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美善的共和國傳奇女性——王光美
時間是最無情的,它帶走了這位20世紀共和國最富傳奇色彩的女性;時間也是最有情的,它滿懷深情地鐫刻下了這位偉大女性光明美善的傳奇人生。
她,出身書香名門的大家閨秀
王光美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啟蒙,父親王治昌畢業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曾任北洋政府農商部工商司長、代理農商總長,是那一時期管理中國經濟的大人物。母親董潔如出身天津富商家庭,受教于北洋女子師范大學。王治昌夫婦共有十一個兒女,王光美排行第七,卻是家中的第一個女兒,且深得父母的寵愛,視為掌上明珠。王光美的父母都是進步知識分子,非常時期曾經多次掩護共產黨人,在父母的影響下,包括王光美在內的王氏家族的11個兄弟姐妹中,有7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其他幾位也都是進步的高級知識分子,堪稱革命家庭。
她,中國第一位原子物理的女碩士
王光美的學生時代都是在北京度過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異,還在讀中、小學的時候就已經顯露出她非凡的數學天分,成為當時聞名北京的“數學三王”之一的“數學女王”。1939年,王光美考取了北京輔仁大學物理系,并于1945年畢業于北京輔仁大學理科研究所,獲科學碩士學位,成為中國第一位原子物理的女碩士。1946年,王光美收到了分別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原子物理系全額獎學金博士的錄取通知書,但是這位杰出、睿智的女性最終選擇放棄了自己成為居里夫人的夢想,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于偉大的革命事業之中。
她,萬人敬仰的第一夫人
1947年8月21日,王光美成為了劉少奇的妻子,從此這位來自北京的洋學生變成了中國共產黨領袖的夫人。在此后與丈夫共同生活的21年間,在生活上,她無微不至的照顧丈夫、料理家務;在工作上,盡職盡責地輔佐丈夫的事業,并多次陪同劉少奇出訪外國,她以高貴、優雅的氣質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國第一夫人應有的風范。
她,十二年的階下囚
從1967-1978年的12年間,王光美度過了她人生中最黑暗的噩夢。但她從來沒有背叛過自己的信仰和感情,堅貞不渝地維護丈夫劉少奇的尊嚴,雖然遭到迫害、處境險惡,卻以驚人的毅力和大無畏的勇氣,懷抱著對國家和人民的衷心熱愛,對中國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度過了那暗無天日的四千三百多個日日夜夜。
她,為貧困母親送去幸福的“普通母親”
1995年2月,王光美應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等單位邀請,擔任“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組委會主任。她以一位普通母親的身份向全社會呼吁:希望大家行動起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貧困母親獻上一份最誠摯的愛心。11年來,在她的努力下,“幸福工程”已在全國設立了389個項目點,累計投入資金3.1億元,救助貧困母親及家庭15.4萬戶,惠及人口69.5萬。
王光美走完了她跌宕起伏、悲喜坎坷的一生,留給我們的是她的睿智、美麗、寬容、慈愛、善良和勇敢。讓我們由衷的緬懷這位偉大、杰出的女性,祝愿她一路走好!
霍英東,不止滿分的傳奇人生
全國政協副主席霍英東,他是一位創造商業奇跡的超級富豪;他是一位立志國家興旺、民族富強的著名愛國人士;他是一位被譽為“與內地溝通的橋梁”的杰出社會活動家;他是一位為中國體育事業嘔心瀝血的“中國民間體育大使”;他是一位累計捐款達到150億元人民幣的慈善大家。在我們追憶霍英東先生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之后,所得出的結論正如他本人在一次采訪中對自己的評價:“不止100分,起碼100多分!”
