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型經濟是一個地區或城市對外開放度的重要坐標#65377;精心打好“直轄牌”,需要我們客觀冷靜地評價重慶開放型經濟的現狀,分析#65380;查找存在的問題,制定更切合實際的趕超計劃和政策,促進重慶直轄市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的大循環#65377;
重慶開放型經濟發展現狀
“十五”期間,重慶初步形成了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好勢頭和對外開放的新格局#65377;
對外貿易實現快速增長,自主增長機制開始形成#65377;“十五”期間,累計進出口額達到143.7億美元#65377;其中出口83.9億美元,年均增長20.4%,比“九五”高出17.2個百分點,外貿依存度達到11.2%,出口依存度達到6.6%,分別比“九五”末提高了6.5和3.9個百分點#65377;預計2006年全市進出口總額將突破55億美元,重慶經濟與世界經濟將進一步融合#65377;
利用外資規模和水平穩步提高#65377;“十五”期間,利用外資總額達到28億美元#65377;其中,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17.5億美元,比“九五”增長18.3%#65377;截至2006年7月底,全市累計合同利用外資81.99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5.04億美元#65377;外資的進入推動了我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技術改造升級,加快了汽車及摩托車制造#65380;裝備制造#65380;高新技術#65380;資源加工等新型工業化產業的發展#65377;
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力度加大#65377;“十五”期間,對外工程承包#65380;勞務合作#65380;設計咨詢實現營業額累計4.6億美元;年末在外勞務人員7037人;設立境外投資企業和境外辦事機構72個,累計對外投資8724萬美元;環境衛生#65380;健康教育#65380;農業及相關產業等領域的國際發展合作取得重大成就,爭取外國政府援助資金超過1億美元#65377;
盡管重慶開放型經濟發展取得了一些成就,重慶也被多家國際國內權威機構評為“全球最具潛力的新興城市”#65380;“西部最具競爭力城市”和“中國十大最具競爭力城市”,但由于總量基數不大,我們的增長還是低水平的#65377;
2005年我市實際利用外資5.2億美元,同比增長20%#65377;但橫向看,總量還是很小,為上海的9.6%#65380;廣東的2.99%#65380;江蘇的3.59%#65377;這說明,在現代經濟投資#65380;消費#65380;進出口這“三駕馬車”中,以進出口為標志的開放型經濟是重慶經濟發展的“最短的一條腿”#65377;
重慶開放型經濟的問題和成因
規模小水平低#65377;外貿出口總量偏小,出口規模在西部地區總在第五#65380;第六位徘徊,在全國所占份額僅為0.3%,出口依存度僅為6.6%,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3個百分點,對全市的經濟拉動僅1%左右#65377;外貿“貧困化”增長嚴重,相當部分出口產品陷入“量增#65380;價不增#65380;效益逐漸下降”的怪圈#65377;以摩托車為例,過去出口平均每臺可凈賺100多美元,到目前平均每臺賺不到20美元#65377;全市吸收外資占全國份額僅為0.85%,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僅為2.2%,在西部地區處在中等水平#65377;發達地區經驗表明,產業結構決定出口結構和資本引進結構#65377;重慶的傳統機械#65380;化工產品出口比重高達85%,而家電及消費類電子產品和紡織#65380;服裝類產品出口比重僅為0.9%和8%#65377;
對外開放發展不平衡#65377;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65377;目前我市“三外”業務發展相對比較好的主要集中在主城區#65380;渝西地區和幾個重點中心區#65377;今年上半年,全市有12個區縣出口低于50萬美元,其中7個區縣出口為零#65377;有20個區縣無合同外資,25個區縣無外資到位#65377;二是產業發展不平衡#65377;工業領域利用外資和貿易出口分別占全市利用外資和外貿出口的30%和86%,而農業領域去年農產品出口1.77億美元,僅占全市出口總額的7%#65377;三是開發區在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上的作用不突出#65377;兩個開發區出口額僅占全市的9%,吸收外資僅占全市的28.3%#65377;而在東部省(市),開發區所占比例一般在50%—60%#65377;
物流成本高效率低#65377;運距產生運費成本和效率損失#65377;一個標準集裝箱從重慶到上海,水運需5—7天,運費3500元;鐵路需5天左右,運費4000元以上;公路3天,運費上萬元,由此平均增加出口商品成本約4%—6%#65377;正因如此,重慶出口加工貿易量不到10%#65377;全國外資企業出口占出口總額的60%,重慶外資企業出口僅為19.8%#65377;
