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行進中,不經意間你按下照相機的快門,他是左腿在前,還是右腿在前?正確的答案應該是幾率各占50%。這就如同你問,企業中是先有戰略還是先有實踐,戰略重要還是實踐重要一樣,其實兩個都重要,少了哪條腿,組織都不可能穩步前行。

但最重要的是用動態、聯系地視角看待企業組織。企業是在思與行的互動之中逐步接近標的,在戰略與實踐的攀巖式上升中不斷實現自我超越。
兩千多年前,中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中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的“學”與“習”并非今天我們所講的學習。他所說的“學”指覺悟未知的東西;他所說的“習”引申為實習、演習;而“說”同“悅”,是在“學”與“習”之中體悟到萬物的真精神而由心底里生發出的由衷的喜悅。
兩千多年后,投身于社會生活中的我們,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依然是“學”與“習”的關系。個體如此,由個體組合成的組織亦如此。從中國的人本文化出發,我們可以把戰略理解為一種“覺悟”,而實踐是對所覺悟到的東西親自去體驗、證實。
做企業雖然每日都面對著巨大的生存壓力、競爭挑戰,但實在也是一種樂趣,它不斷考驗著組織人對未知領域、未知明天的判斷能力,對復雜局面的處理能力,對既定目標的執行能力。做成功的企業很難,需要智慧與膽識,敢想敢干敢闖,認定目標不放松,直到把事情做成;做持續成功的企業更難,需要根據形勢的動態變化,隨時隨地調整戰略方向和行動步伐。
在變化的時局中培養覺悟能力與感知能力。智商和情商是必不可少的。智商,關涉社會與自然的關系問題;情商則關涉人與人的關系問題。智商,作為衡量智力程度高低的數量概念,是邏輯性的、分析性和功能性的。說到底,智商是一個工具理性概念。而情商則是詩性的、綜合性的和藝術式的。它講究的是情感,是目的性和價值性。情商的本質是價值理性。因此,情商是質量概念,是衡量情感性質、情感豐富和細膩的質量概念。通常人們會說,智商是以左半腦為基礎的,而情商則是以右半腦為基礎的。
做戰略時,請你動左腦、邁右腿;實踐時,請你動右腦、邁左腿。這樣你既可了解身邊的社會、自然、人是如何變化的以及怎樣把握這種變化,又在腳踏實地地實踐著你的理想和價值。思與行最終統一于組織的目標、使命、信念,在一切開始之前,你和你的組織就應該知道要到哪里去、最原始的動機是什么,然后才會有路線和行動,并選擇匹配的“交通工具”。
發展與進步只是初級目標,全面發展與全面進步才是社會、組織以及人的更高追求。要“全面”,就要勤動腦、勤動手、勤動嘴、勤動腿,調動全身上下所有細胞,協調、有序、相互牽引、彼此激發著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