財富傳奇
霍英東出身貧寒,但他憑借著過人的智慧和膽識、自強不息的努力和奮斗,從艱難困苦的環境中起步,從經營駁運賺得第一桶金,到投身房地產業,再到進軍海底采沙業,直至最終建立了業務涉及地產、建筑、航運、建材、石油、百貨、旅館、酒樓等諸多行業的商業帝國。霍英東用智慧和汗水撰寫了一部白手起家成為超級富豪的財富傳奇。
愛國傳奇
霍英東是著名的愛國人士,早在抗美援朝期間,在西方國家對我國實施全面禁運、港英當局武力“緝私”的情況下,他在香港組織了頗具規模的船隊,為祖國運送了大量急需物資,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也因此成為了唯一一位被邀請出席北京紀念抗美援朝50周年盛大活動的香港人,而且就坐于主席臺之上。在國家開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伊始,霍英東就成為了最早投資內地的香港商人之一。并在此后的二十幾年中,積極投身祖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從中山溫泉賓館到廣州白天鵝賓館,從公路到橋梁,從體育基金到殘疾人福利基金,從暨南大學到英東游泳館……,不勝枚舉,還為廣州南沙的開發建設嘔心瀝血十多年,在灘涂上建起了廣州南沙海濱新城。此外,他還廣泛投資體育、教育、醫療衛生等各項事業,并全力參與農村、山區和革命老區的經濟建設和公益衛生事業。
另外,霍英東亦是杰出的社會活動家,長期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積極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重要事務的協商,為祖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積極諫言獻策。在確保香港平穩過渡、順利回歸和長期繁榮穩定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黨和國家的充分肯定,并與中央幾代領導人結下了深厚友誼,被譽為“與內地溝通的橋梁”。
體育傳奇
30多年來,霍英東對中國體育振興、騰飛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在中國體育重返亞洲、世界體育舞臺的各個階段都留下了這位“中國民間體育大使”的身影。前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國際奧委會文化和教育委員會主席何振梁在《重返五環》的回憶錄中提到,“這場在國際體育界爭取維護中國合法權利的28年斗爭中,在亞洲,出力最多的是香港朋友霍英東。”而且霍英東還給國人帶來先進的體育理念,如經濟性體育、健身體育、休閑體育等等。并以自己在經濟方面的雄厚實力,著力發展祖國的體育事業,如投資興建體育場館、設立體育基金等等。
慈善傳奇
眾所周知,雖然在富豪榜上霍英東并不位列頂端,但他卻是香港捐獻最多的慈善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霍英東基金會”于1977年正式成立,此后基金會一直以捐獻和非營利投資形式,策劃了數以百計的項目,尤其是在推動各地教育、醫療衛生、體育等方面做了難以勝數的工作。據統計,霍英東的慈善捐款已經累計超過150億元人民幣。但他卻常常自謙:“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說不上是貢獻,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恐怕只有如他這般胸襟和氣度、滿懷愛國愛民之心的人,才能有這樣博大的“一份心意”,才能有這樣令人欽佩“達則兼濟天下”的財富精神。
可以說,霍英東的一生是愛國愛民、勇于拼搏、心系慈善、無私奉獻的一生。他的愛國精神和高尚品格永遠值得人們尊敬和懷念。
霍英東,原名官泰。1923年5月10日出生于香港,祖籍廣東番禺。7歲喪父,12歲進香港皇仁英文書院,后因抗日戰爭爆發,讀至中三輟學。先后當過渡輪加煤工、機場苦力、修車學徒、鉚工,并曾協助過母親經營雜貨店;1945年從事海上駁運業務,開始了創業生涯;1954年創辦立信置業有限公司,經營房地產;1955年后,創辦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有榮有限公司等;1965年任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長;1992年11月至1996年11月任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1985年任香港特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1992年3月被聘為第一批港事顧問;1993年3月當選為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3年7月至1995年12月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副主任;1995年12月至1997年7月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96年11月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曾任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1994年被美國春田大學授予人文學名譽博士學位;1995年被香港大學授予社會科學名譽博士學位;1995年獲國際奧林匹克銀質勛章:1997年7月被授予香港特區政府大紫荊勛章;2006年10月28日19時3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1.載愛蓮
戴愛蓮,1916年出生于西印度群島的特立尼達,祖籍廣東省新會縣。我國著名舞蹈藝術家、教育家。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芭蕾舞團藝術顧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舞蹈理事會副主席等職。
入選理由:
