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堅主任考察四川阿壩州扶貧開發
2006年 9月12-16日,劉堅主任率領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發改委#65380;民政部#65380;財政部#65380;農業部#65380;衛生部#65380;商務部等部門的同志,赴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就扶貧開發綜合防治大骨節病問題開展聯合調研#65377;聯合調研組驅車1600多公里,實地考察了位置非常偏遠的壤塘#65380;阿壩和紅原三個縣的大骨節病區,訪問了發病率比較高的藏鄉羌寨,向400多名貧困農牧民患者轉達了黨中央#65380;國務院領導同志對他們的關心和問候#65377;
劉堅主任肯定了阿壩州近年來在經濟社會發展#65380;扶貧開發和防治大骨節病等方面取得的成績#65377;同時指出,新中國成立50多年了,全國范圍大規模扶貧開發20年了,幫助各族群眾走出因貧致病#65380;因病致貧#65380;因病返貧的惡性循環,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65377;
(祥輯)
江西省農村信用社新增60億元貸款支持新農村建設
江西省農村信用社充分發揮農村金融主力軍作用,始終堅持“立足社區#65380;服務三農”的市場定位,主動融入新農村建設,加大了信貸支農力度#65377;今年1-7月新增支農貸款60億元,占各項新增貸款的75%,位居全省各金融機構之首#65377;(《江西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簡報》)
中央4單位赴商定點扶貧卓有成效
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65380;國家郵政局#65380;北京鋼鐵研究院#65380;中國包裝總公司4個中央單位,繼續在陜西商洛市開展定點扶貧工作#65377;今年以來,4個中央單位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扶貧開發會議精神,堅持以扶貧為自任,充分發揮單位優勢,積極投入扶貧項目資金,為商洛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65377;截止7月底,中央4個單位共為商洛直接投入資金224.3萬元,捐物折價31萬元,啟動建設項目50個,舉辦培訓班126期,培訓農民2萬多人次,資助貧困學生287名,贏得了當地干部群眾的高度贊譽和一致好評#65377;
(商洛市扶貧開發局)
贛州市召開移民扶貧工作現場會議
為了總結交流全市移民扶貧工作,確保2006年移民扶貧工作穩步推進,贛州市政府于8月22日-23日在上猶縣召開全市移民扶貧工作現場會,通過現場參觀,交流各縣經濟,創新思路方式,把移民扶貧推上一個新水平#65377;八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及少數民族移民扶貧工作的南康#65380;瑞金#65380;石城#65380;全南縣(市)分管移民扶貧工作的領導#65380;扶貧辦主任參加了會議,市政府葉玉忠副市長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65377;
會議要求,移民扶貧關系到移民群眾的切身長遠利益,各級黨委政府要把這項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從創建和諧新農村的全局出發,創新思路和方式,加強工作進度,認真解決好移民搬遷過程中的實際問題#65377;
會議強調,各地要在工作中加強研究,切實維護他們的切身利益,正確處理好政府與群眾的關系,實現目標和長遠發展的關系,堅持政策的統一性和連續性,把握好政策尺度#65377;
(劉新民 甘渭揚)
邵占維強調富民攻堅要堅定信心緊抓不松
2006年9月3日上午,溫州市委副書記#65380;代市長邵占維在市政府秘書長李金壽的陪同下,到掛鉤結對的文成縣周山畬族鄉檢查指導富民攻堅工作#65377;他強調,欠發達地區要進一步堅定富民攻堅的信心,切實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因地制宜,充分整合利用山地綠色資源,發展山區生態經濟,變劣勢為后發優勢;要走轉移農民富裕農民的發展道路,將村莊整治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做好農民異地轉移安置工作,讓農民搬得出#65380;安得下#65380;富得起;要強化“造血”功能,加強技能培訓,提高農村勞動力特別是預備勞動力的知識水平和就業技能;要繼續實行與貧困戶掛鉤幫扶制度,創新幫扶方法,變單純資金幫扶為資金#65380;政策#65380;技術幫扶并舉的幫扶方式,逐步減少農村貧困面;要加強溝通,積極爭取各方支持,合力打好富民攻堅戰#65377;
(周山鄉政府)
九江市扶貧辦在修水縣舉辦扶貧宣傳工作培訓班
8月10日至8月11日,市扶貧辦在修水縣舉辦扶貧宣傳工作培訓,各縣扶貧辦分管主任和宣傳員參加了培訓#65377;培訓班邀請了專家授課,各縣扶貧辦交流了“十五”及今年上半年扶貧宣傳工作情況,市辦通報了上半年全市扶貧宣傳工作情況,部署了下半年扶貧宣傳工作#65377;市扶貧辦林顯蓮副主任參加了會議,強調各縣要重視扶貧宣傳工作,加強領導,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抓住重點,提高稿件數量#65380;質量,拓寬渠道,爭取今年的宣傳工作有所突破,更好地為扶貧開發工作服務#65377;
(九江市扶貧辦綜合科)
上饒市舉辦移民扶貧干部培訓班
