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鏘,咚咚鏘,咚鏘咚鏘咚咚鏘……聲音清脆悅耳,節奏明快激昂#65377;
今年8月14日上午,在綦江縣東溪鎮三鎮村辦公室院落里,一間掛有“三鎮村文化活動室”牌子的屋子內傳出來陣陣鑼鼓聲,吸引著趕場過路的群眾#65377;20多平方米的屋子,10多名川劇愛好者齊聚一堂,正在“呀呀”地排練著#65377;
在綦江,鄉村文化紅火的鄉鎮不止東溪鎮一個#65377;
9月初,在永城鎮宣傳文化中心,筆者看到了這樣一幅熱鬧的場面:在一間乒乓球活動室里,一場激烈的比賽正在進行著#65377;橘紅色的小球在深藍色的標準球桌上跳躍,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65377;剛剛下場的王化全一邊抹汗水,一邊說:“以前沒事干,只有搓麻將,現在鎮里建起了活動中心,免費向群眾開放,我有空就來這兒打打球,日子很充實#65377;”
9月14日傍晚,古南鎮思南村院壩上早早地站滿了村民#65377;7:30分,當銀幕上出現圖像,喇叭里傳出聲音時,村民們邊鼓掌邊歡呼起來#65377;當天,綦江縣啟動了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綦江農民從此可以月月享受免費的“壩壩電影”了#65377;70歲高齡的萬顯宦老人道出了村民的心聲:“在農村看壩壩電影,那是10多年前的事了,現在雖然有電視,可電影是大家一起看,好熱鬧喲!”
…………
“‘文化站,文化站,等到財政要吃飯’,如果文化不‘站’起來,就不可能有繁榮的鄉村文化活動#65377;”綦江縣委副書記易良武風趣地說#65377;
如何讓鄉村文化“站”起來呢?去年下半年以來,綦江縣對鄉村文化實行“分流”,公益類的文化由政府撥款養,經營類的文化走市場,實行“以文養文”#65377;
廖朝蘭是東溪鎮的文化專干#65377;1987年,她高中畢業,經過招聘考試,成為一名文化干事#65377;剛開始還可以放放小喇叭#65380;操操普通話,可后來農村普及電視機后,小喇叭就沒人聽了#65377;而工資待遇,她每年只有1000元的財政差額撥款#65377;
為了補貼家用,她不得不常年在鄉鎮政府打“短工”#65377;今年在計生辦,明年到農技站,后年又到城鎮管理辦#65377;工作10多年來,幾乎沒有在一個崗位上固定地干上過一年,她戲稱自己成了“萬金油”#65377;
文化體制改革后,廖朝蘭從心態和感覺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65377;
今年初,鎮文化活動中心建起后,她成為鎮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服務站的一員,真正干起了老本行:管理“中心”的閱覽室,為每天前來看書讀報的群眾服務;放映有關科教#65380;農技等方面的影碟,定期組織電影巡回到各個村放映……東溪鎮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服務站每月保證她1000元左右的收入,另外還有年終獎#65380;各類保險等福利,她高興地說:“我終于干上正業了,再也不用‘打游擊’了!”
伴隨廖朝蘭們的“改邪歸正”,綦江鄉村文化邁上了一條“以文養文”良性發展的道路#65377;
王洪強是東溪鎮人,自幼愛好象棋,曾于1980年代連續三年獲得過渝黔兩地九縣象棋聯賽冠軍#65377;年初,他聽說東溪啟動了古鎮開發,建起了文化活動中心,并貼出告示對棋牌室進行招投標#65377;聽到這個消息,王洪強喜出望外,決定不再“漂泊”,回鄉利用自身的棋技優勢,創一番事業#65377;
經過激烈的競爭,王洪強拔得頭籌#65377;今年4月,王洪強的棋牌室在“東溪古鎮首屆象棋排位賽”中正式開張#65377;短短幾個月下來,王洪強一口氣組織了好幾場“象棋擂臺賽”,參加比賽的村民上百人次,棋牌室常常人多得“打堆堆”#65377;善于經營的他,除了經營蓋碗茶外,還搞起了培訓班,實行了會員制,加之還有舉辦比賽時拉來的贊助費,棋牌室搞得紅紅火火#65377;
自年初東溪鎮文化中心正式運作以來,鎮里就把場鎮上的民間文化團體進行了整合,分片區成立了12支文藝演出隊伍#65377;全都實現了“以文養文”,沒要鎮里的一分錢#65377;
9月中旬的一天傍晚,筆者來到了東溪場鎮#65377;
一走到場口,就聽到了陣陣鼓樂聲#65377;走近一看,三位演員正在表演小品《張三娘相親》,他們語言幽默#65380;動作詼諧,把村民們逗得捧腹大笑#65377;
趁著演出的空隙,老年大學二隊的副隊長吳大全告訴筆者,他們這支隊伍是今年3月成立的,因為隊員們原來都有些基礎,經過10來天的排練后,他們每天晚上就在場鎮打打腰鼓#65380;說說相聲,為村民們送上歡聲笑語#65377;
時間一長,老年大學二隊漸漸在鎮里有了名氣#65377;平時,哪家有個紅白喜事,就會主動邀請他們去演出,文藝隊適當收取費用#65377;吳大全說:“反正大家都圖個高興,給多給少一般都不計較,有時200來元,有時三五百元#65377;”
起初,老年大學二隊只有6樣小型鼓#65380;镲等演出樂器,如今已經鳥槍換炮,成為一支樂器齊全的表演隊了#65377;“通過下鄉為民服務,我們有了將近4000元的收入,添置了近3000元的設備#65377;”談到演出隊的變化,吳大全一臉自豪#65377;
在今年的“東溪古鎮—丁山湖歇涼節”里,鎮里每天晚上都組織了一臺演出,供游客欣賞#65377;在20天的演出活動中,12支文藝隊伍不甘落后,踴躍參與,為游客奉獻了一出出充滿民間特色的好戲,贏得了一致好評#65377;
一花競開百花艷#65377;像東溪鎮這樣的鄉鎮,在綦江已是遍地開花#65377;目前,綦江在全縣19個鎮#65380;314個村分別建起了16個宣傳文化中心#65380;214個宣傳文化室,鄉村文化真正“站”起來了#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