2006年2月9日,戴愛蓮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她以其自身的優長和畢生的實踐成為名副其實的溝通中、西舞蹈文化的使者。新華社的訃告稱譽其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當代舞蹈藝術先驅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舞蹈藝術家、舞蹈教育家”,“中國舞蹈之母”更是樸素地表達著人們對她卓越成就的肯定。
2.張中行
張中行,1909年出生于河北香河。1935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我國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
入選理由:
2006年2月24日,一代國學大師張中行安然辭世,享年98歲。他一生治學61年,博學多識,造詣深厚,著述頗豐,曾參加編寫《漢語課本》、《古代散文選》等,著有《負暄瑣話》、《負暄續話》、《負暄三話》、《月旦集》、《禪外說禪》、《順生論》、《流年碎影》等,是真正筆耕精勤、學貫中西的大家。
3.廖冰兄
廖冰兄,原名廖東生,1915年生于廣州,1935年畢業于廣州市立師范學校,著名漫畫家。曾歷任華南文藝學院教授、廣州市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一、三、四屆理事和廣東省美協副主席等職。
入選理由:
2006年9月22日,漫畫大師廖冰兄先生逝世,享年91歲。廖先生堅持用漫畫來抨擊各種社會丑惡現象,用漫畫來鼓舞人們的斗志。被譽為“一代鬼才”,并開創了上世紀80年代漫畫界的“冰兄時代”。
4.林庚
林庚,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1933年畢業于清華大學中文系。我國著名詩人、文學史家、教育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入選理由:
2006年10月4日,林庚先生因病辭世,享年97歲。林先生是現代文學史上的杰出詩人,以“盛唐氣象”和“少年精神”聞名學界。而且在中國文學史研究領域也有突出的貢獻,并長期從事教學工作,以自己的睿智和激情,影響了一代學人。林庚先生的離去是我國詩壇和學術界、教育界一個不可彌補的損失。
5.鐵凝
鐵凝,1957年9月生于北京。從事文學創作30年,著名作家。2006年11月12日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此前擔任河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代表作有《大浴女》、《麥秸垛》、《鐵凝日記》、《笨花》等。
入選理由:
作為繼兩位文壇巨匠之后的新一任中國作協主席,作為第一位女性作協主席,這位49歲的新任中國文壇掌門人引起了中國文壇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帶來了些許驚喜和震動。對于這位智慧、干練的女性將會給文壇帶來怎樣的新貌就必然成為眾人最關心的話題,而鐵凝的“五個不敢忘記”也許會給我們一個較為滿意的答案!第一,不敢忘記這個位置這份榮譽,決不是非我莫屬;第二,不敢忘記前輩作家用靈魂和智慧積累的文學財富,他們崇高的精神境界,深厚的藝術修養,對青年作家的培養扶持,永遠是我們學習的典范;第三,不敢忘記學習;第四,不敢忘記責任;第五,不敢忘本,這個“本”就是寫作。我們衷心地希望2006年的全新開端能帶給中國文學以新的活力和動力。
6.季羨林
季羨林,1911年生于山東臨清。1934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外語系,1941年獲哥廷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我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和中國東方學的創始人。曾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大副校長等職。
入選理由:
2006年8月6日,在季羨林95歲壽辰之際,溫家寶總理親切看望了這位譽滿海內外的國寶級學術大師。2006年9月26日,季羨林又獲得了中國翻譯協會授予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季羨林作為一代杰出學者和東方學大師,他在為興盛中國的文化學術事業和高等教育,構筑東西方文化的橋梁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7.易中天
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出生于長沙。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長期從事文學、藝術、美學、心理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現任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入選理由:
2006年,易中天與央視《百家講壇》合作,在電視上講一年“三國”。在《百家講壇》上的歷史上,一個人一講就是一年,這還是首次。從去年的“漢代風云”到今年的“品三國”,易中天已經成為當前內地最炙手可熱的學者和作家,節目收視率攀升、壟斷暢銷書排行榜、“粉絲”眾多,可見易教授的人氣之火爆。
8.釋永信
釋永信法師,俗姓劉,名應成,法名永信,1965年出生于安徽穎上。現為少林寺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
入選理由:
被稱為“少林CEO”的釋永信法師是少林寺1500年歷史上最年輕的方丈。從今年3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少林寺,到今年7月,少林寺在網上公布核心武功秘笈及醫藥秘方,釋永信和他背后的千年古剎——禪宗祖庭少林寺再度成為輿論風暴的中心。其極富商業色彩的少林寺經營之道,讓人對他充滿好奇,也更加疑惑于究竟釋永信會把少林帶向何方呢?
