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執政為民、服務發展”學習整改活動中,某職能部門一個“老機關”收到組織上交給自己的“紅包”后吃驚不小:服務態度生硬,作風不實,吃拿卡要……連接受過服務對象請的“洗腳”、“按摩”這類問題都白紙黑字地出現在“紅包”里!這些問題,盡管有些是事出有因,但都基本屬實。抵賴和狡辯,肯定過不了關。怎么辦?“老機關”真是老謀深算,問題照單全收,并“誠懇”地進行自我批評和深刻檢討,但在制定整改措施時,卻有兩套方案:一套是交給組織和別人看的,從改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利觀、地位觀、利益觀的高度表決心、定措施;另一套卻是針對自己暴露的“漏洞”采取措施“亡羊補牢”的,比如“紅包”中有一條反映他曾在某辦事單位人員的陪同下,到高消費場所接受“洗腳”、“按摩”,他的“整改措施”是以后只一對一收“信封”,自己再單獨去接受“洗腳”、“按摩”,至于吃拿卡要這些事情,他更是針對暴露的問題制定了一整套“整改措施”,總的原則是今后要做得更巧妙、更隱蔽、更安全,以免授人以柄。
這個“老機關”的思想和行為值得高度警惕。
面對問題,嘴上說痛改前非,心里卻不以為然,整改措施寫得天花亂墜,實際行動卻我行我素,這就是認認真真走過場。整改問題走過場,整個學習整改活動必然是走過場;走過場的學習整改活動不但達不到教育人的目的,反而會增強某些“老油條”的“抗藥性”。
避免整改問題走過場的關鍵在于:解決問題要發自內心,整改措施要落到實處。
發自內心地解決問題,就不能抱著為過關而整改、為保烏紗帽而整改、為撈取組織和群眾的信任而整改的思想,而應該樹立為改進自己的缺點、促進自己的進步而整改,為提高服務發展的水平而整改,為維護黨和政府的形象而整改的思想,把問題當疾病,除之而后快。如果像“老機關”那樣諱疾忌醫,結果必然養癰成患,即便這次能勉強過關,也很難保證以后不東窗事發,豈不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小洞不補,大洞吃苦。與其將來病入膏肓,不如現在防微杜漸。
是發自內心地解決問題,還是認認真真走過場,衡量的標準就是看整改措施是否落到實處。
首先要就事論事。針對具體問題,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有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門難進,就要降低門檻,敞開大門。臉難看,就要笑臉相迎,微笑服務。話難聽,就要客氣待人,口氣溫和。事難辦,就要主動服務,又快又好。當然,解決具體問題也應分個輕重緩急。就拿機關頑癥“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來說,當務之急是“事難辦”。不少群眾反映,只要事好辦,即使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也可以忍受,怕就怕門好進臉好看話好聽,就是事難辦。就事論事地進行整改,首先要解決群眾反映最突出的問題,而不能避實就虛、避重就輕、避難就易。
其次要就事論人。制定整改措施,既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又不能光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既要落實到行動上,又要落實到思想上。不但要解決已經產生的突出問題,而且要由此及彼,舉一反三,解決和防止其他問題;不但要具體問題具體解決,而且要通過現象看本質,深挖思想根源,徹底革除產生問題的“病灶”。當然,就事論人并不是要上綱上線,對存在問題的同志一棍子打死,而是本著治病救人、懲前毖后的原則,通過整改達到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