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暗訪”治“痼疾”
“辦事難”究竟難在哪里?市發改委主要領導牽頭,開展抽查#65380;暗訪,并且在部門內部網將暗訪結果公布出來,在相關處室,特別是處長中,引起極大震動#65377;
市發改委有16個處室擁有審批權#65377;為了查到該委在為民辦事方面究竟有哪些問題,委主要領導到區縣與區級領導和企業主座談,再請我市企業和媒體記者,帶著“刁鉆”的問題進行暗訪:設計的問題明明是歸工業處管,卻要到農業處去問,看的就是接待人員有沒有耐心熱情引領;暗訪人員假裝兩眼一抹黑,看的就是有沒有人請坐#65380;倒水#65380;想辦法#65377;
暗訪結果還要打分#65377;發改委制訂的評分標準是:對來訪者無人理睬的處室,不及格;有人請坐的,60—70分;有人請坐并倒水的,70—80分;有人接待并解決問題的,80—90分;有處室領導熱情接待的,90分以上#65377;當然,對于解決問題的“水平”也有相關量化的分數考核#65377;有兩位處長因為處室得分偏低而被市發改委主任楊慶育找去談話#65377;該委還隨機抽到13個已經審批的項目,突擊檢查審批是否超時#65377;楊慶育還設立了“老楊信箱”,請工作人員用網名反映問題#65380;提建議,同時還利用外網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幫助機關人員改掉“老機關”的痼疾#65377;
市教委:有事就打“63618164”
“執政為民#65380;服務發展,辦人們滿意教育”,這是重慶市教委學習整改活動中提出的響亮口號#65377;市教委主任彭智勇表示,為了方便老百姓反映情況,決定將自己辦公室的直撥電話公開:63618164#65377;
作為市教委新聞發言第一人,彭智勇的電話曾通過媒體向老百姓公開過#65377;彭智勇說:“現在我辦公室的電話幾乎有30%是學生家長#65380;基層學校老師打來反映情況的,有家長反映學校統一購買校服的,有老師反映‘掐尖’的……老百姓知道了我的電話,就多了一條解決問題的渠道#65377;”
據了解,通過公布公開電話后,市教委有針對性地總結出機關工作的“勾兌”#65380;“踢球”#65380;“折騰”#65380;“利己”#65380;“刁難”五大毒瘤#65377;對于這“五毒”,市教委將嚴格執行“首接首辦”制,任何處室對老百姓的事搪塞推諉都將受到處理,產生很壞影響的,相關處長還可能被撤職#65377;
市財政局:審批時間縮短一半
為了簡化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市財政局縮短用款計劃審批時間,從預算單位申請開始到完全批復只需要5個工作日,比以前需要10天辦理足足節約了一半的時間#65377;
同時,為加強考核,從9月15日起,市財政局全面啟動考核新辦法#65377;新辦法規定:考核實行評分制,年終測評總分100分,包括處級以上領導干部或全局干部職工民主評議50分和專家審評或服務對象審評50分#65377;
市工商局:市民評價與工資掛鉤
為杜絕“門難進#65380;臉難看#65380;事難辦”現象,市工商系統借鑒銀行系統服務對象評價標準體系,讓工作人員接受市民現場考評,對服務質量作出“滿意”#65380;“基本滿意”#65380;“不滿意”三類評價#65377;
市民的評價將作為年終績效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直接關系到每一個工作人員的薪酬#65377;
市國土局:1年違規3次就“辭退”
針對存在的問題,市國土局要求職工寫個人自查報告,直到找準問題為止#65377;局領導以身作則,利用下基層現場辦公#65380;調研等機會進行個別訪談,聽取基層和群眾意見#65377;同時,局里成立兩個巡查組,采取明查暗訪,了解各處室辦事情況#65377;
對不認真履行崗位職責#65380;在規定時限內未完成工作任務#65380;行政服務中不負責任#65380;個人行為不規范#65380;不遵守會議紀律等造成不良影響的行為,國土局規定:職工第一次違規進行通報批評,寫書面檢查,并扣一個季度的效能獎;第二次違規除了給予通報批評,寫書面檢查外,還要扣半年的效能獎;第三次違規將啟動辭退程序#65377;
市環保局:一個電話預約就可辦環保審批
“一次預約他在開會,兩次預約他在下鄉……”針對這些“軟打整”現象,市環保局推出電話預約辦事制度,市民辦事只需一個電話預約,工作人員將笑臉相迎#65377;即使某位工作人員確實有事,也不允許找借口推脫,而是啟動內部辦事機制,由相關人員代為接待#65377;
對此,市環保局決定公開工作人員電話號碼,市民可與對應的職能部門人員聯系,不會再三番五次跑冤枉路#65377;與此同時,環保部門還將簡化審批程序,下放一批審批權,讓市民辦事方便#65377;
過去,一些企業要求環評單位等環評報告批準之后才支付環評費,這導致部分環評報告質量低下,甚至“摻水”#65377;環保局明確表示,將公開環評收費標準,進行合同制管理,向不規范的中介機構開刀#65377;一旦發現“假環評”,將內部通報,嚴重違規的中介機構將被逐出環評市場#65377;
(本刊綜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