1.王選
王選,1937年2月生于江蘇無錫。畢業于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計算數學專業,我國著名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創始人。曾任北京大學計算機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方正集團董事,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顧問,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協副主席。
入選理由:
2006年2月13日,這位被譽為“當代畢昇”的兩院院士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0歲。他所領導的科研集體研制出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為新聞、出版全過程的計算機化奠定了基礎,被譽為“漢字印刷術的第二次發明”。該系統引發了我國印刷業“告別鉛與火,邁入光與電”的一場技術革命。王選教授也因而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發明家”,他的精神、他的品格、他的執著、他的學識,以及他那足以澤被后人的偉大成果,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
2.饒子和
饒子和,1950年9月生于江蘇省南京市。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并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和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博士學位。我國著名的分子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生物系教授。
入選理由:
今年5月,正式履新擔任南開大學校長的饒子和教授,其在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系以及蛋白質工程和藥物設計方面的研究,已在全球范圍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今年6月,獲得了中國科學院陳嘉庚科學獎;今年7月,又獲得第三世界科學院頒發的第里亞斯特科學獎。
3.范海福
范海福,1933年8月生于廣東省廣州市。1956年北京大學化學系畢業,我國著名晶體學家。曾任第十四、十五屆國際晶體學會、晶體學計算委員會委員,并兼任中山大學化學系、物理系教授,中國科技大學結構分析中心教授。現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入選理由:
范海福教授主要從事晶體結構分析方法的理論和應用研究,2006年6月,范教授獲得陳嘉庚數理科學獎,以表彰其在晶體衍射分析中的相位不確定問題上作出了重要成果。
4.王小云
王小云,1966年出生于山東諸城。1983年至1993年就讀于山東大學數學系,先后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3年畢業后留校任教。現任清華大學“長江特聘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楊振寧講座教授”、山東大學特聘教授、山東大學密碼技術與信息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籌)主任。
入選理由:
王小云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于2004年、2005年先后破解了被廣泛應用于計算機安全系統的MD5和SHA-1兩大密碼算法。王小云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國際密碼學界的極大關注和高度贊譽,對促進網絡安全和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王小云教授及她的團隊在2005年將以上的成果發表為四篇論文,被國際公認為近年來國際密碼學最出色的成果之一。因為其在密碼學領域的杰出成就,先后于2006年6月,獲得了中國科學院陳嘉庚科學獎;于2006年9月,獲得了由中國科協和求是基金會頒發的“求是杰出科學家獎”。
5.涂傳詒
涂傳詒,1940年7月出生于北京市。196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現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空間物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入選理由:
涂傳詒從事太陽風起源和形成、太陽風中波動與湍流的研究多年,取得國際領先成果,發表和合作發表論文百余篇。2006年6月,獲得陳嘉庚地球科學獎,以表彰涂傳詒教授在“太陽風的形成機制”方面取得的創新成就。
6.張魯新
張魯新:1947年出生于山東寧津。1970年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著名凍土科學家。現任青藏鐵路總指揮部專家咨詢組組長,中鐵西北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入選理由: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張魯新,36年來堅持在青藏高原研究凍土,最終攻克了多年動土這道難題,因而被譽為是青藏鐵路的大功臣。2006年7月1日,這條融入了他半生青春和汗水的蒼茫“天路”全線通車。2006年6月底,中華全國總工會追加一枚“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給為青藏鐵路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人,這份殊榮他是當之無愧的。
7.朱熹平
朱熹平,1962年出生于廣東省始興縣。1982年畢業于中山大學數學系,1984年在中山大學數學系取得碩士學位,1989年在中國科學院武漢數學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現任中山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院長。
入選理由:
2006年6月3日,世界著名數學家、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丘成桐在中科院晨興數學研究中心宣布:在美、俄數學家取得關鍵突破的基礎上,中山大學教授朱熹平和旅美數學家、清華大學兼職教授曹懷東徹底解決了國際數學界關注了上百年的重大難題——龐加萊猜想。這無疑是我國數學界的光榮,更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年輕的數學家的實力。
8.石元春
石元春,1931年2月18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漢市。畢業于北京農業大學獲碩士學位。我國著名土壤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入選理由:
石元春是國內知名的農業大家,對我國的農業生產做出卓越的貢獻,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獲得了兩院院士的榮譽,在中國的農學界享有極高的成望。但是,真正讓越來越多人認識石元春教授的卻是他72歲才剛開始涉足的新領域——生物質能源。在能源枯竭、環境污染日益危及人類的關鍵時刻,石元春教授向我們鄭重推薦了這種目前唯一可以完全替代石油的可再生能源。
9.于曉剛
