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大概沒有誰不知道杜蕾斯(Durex),可是絕少有人知道它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生產出來的。其實,每年1/3的杜蕾斯避孕套都出自曼谷市郊的工業園區。在那里,一群年輕的泰國婦女晝夜不停地工作著,這些女工的動作之敏捷熟練,就連30公里外的紅燈區里的那些老鴇都會贊賞不已。她們手里攥著一把把避孕套,然后用手指挨個兒撐開,再把它套在陽具形狀的軸上。被罩住的軸會旋轉進一個電子測試器里,接受設備發出的1800伏特的電流輻射。如果避孕套上有瑕疵,哪怕只能讓一伏特輻射通過,測試設備也會閃起紅燈,那只不合格的避孕套就會掉進一個廢料槽里。合格的避孕套(合格率在97%以上)會被卷起來,裝進包裝袋,噴上潤滑劑,然后密封起來,再次經過測試,以確保包裝是嚴密的。
制造避孕套絕對是個精密活兒,因為哪怕一粒灰塵都可能讓它成為廢品。工廠是絕對不會請男人來做這個工作的,他們嘗試過使用男工,但是男工對此感到很厭煩:那些軸不停地轉啊轉,男人沒那份耐心,這是一個夜以繼日不停運作的工序。
每天,這些女工大約要經手8000只避孕套,而遍布泰國的各家工廠一年大約會生產30億只避孕套。其中3/4以上的產品將出口到國外,最大的份額銷往美國,占12%左右,其余的則銷往日本和其他67個國家。在泰國,避孕套產品的品牌不僅包括杜蕾斯(品牌制造商是英國的SSLInternational公司),還包括LifeStyles(所有者為澳大利亞的安塞爾保健公司)和Kimono(所有者為加利福尼亞的邁爾·拉布斯公司)等品牌。
為什么這些避孕套品牌都喜歡選擇泰國作為生產基地?因為泰國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橡膠生產國,近兩年來它已經超過荷蘭、西班牙、英國和印度,成為全球領先的避孕套出口國。據曼谷一家研究中心報告,去年,泰國的避孕套出口量增加了16%,出口價值增加了23%,高達4600萬美元。預計今年將繼續增長20%,超過5500萬美元。
泰國的避孕套出口擴張是從2001年開始的。當時的泰國總理他信建議利用國內大量過剩的橡膠生產避孕套,從某種程度上,這一建議是想取代馬來西亞丟棄的橡膠市場。在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馬來西亞都是全球最大的橡膠產地。但是,不斷上漲的工資和昂貴的土地成本,抬高了在馬來西亞的橡膠樹上開孔取膠的成本。所以,在20世紀90年代,馬來西亞將注意力轉向了更加有利可圖的棕櫚油生產,其橡膠生產的領先地位先后被印尼和泰國取代。從那時起,泰國就開始重新打點全球橡膠供給的蕭條局面,鼓勵在泰國北部開發新的種植區。這些種植區生產的橡膠超過了全球總產量的1/3,遠遠領先于其他國家。
泰國避孕套產業迅速發展的另一個因素是國內需求。為了對抗國內迅速蔓延的艾滋病,泰國政府在1991年免費派發了數百萬只避孕套,以鼓勵安全性行為,減少艾滋病毒的傳播。根據聯合國的調查,到1996年,在泰國從事性服務業的人中,有97%的人說自己每次性行為都使用了避孕套;而在1989年,這個數字僅為14%。泰國的這一舉動大大降低了艾滋病的傳播率,并成為大受稱贊的世界楷模。隨著政府免費發放的避孕套數量的增加,泰國對避孕套的商業需求也在增長,這至少促成了三家避孕套制造廠的成立。結果,泰國的避孕套市場由20世紀90年代早期的幾乎一片空白,逐漸發展到去年高達1600萬美元的市場容量。
現在,泰國計劃在三年內使艾滋病的感染率降低一半,從去年報告的1.5萬個新病例減少到7500個新病例。這意味著泰國國內市場對避孕套的需求還會繼續增長。而國際社會對艾滋病日益強烈的關注,也必然給泰國帶來豐厚的利潤。據統計,去年,全球又新增了400萬艾滋病感染者,而且在印尼、越南、巴基斯坦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艾滋病的感染率仍在上升,這些地區幾乎沒有自己的避孕套制造業。所以,泰國的避孕套出口市場顯然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