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良好愿望。中國社會和諧需要有鄉鎮和諧作基礎。鄉鎮黨政部門作為黨的基層組織,應該提高執政能力,并切實負起構建“和諧鄉鎮”的責任,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廈作出應有的貢獻。
順義區后沙峪鎮位于北京市區的東北部,東鄰首都國際機場,鎮域總面積42.6平方公里,下轄16個行政村,8個中高檔居民住宅小區,8個高檔別墅區,總人口達9萬人。后沙峪鎮近年來經濟發展十分迅猛,先后被確定為國家級小城鎮建設試點、全國重點鎮。目前,一個以國際空港為依托,以產業化為基礎,帶動臨空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發展,具有國際空港特色的新城已初具規模。
面對取得的成績,鎮黨委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看到了首都國際機場東擴、空港物流園區建設、新國際會展中心建設、國門商務區建設以及溫榆河綠色生態走廊規劃建設等帶來的諸多機遇與挑戰。通過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理論的學習和對其他地區經驗的借鑒,聯系本地區的實際,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統一了思想,一致認為:作為北京空港城的重要組成部分、臨空經濟核心區,后沙峪鎮應把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作為構建“和諧后沙峪”的基礎,著力營造五大環境,即招商引資環境、生態人居環境、政務服務環境、社會治安環境和民生環境,以環境謀發展。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招商引資環境
實施“七路一街”拓寬改造工程:計劃總投資3.3億元,對十中路二期、裕安路、安富街等8條道路進行改造,提升臨空經濟核心區路網交通水平;實施“龍騰世紀文化大廈”建設工程:總投資5000多萬元,籌建總面積12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文化大廈,搭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平臺;實施空港城北部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占地2公頃、日處理能力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完善生態環保配套設施……城市環境的逐步改善,促進了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僅2006年上半年就累計引進項目18個,計劃總投資5210萬元,同比增長38%。盤活資產3000萬元,引進資金3849萬元,注冊資本849萬元。全鎮經濟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主要經濟指標穩定增長。
加大綜合治理力度,營造整潔優美的生態人居環境
開展順義西大門環境整治“十日大戰”和“十五日靚化工程”,投資950余萬元,鋪設瀝青路面9500平方米,綠化面積730平方米,改造京順教練場墻圍欄1200米等,提升區域整體形象;成立土地監察隊,重點查處違章建筑117處,處理隨意傾倒建筑垃圾、拆除違章廢品收購點等違章行為71起,有效遏制了違法建設的產生;開展聯合執法,取締廢品收購點、無照洗車點,并對全鎮垃圾豬養殖場進行全面清理;采取疏堵結合,逐步清除非法營運車輛和小廣告,并通過各種渠道,先后為非法營運人員提供了130多個就業崗位。
提高干部服務水平,營造活力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
堅持“以人為本、思想領先、依法治業、以制管人、獎勤罰懶、末位淘汰”的管理方針,要求機關干部做到“四字四會五個一”,“四字”,即“高、全、細、實”:要求機關領導干部工作思路要起點高,管理中要全方位,從細微處著眼,求真務實,腳踏實地,不折不扣地及時完成各項任務;“四會”,即“會想、會說、會寫、會做”:要求每一名機關干部都要堅持學習、勤于思考、敢于創新、大膽實踐,鍛煉成為“四會”型人才;“五個一”,即“一張笑臉、一聲問候、一把椅子、一杯熱水、一個滿意的答復”:要求各級干部牢固樹立窗口服務意識,對待來辦事群眾做到“五個一”,要切實提高服務質量,全力打造服務型政府新形象。強化群眾監督,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實現兩者的高度統一,凡是決定和實施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切實利益的重大事項,全部在公開欄上公開。加強組織領導,狠抓落實,強化監督并發揮政務公開的責任主體作用,把其作為工作目標和黨風廉政建設考核的重要內容,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狠抓安全治安工作,營造穩定有序的社會發展環境
化解矛盾抓信訪:一是建立起機關干部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新機制,形成“百姓得實惠,干部受教育”的工作格局;二是強化信訪領導接待日制度,暢通信訪渠道,理順群眾情緒;三是扎實解決信訪突出問題,把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作為當前信訪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維護好、實現好和發展好群眾根本利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牢牢把握信訪穩定工作主動權,為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穩定的環境。消除事故保安全:明確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典型教育,加強宣傳,增強防范意識;部門聯動,展開拉網式檢查,對重點單位、行業和人員密集地區專人負責,有效排除安全隱患;實行掛賬銷賬制度,對于檢查中的隱患單位及存在問題建立整改臺賬并及時處理。防范嚴打強治安:整合現有治安防范資源,織成高度嚴密的治安防控網絡。并加強其業務培訓,提高能力,切實發揮巡防隊的第一道防線作用。
深入推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營造包容共濟的民生環境
完善就業服務體系,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設立勞動保障協管員,全面掌握用工和人力資源信息,為村民尋找就業機會;積極拓寬農民就業渠道,以培訓促進就業;與入駐企業協商,推動其吸納本地勞動力;扶持弱勢群體,消除無就業家庭。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提高農民生活品質:為50歲以上老年人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實現刷卡看病,并享受到健康管理服務;建立“陽光愛心捐助基金”,解決困難群體看病難、住院難及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對全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進行補貼,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加大農村醫療衛生投入,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先后投資1100多萬元擴建醫院、添置醫療設備等,有效地改善了農村醫療衛生條件。
由于鎮黨委、政府在正確認識當前形勢和聯系本地實際的基礎上,自覺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各項要求,不斷進行觀念更新和工作創新,使全鎮經濟社會呈現出和諧發展的良好態勢。目前,全鎮干部群眾正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向著新的高峰奮力攀登。(作者分別系北京市順義區后沙峪鎮黨委書記、鎮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