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網絡的傳播烘培了言論自由也為個體思維的彰顯提供了便利條件,多元文化的融合促生了種種思潮,于是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思想火花與智慧成果,但同時,我們也觸目驚心地看到沉渣泛起和價值觀喪失。尤其是在面對下面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有話要說……
“土節”備受冷落,而“洋節”卻紅紅火火,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已經陷入了日漸式微的尷尬境地,更令我們汗顏的是——作為“異國他鄉”的韓國已經成功地將“端午祭”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我們傳承了幾千年的端午節何時竟成為了別人的文化遺產?我們何以面對祖先和后人?
川劇“變臉”絕技——中國戲劇界唯一的國家二級機密,是不得私自傳授的,但這堂堂的國家機密,如今已“廣為流傳”,變成了一種公開的技藝,甚至已流傳到日本、韓國、德國、新加坡等國家。誰來保護這項中華戲劇藝術的瑰寶?誰來懲治那些“叫賣文化”的“藝術漢奸”?

令我們不能容忍、深惡痛絕的是——國外對我國古典名著的惡搞之風盛行:先是《西游記》橫遭惡搞,美國版《西游記》中唐三奘戀上觀音娘娘,日本版《西游記》中孫悟空穿上迷你裙變身神經質超人;而《紅樓夢》也未能擺脫惡搞,在一款名為《紅樓館奴隸》的日本成人網絡游戲中,林黛玉成了私生女并淪為風塵女子。更令我們震驚不已、扼腕嘆息的是——國內亦有人在肆意糟蹋我們的經典藝術瑰寶:日前就有一本名叫《大話紅樓》的書惡搞《紅樓夢》,在書中,黛玉成了“二奶”,寶釵有了外遇,而且大觀園內的姑娘們每年都會穿上比基尼參加選美。這樣的局面可謂是“內憂外患”啊,試問誰來煞住這“惡搞”之風?誰來對這“里里外外”的“惡搞”負責?
針灸何時成了韓國人的發明?中醫何時成了韓醫(注:在1986年韓國修訂醫療法之前,“韓醫學”本來叫做“漢醫學”,一個“漢”字就足可見其源頭)?就在眾多有識之士為了維護國家尊嚴、保護民族文化遺產而質疑、抗議之時,在我國國內卻上演了一幕“取消中醫”網上簽名的鬧劇!如此大的反差,令人感慨,但這究竟是誰之過?
面對著這樁樁件件令人痛心疾首的“文化”事件,必定會刺痛每一位有愛國熱情、民族自尊的中國人,同時也讓我們深刻的認識到:保護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已經刻不容緩!同時,我們也必須進行反思:除了要求別人尊重我們傳統文化的主權和尊嚴外,我們都應該做些什么呢?如何保護我們的國粹?如何懲治那些“叫賣文化”的“藝術漢奸”和那些“里里外外”的“惡搞”?如何在我們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保護好我們燦爛的民族文化?而呼吁、強調別人尊重我們的文化主權和民族尊嚴的前提,首先是我們自己要更好的傳承、保護、善待自己的民族文化遺產,不肆意踐踏自己的文化經典。
讓我們回顧一下我們的作為:在“土節”與“洋節”的PK中,“土節”會敗下陣來,與傳統節日離我們漸行漸遠是分不開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臘八節等一個個曾經耀眼的文化符號,現今已經越來越空洞無物、流于表面了;在川劇“變臉”絕技的外泄事件中,不知道究竟是我們國人的法律意識太薄弱,思想境界太“高尚”,還是根本就沒有對本民族文化最起碼的保護和尊重意識,導致為了一點蠅頭小利就廉價出賣自己民族的文化和自己的靈魂;在惡搞之風的盛行之際,我們暫不去評價別人惡搞的目的和緣由是什么,請先想想國人這樣做的惡劣后果?所謂的“大眾化”、“通俗化”都令人痛心地顯露出國人的文化短視,這是對國之瑰寶、民族傳統文化精粹的褻瀆!而在這場“取消中醫”的鬧劇中,別人尚且虎視眈眈、妄圖據國粹為己有,更有國人“先聲奪人”,大有欲先滅之而后快的意味。這是何等的可悲、可恨啊!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振興的根基和靈魂,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結晶和載體,也是民族特征最直接的表現。我們必須留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脈,捍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尊嚴,傳承和保護我們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璀璨奪目的寶貴文化遺產。因為我們必須認清這樣一個事實: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無論走向現代文明的腳步邁得多么成功、迅速,但一個失去傳統文化、數典忘祖的民族最終只能被歷史遺棄,消失在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每個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維護、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