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笛 譯
人的一生中會經歷許多事,但最遺憾的莫過子:本是力所能及卻因為無動于衷而悔恨終生。
英國利希菲爾德市有一個小書店。
一天早晨,外面下著大雨,店剛開業。
店老板——一個白發老人將一些書裝進了一只大籃子里。他不停地劇烈咳嗽,時不時要騰出一只手捂著腰才能減緩痛苦。他顯然病得不輕。
“塞繆爾!”他喊遭。
在一個角落里,一個年輕人正津津有味地讀著一本厚厚的書。
“塞繆爾!”老人又喊了一遍。
塞繆爾仍然沉浸在書中,沒有回答。老人又是一陣咳嗽,然后第三次喊道:“塞繆爾!”
“什么事,爸爸?”這回塞繆爾聽到了。
“塞繆爾,”老人說,“明天是市郊尤圖克賽特的集市日。你知道,我在那兒有一個攤位。今天,我必須要去那兒做一些準備。可是,我感到身體不行,我想讓你替我去。”
但是,塞繆爾沒有言語,他的注意力又回到了書上。
老人穿外套,戴帽子,吃力地拎起裝滿書的籃子。
“塞繆爾,你真的不愿意替我走一趟?”
“車子已經到門口了,塞繆爾。”老人一邊咳嗽一邊充滿期待地說。
不知道塞繆爾有沒有聽到,反正他還在聚精會神地讀著書,對父親的話沒有一點表示。
終于老人跨上車走了。塞繆爾仍彎腰讀著他的書。
雨繼續嘩啦啦地下個不停。
50年后的一天,在尤圖克賽特,晴朗的天空忽然轉陰,緊接著,滂沱大雨鋪天蓋地。集市上的人,無論顧客,還是做生意的,都紛紛躲雨。
這時,一輛馬車停在集市的’入口處。一個老人拄著一根拐杖從車上走了下來。他約莫70歲左右,可能是患有哮喘病,他困難地大口喘氣。
他邁著緩慢卻堅定的步伐走進集市,無遮無擋,似乎全然不知如注的大雨。
他在一個空攤位前停了下來。然后,他摘下帽子,丟掉拐杖,低垂著頭,任由雨水抽打。
過路的人和躲雨的人不解地看著這個老人。
一個小時過去了,老人還站在雨中。他渾身已經濕透,但沒有顯出一點要離開的意思。
“這個人莫非有精神病?”有人說。
“你們不認識他嗎?”一個來自倫敦的紳士答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塞繆爾·約翰遜博士。他寫的《詩人傳》、《倫敦》和《人生欲望多虛幻》等書受到廣泛贊譽。在倫敦,連那些有身份的貴族都以能與他結識而感到榮幸。他可以說是英國文學界的巨匠。”
“那他為什么要專門跑到尤圖克賽特淋雨呢?”
“我不知道。但是,毫無疑問,他這樣做肯定有他的道理。”紳士說。
終于,雨停了,開始有小鳥飛出來發出嘰嘰喳喳的叫聲。
約翰遜博士戴上帽子,拾起拐杖,乘車向利希菲爾德市內駛去。一些好事者尾隨其后,來到了一家旅店門前。
“哦,約翰遜博士!”旅店老板看到他后驚呼道,“我們一整天都為你擔心呢。你這是去了哪兒?”
“50年前的這一天,”約翰遜博士說,“我沒有理會我父親的一個請求,傷了他老人家的心。一想到這件事,我就會寢食不安。我今天一早做了我50年前該做的一件事:我上了一輛馬車,來到了尤圖克賽特集市。但是,我不是替父親賣書,而是站在他從前的攤位前懺悔。可一切已經太遲了,我為自己感到羞愧。”
約翰遜博士說罷,垂首掩面,淚流不止。
這時,雨又下了起來。雨落悠久綿長,如泣又如歌。人的一生中會經歷許多事,但最遺憾的莫過于:本是力所能及卻因為無動于衷而悔恨終生。
(屈萍摘自《遼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