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作為人類健康文明生活的準則,高度概括了人們做好自身保健的要領,不僅簡明扼要,而且好懂、好記。近幾年來,洪昭光等醫學專家,更結合自己的知識,向社會廣泛地進行了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保健科普講座,對人民大眾的保健起了積極推動作用。
理論之所以重要,在于它能指導實踐。理論不僅需要源于實踐,更需要通過實踐不斷驗證、充實和提高,這樣的理論才能有強大生命力。因此,結合我數十年保健工作經驗,我把健康四大基石的內容與主次順序做以下充實和調整。
可口、合理、量體控制的膳食
在健康四大基石中,“合理膳食”無疑是第一位重要的,人不吃飯則無法生存。然而,在實際生活中,有多少人吃飯前先考慮飲食的合理性?大多數人都是先考慮其合口性,即好吃不好吃、愛吃不愛吃。再說,由于國家、民族、地區、氣候、飲食習慣、年齡、身體素質、健康狀況以及經濟力量等等因素,人們對“合理”有著許多的不同解釋和理解。例如南方人常年吃米飯,北方人則終身以面食為主,貧窮地區多吃玉米等雜糧,我國西北一些地區歷來就以吃牛羊肉為主,湖南、四川等地的人們吃飯常常離不了辣椒,此外,南方人還多喜歡吃甜食……其中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何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身體變化,今天認為是合理的東西,而明天并非合理。再者,即使是合理的膳食,若不合口味,人們不愛吃,對身體也無益。
因此,我們首先要考慮飲食的“個體性”,即對某一具體人是否合口,與此同時再考慮它的合理性。目前,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肉類食物增多,加之體力活動的減少等原因,出現了許多超重、肥胖者,但也確有一些經常食用肉類的中老年人,體重并不超標,血脂也在正常范圍內。因此,我把“合理膳食”調整為“可口、合理、量體控制的膳食”。簡而言之,膳食應以有益于健康為原則。
樂觀、積極、豁達、寬容的心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工作、事業和社會活動,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和事業的道路上都有種種艱辛、坎坷的經歷,因此如何樂觀、積極而豁達地面對種種逆境和不快,不僅關系著一個人的成長、事業、前途,甚至還關系到寶貴的生命。有的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便暴跳如雷、不計后果,而一些心胸狹窄者往往生氣不已,甚至輕生。這些不良的心態不僅于事無補,反而導致機體新陳代謝紊亂和免疫力下降,后果則是疾病纏身與短命。因而,只要經常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就掌握了健康的金鑰匙。所以我把“心理平衡”擺在四大基石的第二位,并充實為“樂觀、積極、豁達、寬容的心理”。
有趣、適當、持之以恒的運動
“適量運動”也十分重要,因為適量運動可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食欲、改善睡眠、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我把“適量運動”放在了第三位,同時強調:如果運動能與興趣相結合,將更容易持之以恒而收到較好的效果。即把這條充實為“有趣、適當、持之以恒的運動”。
戒煙、限酒、良好的生活方式
我將“戒煙限酒”放在了第四位,并增加一些除戒煙限酒之外,在衣、食、住、行中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生活規律、勞逸結合、充足的睡眠、衛生習慣等,故將其增加為“戒煙、限酒、良好的生活方式”。
最后,還需指出:要做好以上保健措施,首先應以“重視科學地自我保健意識”為前提。必須牢記:保健的最大敵人,是自己忽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