為提高全市移民扶貧干部業務水平,特別是今年新增的少數民族地區移民扶貧干部的業務素質,建立一支素質高#65380;作風硬#65380;能力強的移民扶貧工作隊伍,上饒市扶貧辦于8月17日至18日召開全市移民扶貧干部培訓班#65377;參加培訓的有各有關縣及三清山管委會扶貧辦分管移民扶貧工作的領導和業務骨干,移民扶貧工作鄉鎮分管領導和業務骨干共計70余人#65377;
培訓班上市扶貧辦主任汪俊輝和副主任樂志華分別作了輔導講話,要求全市移民扶貧工作干部要增責任意識#65380;服務意識#65380;民主意識#65380;前瞻意識#65380;競爭意識,把好“政策關#65380;規劃關#65380;資金關#65380;質量關#65380;進度關”,加強移民后續生計幫扶,在8月底前完成協議工作,9月底前所有安置點及建房全部動工,明年春節前全部移民搬進新居歡度新年#65377;
通過這次培訓,學員們普遍反映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大家獲益頗多,紛紛表示回去之后要盡全力做好一名合格的移民扶貧工作干部#65377;
(上饒市扶貧辦)
撫州市召開全市扶貧貸款立項發布暨銀企洽談會議
近日,撫州市召開了全市扶貧貸款立項發布暨銀企洽談會議,對外介紹了撫州市扶貧貸款貼息方式改革政策和近幾年勞動力轉移培訓情況,副市長柯建中和省扶貧辦副主任黃海根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65377;另外,還有市農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和40余位企業家代表參會#65377;
“十五”期間,撫州市共發放扶貧貸款22567萬元,其中投放到重點縣8836萬元,投放到面上縣13731萬元,分別占投放總額的39.2%#65380;60.8%#65377;按貸款投向分:投放種養貸款641萬元,占2.8%,投放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貸款3418萬元,占15.2 %,投放科教文衛貸款2750萬元,占12.2%,投放基礎設施項目貸款4200元,占18.6%,投放其他項目貸款11558萬元,占51.2%#65377;貸款項目覆蓋重點村61個,貧困戶2559戶#65377;在扶貧#65380;財政#65380;農行等部門相互配合下,我市努力管好#65380;用好扶貧貸款,扶貧貸款投向趨于合理,使用效益得到了較好地發揮,對我市貧困地區的發展#65380;貧困群眾的增收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65377;
(曾學鴻)
安徽省祁門縣啟動生產發展扶貧周轉基金試點工作
近日,安徽省祁門縣啟動生產發展扶貧周轉基金試點工作#65377;生產發展扶貧周轉基金是財政部探索財政扶貧資金周轉延續使用的一種新模式#65377;它是在試點的村民小組內投入一定的財政扶貧資金,通過村民小組內的農戶民主選舉產生的管理小組,按一定的規范程序在試點村民組內有償扶持農戶發展生產,促進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的一種專項周轉基金#65377;祁門縣作為安徽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試點中,注重與貧困村#65380;新農村相結合,按照種養業項目多#65380;村組干部能力強#65380;村風民風正的原則,選擇了10個村民小組進行試點,確定每個組投入5萬元財政扶貧資金,采取“組為單位#65380;戶為對象#65380;自我管理#65380;鄉鎮代賬#65380;循環使用#65380;滾動發展”的模式,有償用于貧困戶發展農業生產#65377;(汪盛輝)
崇義縣在新農村建設中建立“三會兩組”自然村治理新架構
崇義縣打破原來村民小組的界限,以自然村為單位劃分社區,建立“三會兩組”(社區管理理事會#65380;公益事業理事會#65380;產業合作社理事會,監事組#65380;黨小組)民主治村新架構,逐步形成了農民自我組織#65380;自我教育#65380;自我管理#65380;自我服務#65380;自我發展#65380;自我監督的新農村建設和民主管理的長效機制#65377;截至8月上旬,在全縣206個新農村建設示范點中,有80%建立了“三會兩組”農村新型社區治理新架構#65377;
(黃美峰)
樂安縣谷崗鄉移民扶貧由移民作主
谷崗鄉是樂安縣的山區鄉,有不少群眾祖祖輩輩居住在生存條件十分惡劣的大山深處#65377;該鄉以移民搬遷為切入點,推進扶貧開發工作,自2004年以來,該鄉堅持以人為本,把政策交給移民,使移民全程參與,讓移民當家作主,集中移民智慧,辦好移民事情,充分調動移民主觀能動性,使得移民扶貧這項民心工程深得民心#65377;(曾曉平)
廣東龍川縣新農村建設考察團到定南考察
8月3日,廣東省龍川縣新農村建設考察團在龍川縣委常委#65380;組織部長韋欽強的率領下到定南考察#65377;定南縣委常委#65380;組織部長李德恭,縣政府副縣長李小菊陪同考察#65377;
考察團一行先后考察了歷市鎮修建村#65380;文昌村#65380;鵝公鎮大風村,龍塘鎮洪洲村#65380;長富村等新農村建設點#65380;示范點和扶貧開發村,詳細了定南縣開展新農村建設的經驗和做法#65377;考察團認為:定南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三清三改”為切入口,結合村組織建設和扶貧開發,充分調動了廣大農民的建設熱情,很好地發揮了農民的主體作用,探索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建設新農村的有效途徑,定南的新農村建設模式很符合地方實際,值得學習借鑒#65377;
(徐勝忠#65380;徐日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