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當前擺在各級黨委#65380;政府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65377;金溪縣何源鎮孔坊村圍繞“五新一好”目標,立足自身實際,充分激發農民的創業熱情,以發展新產業為突破口,以家庭作坊形式發展水晶玻璃加工,用新產業富裕農民,促進發展,支撐新農村建設,產生了較好的效應,給人們許多有益的啟示#65377;
一#65380;基本情況
孔坊村位于金溪縣東部,是何源鎮最大的行政村#65377;轄5個自然村,18個村小組,312戶,2228人,黨員43人,耕地3187畝,山地9095畝#65377;該村自然條件較差,四面環山,資源相對匱乏,交通比較閉塞,是一個較為典型的落后山村#65377;
孔坊村水晶玻璃加工產業的興起,和當地兩位能人有密切關系#65377;2004年初,在浙江浦江常年從事水晶玻璃工藝加工的村民倪小根回鄉探親,看到家鄉變化不大,想到水晶玻璃加工工藝并不復雜,自己已熟練掌握,同時辦廠投入不大,產品也容易找到銷路,于是,他萌發了返鄉創業的念頭,但卻面臨缺乏啟動資金的難題#65377;同村村民江書勝頭腦活絡,是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當選村委會主任后,也一直在琢磨帶領全村致富問題#65377;一個有技術,一個有資金,兩人一拍即合#65377;2004年3月,金溪縣第一家水晶玻璃工藝廠在何源鎮孔坊村誕生#65377;“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些在外打工人員紛紛返鄉,一些在家能人也紛紛效仿#65377;加之該產業投資小#65380;門檻低#65380;效益好#65380;靈活自主#65380;工價較高,農民有參與熱情,很多村民和當地居民紛紛涉足進來#65377;水晶玻璃加工產業在孔坊村迅速擴展,形成了全縣典型的“一村一品”草根經濟#65377;如今,該村已擁有水晶玻璃加工企業6家,壓料機組108套,磨珠機312臺,年產玻璃珠7000多萬粒,創產值800多萬元,戶年均純收入達8000多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65377;這一新的產業模式,得到了省委領導的高度評價,在今年全省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經驗報告會上,中共江西省委孟建柱書記對此給予了充分肯定#65377;
二#65380;培植新產業的主要舉措
水晶玻璃加工產業在孔坊村生根#65380;發芽#65380;壯大,從無到有,由一戶發展到全村,并輻射全鎮與鄰鄉,成為全縣的一項新興產業,主要得益于采取了如下措施:
1#65380;加大支持幫扶,促新產業生根發芽#65377;一是解決廠房#65377;對全村的祠堂#65380;倉庫#65380;舊校舍#65380;老辦公場所等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調查,明確規定只要是來辦水晶玻璃加工企業的,一律優先提供廠房#65377;二是幫助融資#65377;鎮#65380;村兩級積極與農村信用社協調,爭取金融信貸支持,并創造性地推出“村民聯保貸款”制,村民每三戶為一組,聯合貸款,互為擔保,為相當數量的農戶解決了燃眉之急;對沒有建立聯保的農戶和大加工戶,采取“業主貸款#65380;干部擔保”的辦法融資,支持#65380;做大水晶玻璃加工業#65377;兩年來,信用社共向全村企業和農戶提供了80萬元的貸款;三是鼓勵加入#65377;針對部分農民不敢投入的心理,采取賒給設備,然后在農戶的收益中扣除機子成本的辦法,吸引農戶參與#65377;
2#65380;強化技術培訓,促新產業發展壯大#65377;一是利用“陽光工程”進行集中培訓#65377;由縣勞人局#65380;農業局牽頭,一次性購進300余臺設備免費培訓300余名骨干農民,培訓結束后,將設備提供給受訓對象從事加工生產;二是聘請技術員開展流動培訓#65377;針對該項產業需要千家萬戶參與的特征,為了讓農民盡快掌握磨珠技術,由村里出面,以月薪2000元從浦江聘請了一位熟練師傅專門從事技術指導,并租來了一輛拖拉機,拉著磨球機和技術員,逐村逐戶,面對面一個個地培訓,經過近兩個月的時間,先后培訓了500多名農民,讓他們從門外漢變成了熟練工;三是定期組織開展技能比賽#65377;每年二月中旬由鎮政府組織開展磨珠技能競賽活動,村民不論男女老少均可報告參加#65377;
3#65380;規范行業經營,促新產業規模成勢#65377;隨著全村水晶玻璃加工企業的增多,也出現了企業間為搶訂單而相互壓價#65380;明爭暗搶熟練工等無序競爭現象,影響了新產業的健康發展#65377;為此,一是組建行業協會#65377;由江書勝#65380;倪小根等人牽頭,在鎮政府的幫助下,成立了水晶玻璃加工行業協會,規范了行業生產,加強了行業監督和自律,避免了惡性競爭;二是設立銷售網點#65377;在浙江浦江和廣東中山等地設立銷售網點,選派10名鎮村干部在網點調查市場#65380;推介產品#65380;洽談訂單#65380;開發新品,并在互聯網上發布產品銷售信息;三是成立經營公司#65377;由鎮牽頭,以江書勝#65380;倪小根等創辦的企業為龍頭,組建水晶玻璃燈飾經營銷售公司,整合力量,壯大規模,促進了這些企業之間形成了訂單一起做#65380;原料一起調#65380;價格一起定#65380;市場合力攻的經營策略,為水晶產品搶占市場增加了法碼#65377;
