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是廠家狂歡的季節,多數廠家鉚足了勁,使出渾身解數,要在這個時段完成一半的銷量任務,但結果往往事與愿違。除去惡性競爭、資源分散等因素外,操作不當、盲目跟風也是主要原因。那么,如何才能抓住旺季市場,做好銷售工作呢?
避免旺季備戰的兩大誤區
有人說,旺季來了,無外乎開訂貨會搶經銷商的錢,打廣告拉動消費者的胃口,在終端大量促銷。還準備什么呀?
1.必須準確定義你的旺季時間。不知道自己真正旺季的廠家,絕對打不好這一場戰爭。比如防凍、滋潤類化妝晶的旺季在天氣轉冷時,飲料則在天氣變熱時,然而更科學的方式是在季節因素基礎之上,對比、分析銷售曲線變化,找到回款旺季和市場旺季時間。
一般而言,企業的回款旺季與市場旺季有1個月左右的時間差。不然,等你市場旺了才去大量壓貨,渠道的倉庫早被對手占了,現金也被對手利用政策洗劫一空了。
2.必須重新定義你的對手。傳統意義上的對手主要是與你爭搶終端或消費者的廠家,而此時必須定義為搶錢對手。一個經銷商的現金總是有限的,給他多了就給你少了,因此,但凡影響你旺季回款的,都是你的對手!
因此,必須重新樹立競爭概念,時刻關注跟你搶錢的對手,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快速、準確的信息網絡。
比如,代理筆者化妝品品牌的客戶,還代理殺蟲水等產品,每到春夏季,殺蟲水的銷量都很大,對我們回款影響極大。為此,我們專門建立了一個客戶網絡信息系統,包含三個部分:
一是密切關注對手人員的言行及動態,判斷其發力的大致時間;
二是盯緊大客戶的信息反饋,一般企業在操作前都會征求大客戶的意見,與大客戶保持聯系會有意外收獲;
三是新品上市時,通過行業附屬產業加以判斷。比如對手的廣告片什么時候間拍完,宣傳促銷品的制作進度等。只要有心,在一個圈子里總能找到這些信息。當然,若發現對手在刺探你的消息,完全可以發布假消息迷惑對手。
及時跟蹤那些搶占我們客戶現金流的晶牌,摸清他們的營銷規律,包括其開會的時間、政策、服務措施等,并探明客戶什么時候有錢,搶在對手前面開展渠道促銷。
渠道搶前,形成銷售閉合體系
所謂渠道搶前,就是把戰場擺在終端之外,搶先攔截顧客。比如在顧客從家里到達終端之前就攔截銷售,搶前滿足其購物需要,打擊對手,并通過促銷形成良性購物循環。
仍以筆者操作的化妝品為例,每到夏季,我們就在各主要小區開展小區促銷送溫馨服務。將顧客需要的日常用品如殺蟲水、空氣清新劑、潔廁凈等產品擺臺設點銷售。要注意社區促銷產品的選擇,它們的購買模式一定要簡單,而且是顧客日常必用的產品。洗發水、沐浴露、護膚品就不適合做社區促銷,這類產品成熟度高,顧客品牌忠誠度高,不易形成銷量。
社區促銷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購買產品的便利性,也能快速產生銷量。同時,只要購買50元商品,便送10元現金券,顧客持此券到附近超市賣場購買我公司產品可以抵扣現金,從而帶動洗發水、沐浴露、護膚品等在終端的銷售,形成良性銷售和循環購買。
渠道搶前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電話訂購、送貨上門等,關鍵看你的產品是否適用。
準確把握搶苗的時間
這里的時間包括兩個概念。一是指提前開訂貨會,以促銷讓利等方式從經銷商那里吸引更多的回款,二是指提前營造媒體廣告氛圍,拉動消費者需求。如果能夠雙管齊下,效果將更為明顯。
但時間搶前也需要注意幾個要點:
再搶前,也不能超過旺季3個月。提前太多,經銷商存貨尚未銷售完畢,對囤積旺季產品的熱情不高;顧客也沒形成消費意識,強行壓貨,銷售就會受到影響。經常看到有的廠家冬季開春季營銷會議,結果往往不甚理想。
不能只顧搶前,而忽視競爭。經常碰到幾個廠家差不了幾天一同開會,此時,時間概念就比較模糊,經銷商通常會比較各廠家的讓利幅度,最終誰的利潤空間大,就多拿點貨。這里的關鍵還是前面所講的信息系統,如果你能準確掌握對手的促銷措施,有的放矢,便可輕松取得這一回合的勝利。
注意媒體的配合時間。一般建議在媒體投放1個月以后開始促銷,效果最佳。有了媒體引導,再加上政策支持,搶錢就容易多了。
注意系統營銷。任何圈錢行為,都是為了品牌的更好發展,不能為了圈錢而圈錢。旺季銷量大,但不是大得沒邊。配合壓貨行為,有效占領終端,有助于打擊競爭對手,建立競爭優勢;但如果壓貨過量,旺季無法銷售完畢,就會影響經銷商的熱情和信心,并造成大量退貨損失。因此,一般旺季來臨前的壓貨以3個月的銷量為佳,超過3個月的就是危險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