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高興,是因為我心中的明燈沒有熄滅。道路雖然艱難,但我卻不停地去求索我生命中細小的快樂。如果門太矮,我會彎下腰;如果我可以挪開前進路上的絆腳石,我就會去動手挪開,如果石頭太重,我可以換條路走。我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可以找到高興事兒。信仰使我能夠以一種快樂的心態面對事物。”
這是一個76歲的老婦人所說的話。朋友都稱呼她為“阿佳夫人”。因為她懂得如何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她17歲的時候嫁給了一位38歲的律師,她丈夫穩重而又嚴肅。她也像蕓蕓眾生一樣,有自己的悲傷與痛苦。她的丈夫得了病,離她而去,她守了13年寡。
她的6個孩子有3個夭折,她在中年的時候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女兒。士兵曾經在她的家里住過幾個月,起先是法國兵,之后是美國兵。法蘭克福遭受襲擊時,她還忍受了轟炸的痛苦,她也曾經歷過逃亡的生活。經歷了生活的起起落落,經歷了戰爭與和平,經歷了疾病與健康,她的信仰沒有丟。她的晚年非常快樂,從不屈服于命運,一直想盡辦法幫助他人快樂地生活。
她喜歡游泳,并且會發明一些新的游戲。她還有編故事的天才,她所編的故事神奇而有趣,她還常常把這些故事講給別人聽。她把自己的這一天份遺傳給了她的大兒子——約翰·活爾夫貢·馮·歌德,這個名字在德國家喻戶曉、萬人敬仰,歌德是一個天才。如果說每個偉人都有一個偉大的母親的話,歌德的天才就遺傳自他的母親。
如果我們現在再次閱讀她的文字,一點點地理解她的生活哲學,我們就會得到一個再好不過的“快樂處方”。為什么她的家里總是擠滿了年輕人,因為她的心永遠是年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