三#65380;幾點啟示
水晶玻璃加工這一新產業在孔坊村發展壯大,使孔坊村農民學到了浙江農民的先進思想理念和現代生產模式#65377;孔坊村農民的思想觀念#65380;生產方式#65380;生活方式發生了大轉變,為有力地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產業支撐#65380;資金保障和思想基礎#65377;
1#65380;水晶玻璃加工是適宜欠發達地區發展的一項新產業#65377;水晶玻璃加工業作為一項既惠民又益公的“朝陽產業”,有著理論的可推導性和實踐的可行性,在農村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農村有著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認真并堅持下去,對新農村建設意義深遠#65377;一方面,近年來,世界制造業中心逐漸向中國轉移,我國勞動力價格逐步上揚;加上國家對農業的政策傾斜,種田效益提高,欠發達地區農民外出務工人員趨于減少#65377;因此,隨著發達地區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處于產業鏈中低端的加工業向欠發達發區轉移,成為一種必然趨勢#65377;孔坊村水晶玻璃加工業的興起,正是順應這種趨勢#65380;主動地承接這種產業梯度轉移的結果#65377;另一方面,當前,欠發達地區傳統農業對農民增收的瓶頸制約日益凸現,農民外出務工受文化#65380;技能和家庭等因素的制約日益增多,在當地發展農村工業加工業,是許多農民夢寐以求的好事#65377;而水晶玻璃加工易學易懂#65380;老少皆宜#65380;不誤農事,磨珠#65380;種田兼顧,是轉移農村季節性勞力剩余的好途徑#65377;孔坊村水晶玻璃加工的312戶,每戶年均純收入0.8萬元左右,僅此一項,全村農民就凈增收250萬元,相當于創辦了一家年純利潤250萬元的集體大企業#65377;如今,水晶玻璃加工這一新產業還在不斷壯大,輻射周邊鄉村,表現出很強的生命力和活力#65377;目前,全縣共有8個鄉鎮#65380;2000余戶農戶參與該產業,年打磨水晶玻璃珠2億粒以上,成為繼浦江后全國第二大水晶燈飾加工基地#65377;
2#65380;新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能人帶動和組織推動#65377;農民是農村一切經濟和社會活動最活躍的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65377;發展新產業,建設生產發展#65380;生活寬裕的新農村,必須發揮農民的能動性和創造性,讓千萬農民“唱主角”#65377;而作為農民群眾中的“先進分子”#65380;““精英”的農村能人,在新產業發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骨干帶領和先鋒模范作用#65377;有力地促進了水晶玻璃加工這一新產業在孔坊村發展壯大,形成典型的“一村一品”格局#65377;金溪縣委#65380;縣政府又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新興產業加以宣傳#65380;引導和扶持,并適時總結#65380;推廣這一“何源模式”,使水晶玻璃加工業在全縣漸成氣候#65377;可以說,縣#65380;鄉#65380;村三級組織在發展水晶玻璃加工產業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65377;
3#65380;發展新產業是新農村建設的有力支撐#65377;孔坊村水晶玻璃加工產業有效地實現就地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解決了低技能勞動者在城市難就業和農民工季節性難題,農民通過在家從事加工業和農業生產增加收入,實現致富#65377;參與水晶玻璃加工的農戶年凈收入0.8萬余元,再加上種田收入,農戶年均純收入至少在以往基礎上凈增1萬元,初步實現了生產發展#65380;生活寬裕的目標,使新農村建設有了產業支撐和資金支持#65377;該村在開展村容整治中,村民積極參與,自籌資金踴躍投入新農村建設#65377;另一方面,水晶玻璃加工這一新產業實現農民生活方式的有效改變,為開展新農村建設提供了精神動力#65377;鄉風變得文明,村民變得淳樸,管理更加民主,全村和諧發展#65377;
〔責任編輯 徐永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