的產權改革實踐,是破冰煙草壟斷的最好方式,也是間接提高煙草運營效率、降低權力尋租機會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