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國務院于中國入世五周年之際,頒布了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一份里程碑式的文件,它不僅兌現了2001年中國對WTO。的承諾一一五年內將全面開放國內銀行業,也意味著中國在逐步開放國內金融領域的過程中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條例》更名:

修訂之前的《條例》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經過修訂之后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雖然只有幾個字的變化,但是卻顯示出這部《條例》明確的指向性和適用范圍,因此,《條例》名稱的變化也體現出修訂后《條例》的變化特點。
《條例》主要的修訂內容:
1、加強審慎監管的修訂;
2、體現中、外資銀行統一監管標準的修訂;
3、條例適用范圍的調整;
4、體現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的修訂。
《條例》的主要內容特點:
1、修訂后的《條例》完全符合中國與WTO的協議;
2、修訂后的《條例》全面提高了中國銀行業的對外開放水平,完全開放了人民幣業務;
3、修訂后的《條例》取消了對外資銀行的非審慎性市場準人限制;
4、修訂后的《條例》對存貸比例設置了過渡期;
5、修訂后的《條例》向在中國注冊的外資法人銀行全面開放人民幣業務;
6、修訂后的《條例》統一了中國注冊的外資法人銀行實行與中資銀行的監管標準;
7、修訂后的《條例》允許外國銀行根據在華經營戰略,選擇商業存在形態;
8、修訂后的《條例》保障了外資銀行轉制后依然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
9、修訂后的《條例》亦將適用于港澳臺銀行;
10、外資銀行享受國民待遇不和港澳臺銀行優惠政策沖突。
《條例》實行后對中資銀行的影響:
在九月舉行的“中國金融論壇”上,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指出,條例實行后,外資銀行對中資銀行的沖擊和挑戰主要來自七個方面:
新技術的沖擊和挑戰;
新產品的沖擊和挑戰;
利潤生成和盈利模式的沖擊和挑戰;
體制的沖擊和挑戰;
機構的沖擊和挑戰;
觀念沖擊;
監管體制和監管思路的沖擊。
毫無疑問,大部分外資銀行的技術、產品、盈利模式等都優于中資銀行,這七點比較全面地闡述了中資銀行在國內銀行業全面開放后所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在失去政策保護后的中資銀行情況堪虞。
然而,也有專家認為,雖然外資銀行的優勢比較明顯,但其水土不服的癥狀也會逐步地顯現出來。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李若山教授指出,外資銀行所擁有的優勢都是建立在四個基礎之上的:公開透明可理解的會計信息;金融客戶完善的內部控制;健全的社會信用體系;可操作執行的法律本系。而目前來看,這四方面的條件在中國國內基本上是不具備的。
雖然,中國的國情客觀上為中資銀行的競爭力發展留下了一個緩沖期,但是,這樣的情況能維持多久,等外資銀行完全適應了這種情況,或者其早已準備好了應付這種情況的對策,那么中資銀行還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實力呢?
吃慣了國家小灶的中資銀行能否承受住這一輪的沖擊呢?