生產要素偏高,提高了商務成本#65377;水電氣#65380;能源#65380;土地#65380;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呈上升趨勢,與西部其他省市比較優勢日益喪失#65377;如重慶是我國重要的天然氣供應和儲備地區,卻由于體制上的原因還要向川東天然氣公司購買#65377;工業用地價格平均高出其他城市近2倍,工業水價比成都還高出近1倍#65377;
政務環境仍然形成制約#65377;一是不兌現承諾的現象時有發生#65377;外商投資企業投訴的30%左右涉及區縣政府和部分市級部門不兌現優惠政策和土地價格補償措施等有關承諾,政策多變;二是信譽度仍不高#65377;外商企業反映政府在招投標中有弄虛作假現象#65377;對企業變相的收費#65380;攤派#65380;罰款依然沒有杜絕,辦人情事#65380;執法不公等問題依然存在;三是對外商的知識產權保護不夠#65377;外商投資企業產品被仿冒#65380;假冒,商業機密被侵害的現象時有發生;四是投資項目的部門審批手續和程序仍然太復雜#65380;辦事效率不高#65377;
開放型人才嚴重匱乏#65377;一是全市投資促進專業隊伍力量不足#65377;市外經貿委人員配備僅20人;4個主要開發區從事專業招商引資的力量不超過40人#65377;還嚴重缺乏能面對面處理對外貿易糾紛#65380;精通涉外規則的外經貿專門人才;缺乏熟練掌握對外貿易規則,直接運作國際貿易的業務骨干;缺乏熟悉本行業#65380;本領域規則,能熟練處理本職工作的各類技術和專業骨干#65377;
重慶開放型經濟實現科學發展的路徑
一#65380;重塑開發區,實現開放型經濟發展新突破#65377;針對我市開發區機構重疊#65380;職能錯位以及沒有充分發揮招商引資和出口的“特區”作用的現狀,建議市里對開發區進行有效整塑,按照開放型經濟發展要求進行行業準入限制,鼓勵符合開發區設立目的和產業目錄的企業進入開發區,通過政策優惠和鼓勵,體現“特區之特”#65377;
二#65380;推進庫區開放型經濟綜合試驗#65377;將庫區開放型經濟綜合試驗擴大到庫區8個重點區縣,爭取用5年時間,把庫區建設成西部地區發展開放型經濟的示范區#65377;將外經貿發展資金向庫區試點區縣切塊分配,鼓勵政策創新,多渠道支持庫區擴大招商引資,創建庫區農產品出口生產示范基地,傾斜扶持擴大農產品出口#65377;完善庫區口岸配套設施建設,改善庫區投資環境;利用國家商務培訓(重慶)基地資源,實施庫區開放型人才研修工程#65377;
三#65380;立足重慶現實,培育開放型經濟新的產業支撐點#65377;在深入挖掘和放大機電產品#65380;摩托車等的出口潛力的基礎上,培育高新技術產品#65380;汽車及零部件#65380;化工醫藥產品#65380;精密儀器和農產品等新的出口增長點#65377;
四#65380;大力扶持非公有制企業,壯大開放型經濟發展載體#65377;去年我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外貿出口已超過“半壁河山”#65377;應堅定不移地推動民營經濟發展,使其成為招商引資和出口創匯的主力#65377;
五#65380;創造條件,承接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轉移#65377;一是調整產業結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65377;利用國際產業轉移從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向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轉移,各國在產業轉移和技術輸出的差異性特點,積極承接轉移從而擴大我市產業總量#65380;提高經濟外向度#65377;二是改革企業產權制度承接國際產業轉移#65377;加大國企改革力度,爭取更多的外資對國企參股#65380;購并,形成新的外資或合資企業,增大吸引外資的總量#65377;三是推動科技創新承接國際產業轉移#65377;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爭取外商把研發基地#65380;地區總部和制造中心放在我市#65377;
六#65380;深化實施人才戰略#65377;考慮到國際產業轉移越來越注意利用本土人才資源的特點,應加大培養#65380;發現#65380;使用重慶不同人才的力度,以“人才本土化”策略適應外資企業發展的需要,從而達到擴大外資規模的目的#65377;
七#65380;轉變體制和觀念,切實改善貿易投資環境#65377;推進涉外管理體制改革,強化投資和貿易促進功能,完善外貿代理制,強化進出口商會組織作用,建立和健全境外投資管理促進體系,建立外派勞務法律援助和救助體系;推進投資和貿易便利化措施,簡化審批程序和辦事環節#65377;健全重點進出口商品運行監控體系,完善吸收國內資金#65380;境外投資和對外勞務的統計制度;健全外商投資企業運行統計分析制度,監測貿易往來和公平貿易秩序,監測外資對敏感領域產業帶來的影響#65377;調動區縣(市)發展開放型經濟的積極性,提高公共管理決策和依法行政#65380;科學行政和民主行政的能力;建立開放型經濟績效評價體系,降低組織交易成本和制度運行成本#65377;增強外經貿商(協)會在行業自律#65380;組織參展#65380;信息提供#65380;業務指導#65380;政策咨詢#65380;法律援助#65380;維護權益等方面的功能#65377;
(作者系重慶市對外貿易經濟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