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進一步快速發展,居住條件、道路條件進一步改善,我們不難發現,曾經是良田、耕地的土地,如今卻成了居住樓、道路或休閑廣場,甚至為工業園區,耕地銳減的現象和人口不斷增加的矛盾,不能得到有效遏止,迫使我們不得不深思:我們懶以生存、發展的空間究竟還有多大?
一邊占用耕地用于非農建設,一邊又在花錢開墾耕地,新開墾的耕地因為開墾費用不能足額到位,開墾選址不盡合理,加上新墾耕地對作物生產限制因于未能全面了解并加以克服,常常造成開墾后的耕地不能利用,用后效果差,等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任務擺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為了突出政績,減少目前投入,勢必存在就地、就近、就易取材,以最小的投入、最快的速度,獲得政績,勢必存在以犧牲平整的耕地作代價。雖然各級黨委、政府對占用耕地都能有一定的認識,但難免因政績、任期等限制做出同樣違背自己意愿的事。
在新農村建設中,要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防止以新農村建設的名義大拆大建,占用耕地;要加強村鎮建設用地管理,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扶持向空中、老宅基地、荒山荒地發展;要嚴格征地管理,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要杜絕新農村建設中先用后批,邊用邊批、批少用多等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嚴肅查處土地違法案件,堅決制上“以租代征”、以預審代替審批等違法違規用地行為;要嚴格落實耕地“占一補一”制度,補充耕地必需經三年熟耕利用,以作物產量為衡量標準,鼓勵被占用耕地表土剝離利用,新開墾的耕地要充分利用剝離的耕作層土壤;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分區域、分等級、分面積,責任到崗、責任人。
為了進一步核查這一事態,希望有關部門牽頭成立專項調查組,對各地近五年來的非農業用地情況、新墾耕地質量情況進行調研,核查項目名稱(戶主姓名)地點、項目規模、批準機關、占用面積、占用地力(作物產量)、占用時間、聯系方式等等,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杜絕不良勢態的進一步發展,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而努力奮斗。