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了疾病譜的變化,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老年病越來越多。怎樣告誡人們摒棄不良習慣,建立健康的生活行為與生活方式,以減少和預防疾病,已成為社會特別是干部保健工作者的重要責任。幾年來,廈門市健康教育工作緊緊圍繞干部保健對象開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干部保健對象的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有所提高。
21世紀是以人為本的世紀,人的最大財富是健康。大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傳授健康保健知識,發動干部保健對象積極參與自我衛生保健,掌握衛生知識,自己解放自己,是做好新時期干部保健工作的重要措施。如今,健康教育已成為轉變人們知識、態度、信念和行為的獨立學科。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健康教育和干預,促使干部保健對象切實認識到:醫療保健不單純是打針、吃藥、住院,預防疾病的發生、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比治療更重要,做到有病早發現、早治療、無病早預防;通過健康教育,把預防保健知識、科學的生活方式傳授給干部保健對象,變被動醫療為積極健康保健。因此,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是新時期衛生保健工作的需要,是社會健康和諧發展的需要。
實踐證明,健康就是節約,健康才能和諧,健康造就和諧,和諧意味著健康。健康教育是一項投入少、產出高的健康平安工程,是提高干部保健對象健康水平的治本措施。只要采用的方法得當,就能收到較好的效果。2005年,國務院發出建設“節約型社會”和“和諧社會”的號召,越來越多的地方鼓勵節約、反對浪費,注重和諧發展。事實上,身體好了,吃藥少了,醫療費省了,本身就是一種節約。就一個單位而言,領導干部常常擔心年底醫療費用過高。事實上,干部保健對象的健康,也是單位一筆寶貴的財富。假設每個單位的領導都提出這樣的觀點:我們對那些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甚至累死在工作崗位上的行為不提倡,鼓勵過健康生活。這樣,每個單位的醫療費開支勢必會減少,把這些錢用于開設一個“健康獎”,或者用來開展大家的體育活動,不久就會出現令人欣喜的良性循環局面。
保健醫學不僅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應該放在戰略地位,這是醫學的光明未來。世界上著名的醫學科學家反復強調,不論現在或將來,都應該把注意力集中于保健而不是治病。對于國家而言,也應從以治療為主的醫療模式轉變為以保健為主的醫療模式。當前健康教育最重要的課題,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自我保健。通過宣傳教育,促使干部保健對象接受、相信并自覺地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