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視角
《財經》主持人語
中國經濟又走到了一個緊要關口。GDP、投資、進出口、物價、信貸、股市、匯市、銀行改革、房地產政策……無不牽動人心。當此之時,《財經》雜志期待通過與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下稱景氣中心)合作進行的中國宏觀經濟調查,為公眾認識當前和未來的宏觀經濟局面提供參考。
需要注意的是,本次調查進行之時,2006年6月的國民經濟統計數據尚未公布,經濟學家依據的是1月-5月的宏觀經濟數據。事后看來,這對經濟學家的未來判斷幾乎不產生任何影響。
《財經》與景氣中心的合作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財經》委托景氣中心執行的對于經濟政策的評論和前瞻性調查,半年一度,自2004年底以來已進行了四次(前三次調查詳細內容,分別見《財經》2005年第2期、第14期及2006年第2期“財經數評”欄目);第二部分為景氣中心獨立完成的季度經濟學家信心調查,該調查獨家優先發表于《財經》雜志,并在《財經》網絡版www.caijing.com.cn上刊出。
本次調查遴選了國內有代表性、對宏觀經濟有研究的100位經濟學家,通過問卷了解他們對當前經濟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并征求他們對未來宏觀經濟政策及改革的建議。
此次參與調查的經濟學家有76位。他們是(按姓氏漢語拼音排序):巴曙松、白永秀、常修澤、陳東琪、陳淮、陳浪南、程恩富、遲福林、丁寧寧、 馮貴盛、馮興元、郭克莎、賀力平、胡必亮、黃少安、黃衛平、金雪軍、李泊溪、李羽中、李國璋、李天德、李子奈、梁優彩、梁中堂、劉厚俊、劉世錦、劉憲法、劉小川、盧中原、馬曉河、茅于軾、潘云、喬寶云、史晉川、談敏、談世中、湯敏、唐壽寧、汪丁丁、汪同三、王廣謙、王建、王王君、王小廣、王小魯、魏加寧、魏杰、吳曉求、夏興園、夏業良、許憲春、葉灼新、易憲容、喻新安、袁鋼明、袁志剛、曾五一、張寶通、張承耀、張曙光、張卓元、趙凌云、趙敏、趙志耘、鄭超愚、鄭京平、鐘偉、周放生、周黎安、周立群、周天勇、周學曾、周業安、周振華、祝寶良、左小蕾。
景氣中心中國宏觀經濟2006年三季度調查報告,預計在2006年10月16日出版的《財經》雜志上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