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二結婚大四離
今年26歲的王秀蘭是南京某大學自動化控制系大四學生。2002年9月,入學后一次新生聚會上,她認識了同年考入法律系的新生程志剛。2003年,“五一”長假,一起外出游玩,確立戀愛關系,并趁新《婚姻登記條例》剛實施,偷偷跑到民政部門登記結婚。但由于沒有固定收入,生活不穩定,兩人開始經常鬧別扭。第二學年期末考試,兩人成績下滑,多門功課未通過。去年初,讀三年級的他們在一次爭吵后,各自搬回學校,開始分居。此后雖在同一校園,卻很少見面。最近,女生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離婚。兩人均對法官表示,他們很后悔在校草率結婚。
《視野》點評:敢吃螃蟹勇氣可嘉,但最終被螃蟹給咬了,想想看,螃蟹是人人都能吃的嗎?
2、拒戒網癮自殺未遂
20歲的宋小陽2004年畢業于湖南長沙市某中學,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考上清華大學。大二時,課程相對輕松了,他便深深迷戀網絡世界,三國、魔獸爭霸等網絡游戲幾乎成為他生活的全部。心急如焚又無能為力的父親不遠千里,四次來京勸慰。在極度絕望中,父親不得不在飲料中下了安眠藥,乘兒子昏迷時將他送到網絡成癮中心“戒毒”,醫生診斷他為“重度網絡成癮患者”。就在入院當晚,宋小陽打碎屋頂燈管,用玻璃碎片割破了手腕……“網吧成了我避風的港灣,網絡給了我成功的喜悅和生存的欲望。這段時間,我覺得過得很充實,也很快樂。”宋小陽說。在我國的250萬網絡成癮患者中,16歲-25歲的青少年占85%。網絡游戲被稱作“電子海洛因”,危害之大有目共睹。如何避免孩子們受網癮毒害,保證他們健康成長,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視野》點評:當執著變成癡迷,我們不再是執著精神的奉獻者,而是成了癡迷泥沼的殉葬品。
3、畢業了寫封家信
“每當看到您的兩鬢又增添了白發,我都想哭;每當看到您的眼角又刻下了印痕,我都會難受……兒子快畢業了,今后一定不會再讓您失望!”這句感人肺腑的話語,出自上海電力學院一名應屆畢業生寫給父母的感恩信。日前,該校2000多名應屆生遞交了大學期間的最后一門作業——一封寫給父母的家書,并放進學校特意印制的首日封,由學校統一寄回各人家中。“活動的目的在于促動學生學會感恩。”負責本次活動的電力學院能環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劉莉說。該校近期開展了針對畢業生的“畢業思源,成長思進”活動,給父母寫信就是感恩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目的是讓大家學會用感恩的心看待生活,并且將自己的感恩之心化為行動,更加積極地看待生活和工作。
《視野》點評:這種方式正體現了學校不僅應該使學生成才,更要讓他們成人。當走過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路程,能懂得感恩時,說明我們的教育真正在向“人性化”靠近。
4、供應教材吃回扣
江蘇省檢察機關經過兩年多的偵查,挖出了一系列高校教材回扣案:在江蘇115所高校中,有109所學校涉案,已有130多起商業賄賂立案,涉案人員收受的賄賂款高達200多萬元。1987年,國家教委曾發文規定,高校教材允許有9%至12%的折扣,其中5Z要返給學生,其余作為業務費用支出。檢察機關發現,大部分學校都沒有將折扣返還學生,也沒有用于教材發行業務支出,而是先將折扣放進“小金庫”,然后“洗”進個人的口袋。目前,已查出在“小金庫”里的這類違法金額2000萬元。教材回扣中,大學英語教材回扣率比較高,也最為普遍。從1997年到2002年,某高校的圖書代辦站共向省內幾十家大學供應大學英語教材,每所大學的教材科都從這個代辦站領取數萬元的回扣款。南京某工程學院的教務處長一個人在兩年內就領取了近4萬元的大學英語教材“獎勵費”。
《視野》點評:當腐敗無孔不入的時候,高校的藍天還會永遠晴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