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重慶長江大橋復線橋正式通車,一解市民多年的堵車之苦。而在之前的一次市政府黨組民主生活會上,市長王鴻舉對該大橋通車時間一延再延、失信于民的事,提出了嚴肅批評。
為什么一項造福市民的“民心工程”,會受到市長批評?
這座大橋,經過精心設計和施工,歷時兩年完工。經專家驗收后,完全達到通車要求。新聞發布后,市民們歡欣鼓舞、翹首以盼。按理說,萬事俱備,只欠“通車”了。可惜,由于認識不統一、銜接不及時、驗收手續辦理慢等原因,致使大橋通車時間一改再改。原因多多,困難多多,難度再大,難道有建橋的難度大嗎?說到底,還是“軟環境”制約了“硬環境”,還是我們一些官員缺乏“執政為民、服務發展”的觀念造成的。
建民心工程是好事,但對有關部門而言,既然作了承諾,就應該把好事辦實,把好事辦好。不能因為你辦的是好事,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慢三拍”,使民心工程千呼萬喚難出來;就可以不顧群眾的感受,隨意宣布、不斷更改,“忽悠”市民,讓市民一再失望。不要小看這件事,這涉及到政府的公信力,涉及到政府形象。正是因為看到了這點,王市長才狠狠地批了這個“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