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堅持群眾路線,切實保障群眾利益,不斷加強建設和諧農村的群眾基礎。縣鄉村黨組織處在農村第一線,直接面對群眾,把維護好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建設和諧農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湖北省洪湖市燕窩鎮黨委書記王振彬在鄉鎮工作18年,對此深有體會,他感受最深的是“民心”二字。
“低產田”改造惠及千家萬戶
湖北省洪湖市燕窩鎮是一個傳統的農業鄉鎮,前些年各村種植“百花齊放”既不成規模,也不成產業。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率領全鎮4萬群眾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堅持調優種植業,發展養殖業,實現種養互補”的思路,發展優化“林地雞、庭院豬”生產,突破性發展大棚蔬菜7000畝,填補了周邊地區反季節蔬菜的空白。更讓農民拍手稱快的還有3萬畝高標準農業綜合示范區。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已投資1500萬元,完成了橋涵閘及泵站的建設和渠網、電網、林網的設計施工,昔日的低產田、低洼田已變成了高效農業示范園。同時,全鎮積極推廣“麥—瓜—豆—棉”高效種植模式和“豬—沼—菜—漁”新型農業鏈模式,使農業綜合效益得到了進一步提升。2005年全鎮糧食總產量和生豬出籠率分別增長3.5%和4.6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230元,增長6.04%。
“筑巢引鳳”盤活各家企業
為了切實貫徹落實洪湖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業興市”戰略,燕窩鎮將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抓住不放,推行“上門招商、上網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親情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大膽走出去,請進來。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改善投資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鎮功能,從政策、資金、信息、技術等方面實現“筑巢引鳳”。目前先后引進洪湖市出口工藝廠、森格林工藝廠、楚天生態養豬場,開發了洋薊種植基地,反季節蔬菜種植基地和苗圃種植基地。其中2005年2月,燕窩鎮引進的九洲紡織有限公司,為當地農民提供120個就業崗位,年交利稅80萬元,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燕窩鎮黨委一班人深知招商引資切忌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轍,不能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污、低產出的老路,必須具備發展的眼光。為此,燕窩鎮經反復論證,于2005年11月引進洪豐塑料切割廠,采用先進環保技術和可降解工藝,將回收的廢舊塑料加工成塑料顆粒、半成品、成品,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新農村建設昭展勃勃生機
黨中央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結合燕窩鎮實際,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啟動:
推動現代農業建設,努力促進農民增收。堅持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繼續加強糧食、蔬菜、水產、畜禽、林木等優勢產業板塊的建設,確保發展庭院豬10萬頭,發展林地雞百萬只。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組建新的公益性農技推廣體系,推進科技入戶工作。繼續加強金燕米業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健全農產品市場體制和銷售信息服務體制。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搞好泵站維修改造,抓好骨干渠道的疏挖擴洗,搞好涵閘、涵洞、生產橋、生產路的建設,大搞低產田的改造與開發。
發展農村公共事業。重點抓好九年義務教育。加強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鄉村道路、電網、通信、安全飲水、沼氣等工程建設,著力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和人居環境。
堅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依法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不斷完善土地承包經營,依法、自愿、有償流轉的機制,引進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改革完善土地征用補償方式,探索建立失地農民就業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切實防止農民負擔反彈,全面深化農村綜合老鎮改革,創建充滿活力的新農村發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