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出生在上個世紀40年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她從沒進過學堂,也不識字。然而,對我而言,她是一位慈母,更是一位良師,我從她那得到了最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她時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一人嘴動,百人嘴饞?!痹谖夷暧椎臅r候,父親每次從鎮上回來都要捎些糖果,母親總是讓我把這些糖果分給一起玩耍的伙伴們;一到葡萄成熟的時節,母親就讓我把剛摘下來的葡萄分給鄰居,年年如此。在我的印象中,我只從母親那里聽到過這樣的話,而且不知聽過多少次,以至于至今仍能清楚地憶起。
“一人見識短,兩人見識長?!蔽疑蠈W時,父親經營了一家石灰廠,由于效益不好,他常抽著旱煙,愁眉緊鎖,一言不發。母親見狀,總是說:“你一個人悶在那里能悶出什么主意來?多問問別人。”其實,母親也經常對我說這樣的話,希望我能聽取別人的意見,不要一個人埋頭苦想。
“占不盡的便宜,吃不盡的虧。”爺爺過世后,給我家和伯父家留了一間舊瓦房。在農村,這樣的老屋用來堆放柴草再好不過了。在處置老屋的時候,母親說:“讓大哥大嫂得去吧!”就這樣,那間老屋歸了伯父家。就在我準備離開家鄉去求學時,母親囑咐我:要與同學好好相處,不要貪圖小便宜,不要怕吃虧。
“該馬虎的就馬虎一下。”十多年前的高考,我的成績遠遠超過了北京大學的分數線,可由于沒有填報志愿而與北大失之交臂,盡管收到了另一所重點大學的入學通知書,但我一度十分頹廢消沉。母親知道后,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娃啊!有些事該馬虎就馬虎一下,只要有志氣,在哪里讀書都會有出息。”
現在我已是某大學的一名教授,可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瑣事仍讓我煩惱、傷神。當我想起母親的那些簡單而樸實的口頭禪時,總是羞愧不已。可以想像,那該是怎樣一種淡泊名利、超然灑脫的人生態度??!
(摘自《遼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