然而,不管中資銀行的前路如何,面對這些沖擊和挑戰,中資銀行只有改革和創新,才能在新的環境中生存和發展。而且,經過這一次的競爭考驗,國內銀行業的制度將會更加完善,服務質量將會逐步提高,各項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強,而企業和民眾所能獲得的實惠也將越來越多。那么,對于企業和個人來說,銀行業的開放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銀行業開放對企業的影響:
外資銀行的進入,打破了中資銀行的壟斷經營格局,各家銀行必將更加注重產品品質及服務質量,而企業作為銀行的主要服務對象無疑將從中受惠頗多。
國內中小企業正逐步受到外資銀行的重視,很多外資銀行紛紛向中小企業拋來了橄欖枝。據了解,花旗銀行于2004年發起了中小企業(SME)方案,籌建商業銀行部,這是一個專門針對中小企業設立的服務部門,在過去三年中,該部門迅速發展,已由僅提供單一的匯款、流動資金貸款等服務擴展到貿易服務、融資服務、現金管理等全方位的銀行金融服務體系,服務的客戶也更加多元化。
渣打銀行也同樣舉措連連,于上月剛剛結束的2006年首屆“中國最具成長性新銳企業獎”的評選,就是由渣打銀行主辦的,活動相關人士還曾表示:“渣打希望通過這個活動開拓更多的優質中小企業客戶資源,同時也幫助中小企業健康成長。”而且就在此前,渣打還在上海和深圳試點推出中小企業“無抵押小額貸款”,在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映之后,又將這項業務推廣到了北京和天津,使這兩地的中小企業可以在沒有任何抵押的情況下有機會獲得最高50萬元、最長2年期限的貸款。
作為全球中小企業融資業務做得最大的銀行之一,匯豐銀行也對中國內地的相關業務摩拳擦掌。匯豐工商業務環球聯席主管梁高美懿曾表示:“在內地,我們主要是受網點、人員等資源限制,在全面開放后,隨著我們網點、人員的逐漸增加,我們將進一步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這將是我們未來關注的重點。”
據業內有關人士分析,外資銀行在中國開展中小企業融資業務有兩大優勢:首先,從經驗上說,外資銀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有較為成熟的中小企業融資經驗,在開展業務時,有成型的產品以及管理制度可以借鑒;第二,從能力上著眼,外資銀行擁有豐富的國際網絡資源和國際業務經驗,在幫助中小企業拓展海外市場這一方面有著大部分中資銀行所不具備的優勢。
銀行業開放對民眾的影響:
由于銀行業市場的開放會對中資銀行,尤其是國有大型銀行產生不小的沖擊,因此,銀行業全行業服務質量上升、服務產品增加、服務層面選擇多樣化將是一個大趨勢,這對民眾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與普通民眾相比,高端客戶更受外資銀行的青睞。大部分外資銀行都推出了面向富人階層的無償增值服務,目前花旗、匯豐、渣打等外資銀行都在中國大力發展貴賓理財業務,其門檻不是5萬美元就是10萬美元以上。當然,貴賓客戶的確能在外資銀行享受到“至尊禮遇”,比如有一對一的專業理財顧問甚至團隊提供量身打造的顧問服務,涵蓋股票、債券、基金、房地產等投資領域。此外,貴賓客戶的日常生活需要也都被考慮。如匯豐銀行就可以給“卓越理財”的貴賓客戶提供預訂體育賽事、音樂會、舞臺劇、高爾夫球場等服務。
雖然,隨著銀行業的開放,外資銀行可以吸收個人存款,但對于普通民眾來說,在外資銀行存款并不劃算:在花旗銀行中國的網站上,我們可以了解到,每月若綜合賬戶總額日平均余額低于1萬美元或等值外幣,就要交納每月50元人民幣的賬戶管理費,貴賓客戶更需要有5萬美元或者等值貨幣的日均存款余額,否則的話,花旗將收取每月100元人民幣的賬戶管理費。匯豐銀行也有類似規定。一般性賬戶的日均余額要在1.6萬元人民幣以上,理財賬戶的日均余額最低為40萬元人民幣,否則將分別被收取55元/月及100元/月的賬戶服務費。渣打在香港的小額賬戶門檻為1萬港幣,收費標準為每月100港幣。其中還有一些中資銀行沒有的收費項目。比如一個客戶一天內存入超過5萬元港幣的現金,就要交納存款總額0.5%的大量現金存款費。
而且,在新修訂的《條例》中,還對外資銀行分行明確設置了可以吸收的存款基數——100萬,這雖然不是對所有類型外資銀行的限制,但由于時間等的條件限制,大部分的國內民眾短時期內還少有機會能得到外資銀行的存款服務。
外資銀行全面開展人民幣業務后,將會在信用卡、個人按揭、消費貸款等領域積極出擊,與中資銀行展開激烈競爭。他們的優勢也十分顯著:母行的國際化網絡、豐富的管理經驗、卓越的產品研發能力和出色的營銷服務水平,還有時間和實力鑄就的品牌影響力……而在這些領域進行的銀行之間的競爭,也必定會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實惠。
筆者認為,隨著外資銀行網點的逐步增多,我國民眾將能享受到更多的高質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