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抑郁癥的了解越來越多,抑郁癥作為一種心理疾病,已經被多數人接受。但是身體的某些生理疾病也能夠導致抑郁癥的這種情況,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不少人以為疾病帶來的情緒低下是正常現象,故而忽視了抑郁癥的治療,對疾病的康復造成了阻礙。在這篇文章里,就以腦卒中(腦血管病)和帕金森這兩種病引起的抑郁癥為引子,給廣大讀者提個醒。
腦卒中(腦血管病)和帕金森病都是神經系統常見病,患腦卒中、帕金森病都需要長期治療,致殘率高,影響人們日常生活,而同時伴有抑郁癥狀,對病人更是雪上加霜。腦卒中后病人和帕金森病人,抑郁障礙患病率高于普通人,對抑郁的治療更顯重要。
案例1
一位腦出血病人,發病后收入院治療,出血量10毫升,右側肢體偏癱。病后一周出現不思飲食、肢體不能活動等生理病況外,還出現情緒低落、焦慮、整天躺在床上,對什么事情都缺乏興趣等情緒障礙。病人自覺病情嚴重,已經偏癱,提到自己患腦出血就哭,不愿接觸任何人,并伴失眠。經醫生檢查會診,認為患者腦出血量不大,肢體活動應比目前狀況好,會診診斷為:卒中后抑郁,經一個月抗郁藥(賽樂特等)及腦血管病治療后,病人肢體功能很快恢復,右下肢無力基本恢復正常,情緒穩定,能主動與醫生配合治療及肢體功能經鍛煉,睡眠改善,很快出院回家。
1.腦卒中后抑郁
腦卒中指患有腦梗死,腦出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統稱腦卒中。發病后,同時伴有抑郁癥狀,稱卒中后抑郁,也稱血管病性抑郁。卒中后抑郁發病率占20%~60%,最高可達79%,尤其是老年病人發病率更高。抑郁是腦卒中后最常見的并發癥,并且也是卒中后最常見的精神障礙。在評估和治療的過程中容易被忽視,由于抑郁的存在可增加軀體疾病的復雜性,以及其他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抑郁的存在,對神經功能的康復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等均不利,而抑郁可能是血管性癡呆的發病的因素。
卒中后抑郁發病的表現及特點
1.卒中后抑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少,疲勞,缺乏動力。認知功能的損害及失眠、焦慮、日常生活能力減退、缺乏自知力。
2.發病年齡較大,且均同時伴有心腦血管疾病。
3.對藥物的耐受性較低。
4.由于抑郁的存在而加重血管病的癥狀,從而治療的難度加大。
5.卒中后抑郁發生的時間一般發生在腦卒中后急性期,病后3個月內,半年內,1年內,3年內。
6.卒中后的不同時期產生卒中后抑郁的機制不同,在卒中早期,肢體的偏癱、失語,獨居是卒中后抑郁的主要影響因素;在發病3個月時,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是影響卒中后抑郁的重要因素;發病后12個月以后,腦萎縮成為卒中后抑郁的主要原因。這就為在不同時期治療卒中后抑郁的方法提供理論基礎,采取的方法也有不同。
卒中后抑郁的預防和治療
卒中后抑郁要早期診斷,積極預防和治療是必要的,要高度重視卒中后抑郁,特別是中、重度的卒中,對認知和交流有障礙的患者要高度重視。
1.首先治療原發病,即腦血管病。腦血管病分急性期、恢復期治療,按腦血管病的治療原則進行積極治療。
2.同時治療抑郁、焦慮癥狀。治療卒中后抑郁的原則與其他抑郁是一樣的。使用最簡單的方法,培養規律的睡眠及有益健康的生活習慣。配合心理治療,如心理咨詢、作業療法、社會支持,特別是對為改善病人的情緒采用認知行為療法,改善情緒效果較好。心理治療對腦卒中的功能康復及療效提高起到關鍵作用,從而發揮患者的殘存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在臨床上對不適合心理治療或不能接受心理治療的患者,抗抑郁藥物得治療是比較有效的治療辦法。可用SSRI類藥物,氟西丁、塞樂特、西酞普蘭等抗抑郁藥。
3.對卒中后抑郁伴有神經功能缺損的病人,康復治療是必須的。研究發現,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日常生活依賴程度,與抑郁有顯著相關性。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重,日常生活依賴程度就越高,抑郁癥狀越明顯。應早期進行神經功能的康復訓練,除絕對臥床患者,應鼓勵患者盡量自理日常生活,對卒中后抑郁的防治有積極作用。只有在抑郁癥狀好轉后,病人才能更好的配合肢體的康復治療。
4.抑郁的治療時間至少半年以上。因為卒中后期,仍然有出現抑郁的危險。
案例2
一位中年男性,患帕金森病3年。癥狀逐漸加重,主要左側肢體顫抖,安靜時明顯,動作緩慢,走路時左側肢體拖拉狀,軀體略前傾,小碎步,左手擺動差。病后2年,逐漸出現失眠、早醒,醒后難再入睡。翻身困難,伴有焦慮,情緒低落,不愿活動,很少外出活動,對任何事情無興趣,甚至認為自己活著影響他人,曾有自殺念頭。經用美多巴、金剛烷胺、氟西丁治療,3個月,手抖癥狀基本消失。動作明顯加快,走路左下肢不再拖拉,睡眠改善,情緒好轉,愿意參加活動和鍛煉走路,能夠勝任工作。
2.帕金森病抑郁
帕金森病是神經系統的常見病,中年以后發病,多見于40~70歲,主要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行動遲緩,姿勢不穩為主要癥狀,并可伴有精神障礙。抑郁是帕金森病精神障礙中一種表現。帕金森病抑郁發病率較高,占帕金森病40%左右。
帕金森病抑郁的特點
1.帕金森病抑郁具有帕金森病典型癥狀:靜止性震顫,行動緩慢,肌肉僵直,平衡障礙及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和同時具有抑郁癥狀。
2.好發于中老年人,起病緩慢,影響病人日常生活和活動。
3.抑郁、焦慮本身是帕金森病精神癥狀的一種表現。
4.抑郁、焦慮可同時出現在帕金森病程中的早、中、晚期各個階段,中、晚期抑郁癥狀更明顯。
帕金森病抑郁的治療
1.帕金森病抑郁的治療同時給予抗帕金森病治療,如多巴胺類藥物,受體激動劑、金剛烷胺等,但如帕金森病伴抑郁,使用抗抑郁藥物時,不能同時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類藥物(如米哆吡)。
2.抑郁治療的時間至少半年以上,防止復發。
其實生活中,軀體疾病引起的繼發性抑郁癥有很多,除了上面說的神經系統疾病可以引起抑郁癥外,許多生活中常見的內科疾病也可以引起抑郁癥,如心臟病、肺部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等。當然患者們也不要太過緊張,草木皆兵,只要對能夠正確認識抑郁癥,加以正確治療,戰勝抑郁及其他疾病,就不是想象。
專家簡介
楊志杰,女,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會、神經心理組委員。主要從事神經病學,運動障礙(帕金森病等)、癡呆、抑郁和焦慮,等治療。尤其是神經、精神、心理,交叉學科疑難疾病等治療。
出診時間:每周二、五上午,周四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