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刊(2006.4.24)
天主事工會密碼
在位于羅馬的天主事工會(Opus Dei)總部的一個房間里,來自倫敦、巴黎、米蘭、紐約和蒙特利爾的幾十名教徒,正在商討一本小說和一部電影對他們的生存造成的威脅。在《達芬奇密碼》中,邪惡的阿林加羅沙主教也是在這樣一個房間里,接受了來自梵蒂岡的2000萬歐元,來用于完成一個陰謀,掩蓋一個謊言。
對于天主事工會這個歷史不到百年的神秘天主教會的教徒來說,虔誠、苦行是他們接近上帝的惟一方式,但是丹·布朗的暢銷書在揭開他們面紗的同時也把他們描繪成了惡棍,也把整個天主教會說成一個彌天大謊,而且這即將被搬上銀幕。“我們不想和任何人打仗,可我們也不想保持沉默。”
瞭望新聞周刊(2006.4.17)
新藥審批玄機
2005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共批準81個新藥上市,而同期我國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新藥達1113個。此中差距令人迷惑。高審批量應高申請量而生,那么,我國藥品生產企業當真新品迭出嗎?通過審批的高價“新藥”大都物有所值嗎?我國的藥審制度又確實效率過人嗎?
明鏡周刊(2006.4.16)
河內明信片
如果你想去一個沒有被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污染,美麗而生機勃勃的城市,一個沒有大型超市,高速公路邊沒有遍布加油站的地方,你就應該去河內,而且要盡快了。越南正在準備加入世貿組織,讓這個國家加入到全球化的洪流之中,河內這個優雅地延續了它的歐洲傳統的城市,即將被快餐店、大型連鎖超市和房地產投資商所充斥。
環球(2006.4.16)
乒乓外交的歷史位移
“乒乓外交”開啟國際關系的一個新時代,歸功于政治家的高瞻遠矚。作為中國外交最復雜的兩對雙邊關系,仍被“不確定性”困擾的中美關系和中日關系目前都走到了一個新的關節點,面臨著內容有所不同的新的“破冰”,而關鍵在于能否在新的歷史高度表現出時代呼喚的遠見卓識。
美國新聞與世界周刊(2006.4.24)
新淘油熱
就像當年的淘金者們乘著馬車來到西部尋找那個金色的夢想一樣,現在一批批的工人們來到加拿大冰凍的荒原,這里的油砂幾乎含有和中東一樣多的石油。這只是全球新的一輪尋找石油資源熱潮的開始,裝備著尖端技術的勘探工人們,在世界任何一個可能的地方竭力把地下的石油擠出來。
民族周刊(2006.5.1)
神權政治家
從1988年開始,當時的小布什就對他的支持者和外國官員們說上帝讓他競選總統,2004年,他對人們說,上帝讓他侵入伊拉克。把宗教灌輸進美國政治已經成了共和黨的阿喀琉斯之踵,他們把林肯的共和黨變成了一個神權政治主導的政黨,把教堂和國家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
福布斯(2006.4.24)
拳擊最后的希望
沒有人再知道那些拳手們的名字,孩子們不再模仿拳手們的動作,女人們不再為拳臺上的最后一個勝利者陶醉。唐·金,這個曾經把拳擊變成一個充滿個性的完美運動的人,盡管他標志性的發型已經有點花白,卻正竭力恢復拳擊往日的魅力。
南方人物周刊(2006.4.18)
青年領袖領跑的未來
在中國這個有漫長儒教統治史、以“尊老”為傳統的國度里,對一代代的青年來說,類似于“個性獨立”和“自主性”的現代詞匯,幾乎是一個美好的奢望。只有在這近百年的短暫歷史里,自由、解放和大寫的“我”,才開始成為國人共有的愿景和夢想。
南風窗(2006.4.15)
留守孩兒的草樣年華
始于上世紀的末的流動人口遷移,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大量農村青壯勞力。受到體制性因素等制約,他們的孩子被留在鄉下,荒草一樣生長,終于在本世紀初以成為社會問題的方式,提醒主流人群:在中國城市化與現代化轉型的成本計算中,至少已經漏算了一代人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