于曉剛,本科學習中國文學史專業,后來獲得亞洲理工學院“自然資源管理和規劃”碩士學位和“流域管理規劃”博士學位。現任云南省大眾流域管理研究及推廣中心主任。
入選理由:
2006年4月24日,中國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流域”主任于曉剛獲得了被譽為“綠色諾貝爾獎”的戈德曼環境獎,以表彰他在保護云南生態環境和推動公眾參與環境保護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于曉剛也因此成為了本年度此獎在亞洲的唯一得主。
1.余彭年
余彭年,1922年出生于湖南漣源市藍田鎮,深圳彭年酒店原董事長,著名慈善家。
入選理由:
這位年過八旬的老人,3年累計捐贈20億元。為了行善,他捐出了自己所有的財產,被稱為是中國大陸最慷慨的企業家。目前,這位“中國內地慈善第一人”正在忙碌于他的“彭年光明行動”為貧困白內障患者帶來光明。這位曾嘗過失明之苦的慈善家說,“能讓更多貧困地區的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是我最高興的事。”
2.施正榮
施正榮,1963年2月出生于江蘇省揚中縣,先后獲得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碩士學位和澳大利亞新南成爾士大學博士學位。現任無錫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CEO。
入選理由:
2005年12月14日,無錫尚德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從2006年1月起,施正榮成功躋身于中國首富行列。無錫尚德在紐約主板市場的成功上市,不僅創造了施正榮的財富神話,更讓全世界的投資者看到了中國企業的創新實力。而且施正榮熱心關注慈善公益事業,先后設立“施氏家族慈善基金”、“陽光慈善基金”。
3.沈南鵬
沈南鵬,1967年出生于浙江衢州,耶魯大學MBA。曾任德意志銀行亞洲區總裁,后合資創辦了攜程網,現為紅杉(Sequoia)中國基金的創始及執行合伙人。
入選理由:
2003年攜程網在納斯達克上市,2006年如家作為第一家非互聯網、非IT類的純消費品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融資超過1億美元,帶給納斯達克全新的中國概念。3年之內率領攜程網和如家兩度闖入納斯達克的沈南鵬,注定成為今年投資大潮中引人注目的新聞人物。
4.俞敏洪
俞敏洪,1962年出生于江蘇省江陰市,畢業于北京大學西語系。新東方創始人,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東方人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聯東偉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入選理由:
新東方的掌舵人、“留學教父”俞敏洪用了13年時間,完成了從一個普通教員到“中國教師首富”的演變。2006年9月7日,中國最大的私立教育機構新東方教育技術集團在美國上市,不但成為國內首家在美國上市的教育企業,而且催生了中國近10名身價過億的教師。
5.張菌
張茵,1957年出生于廣東。現任東莞玖龍紙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美國中南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裁。
入選理由:
2006年10月11日,以270億元人民幣的登上胡潤財富榜榜首的張茵,不但成為了最引人注目的中國第一位女首富,也被稱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白手起家者。由此,向來行事低調的張茵進入了更多人的視線。在擁有巨額財富、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這位堅韌、果敢的女性對社會效益和公益事業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6.向文波
向文波,1962年出生于湖南沅江,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工學碩士,高級工程師,現任三一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入選理由:
向文波通過接連拋出的46篇質疑凱雷收購徐工的“博文”,引發了一場全社會對中國產業安全的思考,他也因此成為今年這場激烈爭論中的焦點人物。最終凱雷放棄了控股徐工機械的計劃,而將持股比例從原來的85%下調到50%。這樣的結果,用向文波自己的話說:“從某種意義上我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7.黃光裕
黃光裕,1969年5月出生于廣東汕頭。現任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兼總裁,北京鵬潤投資有限公司總裁。
入選理由:
2006年7月,行業老大國美以52.68億港元并購排名第三的永樂。這是中國家電連鎖行業迄今為止最大的并購案,也是本年度最大的經濟事件之一,黃光裕作為總導演,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整合。緊接著黃光裕在資本市場繼續大展拳腳,出資1.44億元成為了中關村科技的第一大股東,這一次次資本市場上的大手筆運作,使得黃光裕注定成為2006年度的熱門資本人物。
8.黃鳴
黃鳴,1958年出生,祖籍江蘇無錫。畢業于華東石油大學機械設計專業。現為山東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總裁,世界太陽能學會會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入選理由:
黃鳴被譽為“中國太陽能產業化第一人”,帶領中國太陽能踏出了一條讓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可參照的模式一“皇明模式”。2006年5月8日,黃鳴應邀參加聯合國第14屆可持續發展大會,向世界推廣中國太陽能產業商業化發展的成功經驗。第一次讓全球能源產業靜心傾聽來自中國的聲音,深刻感受來自中國的力量,讓“皇明模式”成為世界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標志。
9.尹明善
尹明善,1938年1月10日出生于重慶涪陵。現任重慶力帆集團董事長,重慶市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
入選理由:
“十五”期間,力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3007件專利申請,位列全國民企專利申請量第一。2006年1月,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力帆520在全球同步上市,力帆也因此成為我國第一家實現新車全球同步上市的民族汽車工業企業。
10.姜建清
姜建清,1953年2月出生于上海,上海財經大學畢業后,又相繼獲得上海交通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是現任行長中最年輕的一位。
入選理由:
2006年10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A+H股在上海證交所和香港聯交所同時掛牌上市。中國工商銀行“A+H模式”是對傳統體制和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并且在國內、國際資本市場創造了20多個世界之最、中國第一,上市后工商銀行的總市值超過1萬億元,成為A股市場最大的上市公司,并躋身亞洲最大、全球前五大上市銀行。
(本文屬《科技智囊》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